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题调查队结束了邢台市的普查任务,共发现36处旧石器遗址,包括3处化石地点。其中,内丘县的3处遗址均位于河流两岸的台地上,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填补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临城的3处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均位于临城泜河流域,其中东竖桥南遗址的文化遗物最丰富和最具有代表性。该遗址的发现将该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进到万年以前。邢台县发现的旧石器早期遗址距今20万年...
近日,国家级重点文物河北省怀安县昭化寺一期工程修复完工。工程涉及山门、戏台、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东配殿和西配殿遗址,总投资189.9万元。在修缮三大士殿时意外发现61幅明代仿唐壁画。 坐落在怀安县怀安城镇的昭化寺,初名永庆禅寺,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残损严重,均已失去原貌。只有大雄宝殿保存至今,殿内有以佛教因果报应为内容的仿唐连续...
记者今日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该省邢台市临西县新发现明嘉靖、天启,清光绪等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烧制贡砖的窑址20座。这些窑址的发现,大大丰富了大运河的研究内容,为邢台段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暨申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据介绍,为配合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按照河北省文物局要求,邢台市文物管理处组织文物勘探队,奔赴临西县东枣园乡陈窑村,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窑址调查勘探工作。在当地政府和临西...
记者17日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目前中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邮驿建筑群——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业已全面展开,目前工程拆迁方案已基本完成,首先进行的城墙整体加固工程将于近期正式启动。 据悉,预计总投资达5亿元的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是河北省继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之后,又一项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未来3年内,文物部门将对这座已历经600余年风雨的驿城进行全面抢修。 据介绍,抢修保护工程包括完成鸡鸣驿城所有...
2009年2月20日,河北省启动邢台市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33支综合调查队和两个旧石器专题调查组奔赴该市21个县市区,在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细心寻访。工作开展二十余天来,共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遗存1060处,其中古遗址767处,古墓葬150处,古建筑104处,石窟寺及石刻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处,其它1处。 目前,旧石器专题调查组在沙河、临城、内丘、邢台县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
在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指挥部认真做好鸡鸣驿城墙整体加固保护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鸡鸣驿城城防设施修复工程施工招标公告发布后,已有19家公司报名,目前,招标工作已进入投标文件编制阶段;同时,工程处人员已全面开展涉及城墙加固工程的大宗材料(黄土、生石灰、城砖)的调查摸底工作;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拆迁方案已基本完成。
3月2日,日本鸟取县博物馆业务考察团一行3人抵达河北省博物馆,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交流。在交流座谈会上,省博物馆谷同伟馆长向日本客人介绍了河北博物馆新馆建设情况及新馆陈列筹备情况,提出并商讨了新馆开馆时引进鸟取博物馆展览事宜,提出并商讨了省博物馆今年访问日本鸟取县博物馆的时间和行程。鸟取县博物馆同仁对省博物馆近年来在基础建设和陈列展览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表示要积极努力促成两馆间进一步的交...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题普查队在沙河、临城等地调查。经过艰苦工作,在沙河发现 11处旧石器遗址,包括3处化石地点。临城发现石头垴遗址、东竖桥南遗址等3处遗址。 沙河发现的11处旧石器遗址的时代均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年左右。其中以樊下曹遗址和西赵村遗址最为重要。临城3处旧石器遗址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3万年。其中尤以东竖桥南遗址的文化遗物最丰富、最具代表性。这是在该...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题普查队在沙河、临城等地调查。经过艰苦工作,在沙河发现 11处旧石器遗址,包括3处化石地点。临城发现石头垴遗址、东竖桥南遗址等3处遗址。 沙河发现的11处旧石器遗址的时代均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年左右。其中以樊下曹遗址和西赵村遗址最为重要。临城3处旧石器遗址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3万年。其中尤以东竖桥南遗址的文化遗物最丰富、最具代表性。这是在该...
3月6日上午,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文物保护处处长刘智敏、副处长张文瑞、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一行到廊坊文安县“廊沧高速公路”考古发掘工地现场调研。廊坊市文管处长张兆祥、文安县文体局长王盛运陪同。 廊沧高速公路考古发掘项目由省文物研究所负责,包括文村和曲店2处汉代遗址,现已发掘灰坑8个,文化遗迹和遗物以汉代为主,出土品有生活用具陶器碎片等。谢飞对考古发掘工地的工作给予了...
近日,河北省魏州文化研究会在邯郸魏县成立。成立后的研究会将出版《魏州文化研究》期刊,宣传最新的文化动态和研究成果,扩大魏文化的影响力,全力打造魏文化品牌。 魏县位于河北邯郸市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千年古县,历史文化、龙文化、梨文化等底蕴丰厚,素有鸭梨之乡美誉。文化历史上曾涌现过大批名垂青史的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如唐朝张公瑾、宋朝潘美等。
为加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向各县区人民政府批转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关于加强张家口市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的意见》。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丰富。2008年11月,河北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口市39处榜上有名,使得全市拥有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至101处。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伍移师邢台后,首战告捷,在沙河的初步考察中,就已发现15处遗址和墓葬,其中包含大量先商文化元素。 据悉,2月20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我省考古工作队成功进驻邢台沙河,由14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共分成四个组,沙河290个行政村村村走到,整个工程预计需要45天。 截至目前,经过田野考古已经发现遗址和墓葬15处,特别是该市洛阳村西发现大量先商文化陶片和大面积的文化层,...
2月14日至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西部山区普查)培训班暨启动工作会议召开。此次培训主要针对西部山区古建筑多的特点,专门邀请省古建专家对全体普查队员开展集中培训;同时,对前期开展的东部平原地区文物普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2月17日,石家庄市西部山区文物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普查队石家庄支队将奔赴西部山区的井陉、矿区、平山、鹿泉等地开展...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主办的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2月18日起进入初评阶段,61个候选发掘项目,将通过投票于2月27日产生25项进入终评。我省邯郸赵王城遗址、磁县南城遗址入围初评。 邯郸赵王城遗址是赵国的都城遗址,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是确认了赵王城的环城城壕系统,尤其是在南垣以南1000米处发现了城南的外围城壕系统,此种形式的城壕布局,为目前东周城市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