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京剧文创系列产品。市文广新局供图 市博物总馆晋级国家一级馆,成为全国一级馆中唯一实行总分馆制的博物馆;六朝、城墙、金陵画派等系列文创产品,将南京历史文化元素实现创造性转化迅速走红;以南京城墙博物馆、东吴博物馆、南唐博物馆为代表的新一轮博物馆建设拉开大幕…… 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文博场馆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把文物藏品所承载的灿烂文明...
游客观看展品“金凤冠” 冷桂玉 摄 贵州特色展品“泥哨” 冷桂玉 摄 据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飞介绍,该馆基本陈列以“多彩贵州”为主题,分为“民族贵州”、“古生物王国”、“历史贵州”和“黔山红迹”四个部分,对贵州古老、神奇、多彩、和谐的历史文化作生动展示。 记者现场看到,“帝国记忆夏宫往事”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特展作为临时展馆亮相贵州省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观...
每到周末,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内都是人挤人,各个摊位前、各种小商铺内几乎都是人。尤其是古玩市场内,更是人满为患,虽然很多淘宝者都知道,现在的古玩市场已经几乎见不到“真东西”了,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只要时间允许,很多收藏爱好者是每周必到,流连在各个摊位前,想凭着自己的眼力和运气淘到难得的“宝贝”。 但是,以后可能再想在古玩市场上买到真的古玩,会越来越难了。因为,国家出手了,要对文物市场和文物商店...
近日,由武汉市博物馆与西安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主题展览在武汉市博物馆展出。其中,通过人工智能的"复活"的一副名画《唐人宫乐图》引市民关注。 不少市民发现,为生动反映汉唐女性生活,武汉市博物馆不仅首次举办主题生活展,配合精美的展品古画,还出现了一个"活"的卷轴。这幅名为"魔画"的卷轴,"复活了"名画《唐人宫乐图》,画中乐师自在惬意,或抚着古琴、或拨着琵琶。 ...
东南网漳州10月1日讯(通讯员 黄丹丹)漳州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细数家珍,成果共享》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于10月1日正式推出,本次共展览其中一百件文物精品,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精彩的视觉和精神大餐。 这一百件精品主要分成三十五个种类,有石器、玉器、瓷器,还有书画,文具类等,年代从青铜器时代至明清时代,其中有十四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在众多文物中,有一类是用各类银元穿起来的链子,这些来...
“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在罗马揭幕 人民网9月29日电(记者张磊)9月28日,“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罗马威尼斯宫隆重开幕,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博物馆司司长安东尼奥·朗匹斯,意大利拉齐奥大区博物馆局局长艾迪斯·加布里埃利及各界嘉宾约200人出席了开幕式。 “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为中国...
新华社西安9月29日电(记者许祖华)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29日批准了《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条例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设施,修建人造景点和其他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 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为了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西安市在条例中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的非文物...
日前,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漳州市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举行。本次展览精选我市100件文物精品,旨在引领大众了解普查,欣赏瑰宝,珍爱遗产,守护文明。来自全市各界的文物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一场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文物包括各县博物馆、档案局推荐的古代器皿、金银饰品、楼屋契约、名家书画、印玺、石像、民间物械等作品,文物储藏量大类全,作品千姿百态、古色古香,极富闽南特色。此次普查成果显示...
穿越千年,终究还是敌不过时间,即使是存放在博物馆的石棺,也不可避免地开裂了。不过,经过文物医生的巧手,对这些石头材质的文物进行了一次“抢救”。 在大家的印象中,文物修复一般都是些青铜、瓷器。然而,那些外形“强悍”的石器,修复起来一点也不轻松,一番脱盐清洗过后,还要进行“拼图游戏”。在四川博物院,一件两米多长的东汉房形盖石棺,四五名文物医生一齐上阵,修复完成总共花了19个月的时间。 扛不...
10月1日上午,记者从义乌市博物馆了解到,赤岸镇南杨村将村里发现的9件石质文物捐献出来,交由市博物馆保存。据了解,此次捐献的9件文物经专家鉴定都是明代田野文物,且均为真品。 以下这批就是在南杨村发现的石质文物,据介绍,这批文物是该村在农田整治时意外发现的,一直珍藏在村里的文化大礼堂里。 从事文博工作近二十年的市博物馆馆长金国祯告诉记者,此次捐献的文物虽然经济价值稍逊,但文物所蕴含的地域...
日前,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到舜帝陵景区、关公国际旅游节分会场舜帝公园和运城博物馆调研。他强调,要把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运城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市委秘书长王胜一同调研。 秋雨中,位于鸣条岗西端的全国文保单位——舜帝陵,风景秀丽优美,古柏葱郁苍翠,修复后的古建修旧如旧。刘志宏听取了景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对...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刘源隆 1918年,刘承琮生于北京北海东门御史衙门后院,2012年于北京逝世。这位长寿老人是古物南迁的亲历者,在他生前曾留下自述,叙述了他所经历的古物南迁。 “我的父亲吉拉布(满名,汉名刘寿延)当时在古物陈列所陈设科任科员。”古物陈列所在1912年底正式成立,这是推翻清政府后第一个国家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民国内务部。首任所长是镶红旗蒙古护军督统兼京师内外城巡警总厅厅长治革。...
293年前的仲夏,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雨袭击了杭州湾以北的陆地。7月18日这一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雨未停歇,风也不止,浪花激烈地拍打着原本脆弱飘摇的土堤坝,直至其“溃不成军”。 雍正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才上任第二年,便遇上这样大的灾异,就连父亲康熙在位时建造的海防“遗产”也付之一炬。更要命的是,因土塘决堤,海水倒灌,当地的沿海民房全部被冲毁,农田被淹没,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
浙江在线10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艳琼 黄兆轶 通讯员 陈祥磊 陈海平)10月4日,温州泰顺筱村镇和三魁镇特别热闹,挂横幅、放鞭炮、舞龙舞狮……当地传来喜讯:3座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廊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灾后修复完工,昔日风采再现。 泰顺是著名的“中国廊桥之乡”,境内有古廊桥33座,其中15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中秋,泰顺3座廊桥在台风中被洪水冲垮,不少人深感痛惜。社会各界热...
新疆首个以文物修复成果为主题的“艺成天工,指尖旋舞”展自7月18日开展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近50万人,国庆期间客流量大幅增加,将于本月底结束的展览计划延长展期至年底。 自治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万洁介绍,新疆降水少且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为文物保存提供了先天优势。近年来,新疆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80余项,修复文物多达3000余件。而此次修复成果展汇集了新疆近8年来修复保护的精品文物共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