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由该机构主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将于明年4月22至25日在澳门登场。 该博览会组委会介绍,博览会将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展示中国的非遗文化和古代艺术的精粹,届时将有超过200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如掐丝珐琅器、竹雕、内画鼻烟壶、漆器、缂丝、雕刻、昆曲等等,数量超过100件的海外收藏家收藏的古代艺术品也...
常委、宣传部部长何颖(左一)为一品斋毛笔展研中心揭牌 12月18日下午,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品斋毛笔展研中心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六安一品斋毛笔,这一富含历史文化气息与底蕴的文化遗产将迈向新的发展历程。六安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颖,市级老同志张宗华出席揭牌仪式并为一品斋毛笔展研中心揭牌。 据了解,六安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非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全市非遗保...
20日,为期3天的“第四届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珠海市金湾区闭幕。这一活动开幕当天,设立于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向公众免费开放。 自该展开幕以来,有着古老遗韵的三灶民歌、迎新纳福的三灶鹤舞、精美绝伦的三灶编织、美味可口的定家湾茶果一一在此亮相。整个展会分展览展示、非遗趣味运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三大板块:其中,丢沙包、踢毽子、打陀螺等属于童年的回忆,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
刚刚制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对保护传承民族民间历史文化遗产作了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宗教、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或手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突出价值并广为流传,它们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中华文化乃至于世界文化的精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来源于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与先进文化建...
18日,为期三天的2015第四届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金地扑满花园文化创意小镇开幕。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来自广东、广西、云南、河南、西藏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创意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摩。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正式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本届博览会以“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多方位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别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
昨日,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清江风物——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展期至明年3月20日。 特展分为土家族祭祀文化、土家族服饰文化、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三个部分,包括400多件展品。 土家族是世居于湘鄂渝交界地带武陵山脉的少数民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对封闭的地...
近日,《吉林省村落民俗文化·敬信志》一书出版。该志书根据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档案局、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吉林省民俗学会2012年《关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回村落民俗文化记忆,调查并出版全省村落民俗文化志》的通知精神,由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作为主编,首倡在全省调查、编纂并出版,为吉林省村落民俗文化志首卷、示范卷本。 多年来,吉林省编有省、市、县及个别乡、...
建一座国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全国政协委员高培芬的心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就此事提交了提案。现在,这个心愿即将成为现实,该馆已列入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准备实施。“文化部在给我的提案答复中说,初步选址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如果进展顺利,可能2016年就要动工了。”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高培芬这样告诉记者。 在高培芬提交的《关于建议成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提案》中,她说,我国各类博...
记者14日从广东省体育局获悉,28名阳江风筝师傅12日来到华南师范大学,开展以“筝的爱你”为主题的2015年“非遗进校园”---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风筝”走进华师的活动。 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汪柳妮和阳江市风筝协会秘书长梁治昂带队开展了该次活动,该活动由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岭南文化青年协会主办,阳江市风筝协会承办;据悉,将近8000名大学生参加了...
12月11日下午,2015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活动展演在上海电力学院杨浦校区举行,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何澍、王小砖等十余位艺术家为电院师生带来《沙家浜》《铡美案》《借东风》等经典曲目,受到现场师生的热烈欢迎。 展演以京剧基础知识介绍和现场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主持人为师生们介绍了京二胡、月琴、阮等传统乐器,并邀请大学生现场学习京剧的基本指法,加深了师生对京剧脸谱、发音、唱腔、行...
汝湖渔歌、惠州咏春拳、龙门农民画、小金口舞麒麟……璀璨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间和历史中打捞出来,成为记录人类文明的活记忆。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惠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之升温。记者14日从惠州市文广新局获悉,《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即将出台,目前正征求市民意见。 此次纳入保护范围内的非遗项目是指全市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
已经有着上千年织造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如今焕发时尚生机。重庆荣昌县壹秋堂夏布坊日前与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共同将这一古老织造艺术运用于现代服装。 夏布因凉爽宜人常用于夏季穿着而得名,是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夏布有着上千年的织造历史,重庆荣昌夏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在此织造的夏布早在清代就出口到朝鲜、日本及南洋一带。 挽...
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南通70岁的缂丝艺术传人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在传承缂丝技艺过程中大胆创新。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
阳湖拳、乱针绣、留青竹刻,这些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的藏娃们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文化碰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 正在给孩子们传授基本拳式的杨金孝,是阳湖拳的传承人,今年70岁。之前,老人因遭遇车祸动了手术,腿部现在还留着两块钢板。可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进常州西藏民族中学,他二话不说就带上几个徒弟赶来了。他说,特别想跟藏娃们聊一聊,这个让常州人骄傲的地方拳种。“它首创是展昭,我...
近日,宜春市政府正式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府字〔2015〕78号)。这批项目共计七大类20个,自2014年6月起启动申报,由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别组织推荐,经专家评审小组初评和市级专家委员会复评、书面征求市非遗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同时面向社会公示,并提请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据了解,这2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体为:传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