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家住宁波鄞州区姜山镇明南社区的86岁老人侯俊宝掌握着一项绝技在又薄又脆的碗碟上凿字画。 作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关部门给侯俊宝的证书上写的是“钉碗”,但事实上这不能完全概括他的技艺钉碗通常指的是一种补碗的手艺,伴有碗体刻字,但并不包括凿图案。 侯俊宝早年以磨剪刀出名,姜山及周边几个镇乡的许多老年人至今还记得他。 40多年前,侯俊宝突发奇想,要给自己的磨剪...
(记者 杨德合)据蓝田县玉山镇车贺村八旬老人蔺老先生讲,昨日凌晨零时许,一伙歹徒闯入家,将他用胶带捆绑后,抢走了几件老家具。“那些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是我家的传家宝啊!”蔺老先生说。 “半夜有人闯进家把我绑起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蓝田县玉山镇车贺村9组。由于警方勘察现场,蔺老先生家被封闭,记者在邻居家见到了他。老人85岁,老伴已不在了,儿孙均在西安打工,平时家里只有他一人。 “昨晚...
新浪收藏讯 2012年6月16日,荣宝斋(微博)(上海)2012春季拍卖会“当代中国画风貌”专场在上海雅居乐万豪大酒店五楼大宴会厅举槌。刘文西《黄土地老人》起拍后,电话委托和现场买家轮番叫价,最终以48.3万的价格成交,超出最高估价两倍多。此拍品估价为12万~18万,尺寸为67.4×67.4cm 约4.1平尺。 作品说明: 黄土地老人 水墨纸本 立轴 1995年作 钤印:刘文西...
“这块石碑记录的是光绪年间女子的贞洁德行,这块石碑记录的是乾隆年间蒙古一位军官的征战历史,这块是……”一名年过古稀的老者,40多年来一直追寻历史的足迹,在荆州古城内发现多块石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昨日(6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荆州博物馆 ,目睹了这一块块古老而又神奇的“金石”。 爱好文史收藏自办辛亥革命展览 发现这些石碑...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这块石碑记录的是光绪年间女子的贞洁德行,这块石碑记录的是乾隆年间蒙古一位军官的征战历史,这块是……”一名年过古稀的老者,40多年来一直追寻历史的足迹,在荆州古城内发现多块石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昨日(6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荆州博物馆,目睹了这一块块古老而又神奇的金石”。 爱好文史收藏 自办辛亥革命展...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为道教传说中掌管人间姻缘的神仙,被尊称为媒神。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为道教传说中掌管人间姻缘的神仙,被尊称为媒神。月老的形象通常被塑造成有着长长白胡子,满面红光,左手拿着姻缘簿,右手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形象。 月下老人的由来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朝元和年间,杜陵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去清河访友,途中借宿在宋城南店客栈。同住客栈的...
4月27日,“《巴渝风》方凤富、陈道学、陈和莲三人行国画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微博)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3位年过七旬画家150余幅作品,该展览为期9天,市民可前往免费观看。 记者 熊明 实习生 胥国庆 摄
洪河槽村是井陉县西部的一座小山村,四周群山环绕,村西几公里处,就是山西省地界。用洪河槽村人的话说,这儿进可攻、退可守。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环境,抗战时期,这里成了百团大战正太铁路破袭战的前方指挥部,聂荣臻元帅曾驻扎在这里,亲自指挥战斗。这也是聂荣臻元帅救助日本小姑娘加藤美穗子的地方。 硝烟散尽,百团大战指部旧址一度成为民宅。1994年,村中六位老人自筹资金,甚至捐出了自己的棺材板,买下了旧址所在地...
傣族老人杨正平在抄写傣族古籍。 今年77岁的傣族老人杨正平,30多年笔耕不辍。目前,经他手整理、抄写、翻译的傣族古籍达到600多本,内容涵盖傣族经文和民间故事等,其中包括《公主》、《大牛经》、《大老鼠》、《象蒙》、《白象红牙》、《三牙象》等傣族民族民间文化精品。杨正平居住在云南省昌宁县湾甸傣族乡上甸村马棒寨子,12岁进入当地缅寺当和尚,20多岁还俗。之后他几乎只做一件事,就是挖掘、抢救、整理、翻...
(通讯员 王玉琪 王凯峰 记者 王姝雅)一骗子用假翡翠玉器诈骗退休老人13万元,南开警方接到报警后查到骗子身份将其抓获。 2011年8月,本市退休老人老周途经南开区西关街自发市场。在一个出售眼镜的摊位上,老周发现盒子里还摆着几件玉器挂件。爱好玉器的老周驻足观看,将玉挂件拿起来爱不释手。摊主见状有意不说价钱,给老周讲起了玉挂件的来历。这个摊主自称姓郭,今年70岁,父亲早年是委托行的经理,给他留下...
讲座题目:《白石老人自述》索隐 主 讲 人:朱京生 时 间: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下午:14:00 ——16:00 地 点:北京画院五层报告厅 讲座人艺术简介: 朱京生,1962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联大文法学院(中文)、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史论硕士课程班结业。现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20世纪中国画及书法、篆刻的研究与批评。专...
中新网恩施3月20日电(姚祯发 江婷婷 丁琼 崔在辉) 记者20日获悉,家住湖北省恩施州城的七旬老人杨胜利准备建一个私人博物馆,致力于土家文化的传承,此举在恩施地区尚属首例。 据杨老介绍,他16岁时参军,8年后复员回家便在恩施市林业车队开车。几十年来走南闯北淘下不少稀奇东西,其中包括钱币、铜器、玉器、瓷器、根雕、唐卡、字画以及土家族服饰等,据保守估计,他多年来收藏的东西不下万件。 走进杨老...
石佛变成“水泥佛” 为将村里世代相传的石佛修补完好,礼泉县骏马镇双佛曹村的几位老人,凑钱将几尊石佛的头部用水泥重新塑过。一周前,村里举行庙会时,很多村民在看到原本一直被封存的“唐代石佛”竟变成“水泥佛”后,吃惊之余倍感痛惜。 避免被毁 村民曾冒险藏佛 双佛曹村,因村内有双佛寺,寺内供有一双石佛而得名。经村内祖辈老...
今天,家住海口的7旬老先生向记者反映,其家中有一张民国年间的功课表,想向专家求助是否有收藏价值。 当记者来到陈老先生家时,他便讲起了这张功课表的来源。老先生告诉记者,家中这些收藏的古籍以及这本手抄作业本都是其祖辈传下来的,也算是传家宝。这两天在家中翻阅这些古籍时就发现了这张功课表被夹杂在其中。 而在这张功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上面所写的内容。包括具体的科目、时间等等。同时对于家中的这些古籍...
新华网天津频道3月10日电(记者 毛振华) “这是我最喜欢的雷锋题材收藏品了。”今年77岁的天津北辰退休职工刘立勋手捧一本封面印有雷锋头像的白色小册子向记者展示。这是一本出版于1963年5月的《论雷锋》,也正是从1963年开始,刘立勋坚持50年收藏与雷锋有关的各种物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永远留住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在周围邻里眼中,刘立勋的家是个名符其实的“雷锋藏品展览馆”。记者在老人家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