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6日,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科学委员会举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承办的“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文物保护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据悉,此次研讨会为期2天,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古遗址保护、实验室考古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热点进行研讨,议题...
随着“十二五”工作的圆满收官,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文物队伍得到加强、安全体系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基础薄弱、人才紧缺、保护手段落后、保护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总体上看,我区文物保护工作既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处于形势依旧严峻的“矛盾凸显期”,迫切要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改革创新中破...
遂川县五斗江丰禄村曾氏,每年正月闹元宵时都会走村蹿户演出傩戏,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该县组织专人对部分傩戏资料归档整理,挖掘、整理傩戏文化。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老、中、青民间艺人,利用劳动之余加紧排练傩戏, 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目前,有关部门正准备将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该县五斗江丰禄村曾氏宗祠里,民间艺人正在排练将失传的傩戏“斗牛狮”片段。
日前,国家文物局派出检查组,对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和五泉山建筑群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及北京观远咨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参加检查。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肖学智及相关地方政府、文物部门负责同志陪同检查。检查结束后,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与检查组就检查情况和进一步加强国保单位保护工程管理,做好检查、验收等工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
古籍是古代书籍的简称,它以文字形式记录下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由于古籍不易保存,所以对古籍有效的保护传承十分重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建院后,对古籍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为提升对院藏古籍的预防性保护能力,优化...
并不是说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合理开发,但这种开发与破坏损毁文物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应当高度关注和警惕。 消息称,国家文物局决定从2016年8月起至2018年12月,在全国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将重点查处破坏、损毁不可移动文物,擅自改变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用途及破坏长城本体及其历史风貌等法人违法7类案件,对于涉嫌法人失职失责案件,将追究其行政责任,并终身追责。 法人这个概念...
近日,省委书记夏宝龙赴良渚遗址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认识良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强对良渚遗址的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切实担负起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使命。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保意识。 文物是历史、文明、精神乃至价值观传承的载体,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保护文物就是敬畏历史、呵护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然而,与发展经济能取得的耀眼成绩单相...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旧址保护》的相关规定,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对全市445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复查。 从7月26日开始,专家团队分为5个小组、分3个片区开始对全市革命旧址进行调查。此次调查是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对445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现状、四至界线、建控地带、保护范围及存在的问题等信息重新进...
为支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2016年4月中旬陕西历史博物馆暂停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哈密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合作项目,全力投入到普查工作中。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7月30日陕历博文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8月8日陕历博文物保护专业人员重赴新疆,文物保护合作项目得以重启。 近些年来,按照国家文物局对央地共建博物馆的要求,陕历博依托多年积累的文物保护资源优...
8月5日,对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的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让古村落的原住民悉数搬迁到即将动工兴建的聚居区,屿北古村落的产权则全部归村集体所有。这次置换,将开启古村落保护的全新模式,也意味着屿北古村落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岩坦镇委书记徐翔对这次结果,用“喜极而泣”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说,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屿北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从近日召开的全国文物援藏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安排资金16亿元支持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建设,比“十一五”增长180%。西藏文物保护维修项目达到130项,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为研究青藏高原历史和保护藏文化筑起坚实屏障。据介绍,近20年间,中央在西藏的文物保护投入已近30亿元,开展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300多项。“十二五”期间,西藏有46处重要史迹和公共文化设施开工建设,聂唐卓玛...
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一项重大工程,历时8年、先后投入近6亿元的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近日完工,105处元代以前古建筑再现典雅别致、古朴厚重之美。 山西省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存量占全国75%以上,是唯一保存了从唐至清完整建筑体系的省份。山西南部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4市所辖的49个县市区现存300余处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其中木结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8月8日至9日,第四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2016)主会议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机构、300多位参与者出席会议。本届国际论坛,由国际文化遗址记录科学委员会(CIPA)、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清华大学、海淀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术学院,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共同承办。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清东陵半年之内两次被盗,引发社会关注。陵园内文物被盗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文物拍卖价格一再飙升,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其次,清东陵面积达48平方公里,监管难度较大。最后,巡查制度不够科学,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巡查间隙时间作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