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小口,短颈,溜肩瓶体修长,带盖。盖平顶,直壁,外撇口。瓶体修长。盖顶饰划花覆荷叶纹,颈部凸起一道弦纹,肩及近圈处分别施两道凹弦纹,肩、腹部满饰刻划花缠枝牡丹纹,刻工精细,枝叶卷曲而富有弹性,花卉纹间隙部满布阴文复线,纹饰密而不繁缛。白胎,胎骨厚重,施青白釉,光洁晶莹,白中泛青,色类白玉,圈足、外底、盖内面无釉露白胎。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纹饰清晰,无论在出土瓷器还是国内外传世收藏品中都属罕见。
“美人祭”是一种瓷器,也叫祭红或霁红、积红,属颜色釉范畴,色红而润泽细腻,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以明代所产的最为珍贵。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祭红”瓷器也有一个类似“风火神”的故事,60年代景德镇还拍过“祭红”的同名电影。故事来自向焯的《陶业记事》。据说,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屡烧不成,受尽了鞭笞责罚,苦不堪言。而且规定期限,不完成就处死。有个老窑工为此事晚上回家唉声叹气...
说起道教与瓷器,首先想到的是一部老电影《战上海》,其中有一个情节:国民党京(南京)沪杭总司令汤恩伯去拜访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时,送给司徒雷登一件瓷器—武财神赵公明。他跨下黑虎,一手持元宝、一手持钢鞭。用以喻征当时的美国十分贴切:大棒加金钱。 在中国文学中,写道教的很多,《道德经》、《山海经》,特别是《封神演义》,后形成一套与佛教、伊斯兰教相并列的系统。在道教中,认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鸿钧掌...
宋代定窑的创烧时间为唐代早期,此时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优质粗略,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有特色的作品。唐代中期,定窑产品的质量已经有明显的提高。胎色多为浅灰或灰白色,仍需使用化妆土来提高釉面白度。唐代晚期,定窑的器物胎体较薄,以高品质的釉面和精美的造型取胜,胎体洁白坚硬,瓷化程度较高。釉面及釉色质量虽有较大...
定窑鱼纹穿带瓶:小口短颈,丰肩鼓腹,下腹收紧,接喇叭状圈足,整器造型设计成一条鱼的形象。器身运用刻划、模贴、堆塑等技法,装饰四条鱼纹。肩部的两周弦纹,将鱼身和鱼头区分,腹部凸棱为鱼的背鳍,为四条鱼共享;凹棱则表示为四条鱼的鱼肚。同时在鱼肚和尾部装饰模印贴花,表示为鱼藻纹。这件作品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
每个时代的瓷器都会带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辽金西夏民族瓷器也同样附有当时的时代气息。游牧民族的瓷器一定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当一部分瓷器都是过去生活器皿的一个翻版,只不过是用一种物质替代另一种物质。以瓷器这种成本低廉的用具去代替贵重的用具,比如金属器、皮革器等等,显得非常经济和实用。 其次,游牧民族的审美追求是比较注重实用,注重生活化,强调民族生活的特点。比如很多当时的陶瓷日用品上画着渔...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时大兴,至唐达到第一个高潮,玄奘西游取经为鼎盛之际。后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于民间广为流传,元、明、清属中国民族融合繁化时期,佛教为统治者所运用,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出身寺院,对佛教更是照料有加,使得佛教大为发展。清初四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均与佛教(喇嘛)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使得佛孝思想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
西汉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墓不仅被盗掘且被放火烧过,随后发现其家族的十余座墓葬均被盗过,作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终于发现了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 14座墓葬仅一座未被盗 张安世家族墓于2008年被省考古研究院发掘,然而考古工作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墓葬均被盗过。发掘了3年,张安世和其子孙的墓葬已发现14座,近日考古工作者终于欣喜地发现张安世一位后代的夫人墓未被盗过,目前这座墓墓...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源于陶器,而精于陶,远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中国瓷器的发明年代及发源地作者通过对全国古窑址的深入调查和多片古陶瓷片的化验证实,综合研究了陶瓷考古、陶瓷工艺、陶瓷科学,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青瓷又是从釉陶发展过来的;我国由陶向瓷的演变过程在汉代完成,真正的青瓷瓷器起源于...
清代的产瓷区和明代一样,虽然分布很广,但代表整个时代制瓷业发展水平的仍然是瓷都—景德镇。 清代景德镇民窑产量巨大,制瓷水平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烧制了不少精品。但是,代表清代瓷器最高水平的无疑还是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特别是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不仅选派官员到御窑厂监督窑务,还亲自过问官窑瓷器的制作。在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干预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官窑集中了瓷都最好...
粉彩瓷是康熙晚期受珐琅彩瓷影响和启发而出现的釉上彩瓷新品种,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制作工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绘画渲染,再次入窑烘烧而成。所绘人物、花鸟、山水,浓淡相间,色彩丰富,画工细腻,富有立体感。因此粉彩瓷的纹饰比五彩瓷生动逼真。 钟乳石多产于...
一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
吉州窑作为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口,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器为主。与宋代其他著名民间窑口,如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相比较,器型不是很丰富。常见有碗、罐、壶、瓶、盘、碟、钵、杯、盏、坛、粉盒、炉、枕、陶瓷瓷雕等,造型较为单一。 瓶有梅瓶、胆瓶、小口瓶等,其中梅瓶为小口,圆唇,长颈,椭圆腹,高圈足。造型敦厚有余,秀美不足。 罐有大口罐、盖罐、系罐、筒形罐等。陶瓷造型变化不大,基本造...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黄金年代,除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及八大窑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瓷窑,例如:江西吉州窑,河南鹤壁窑、当阳峪窑、扒树窑、登封曲河窑、广东西村窑、潮州窑,广西永福窑等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瓷器的发展,为宋代制瓷业的辉煌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吉州窑在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县交界处,创烧于晚唐而盛于宋代,鼎盛于南宋,为宋代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吉州窑烧瓷品种繁多,地方...
按辽代陶瓷胎质的性质、质量做一个概括性的分类,可把辽代陶瓷胎质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温胎质,包括辽白细瓷胎、粗胎和缸胎三种;第二类是半瓷陶胎,包括白砂胎、粉砂胎和香灰胎三种;第三类是低温陶胎,包括红陶胎、黑陶胎、灰陶胎、白陶胎和粉陶胎五种。 辽代的高温胎质耐高温,瓷化度较高,坚固性能较好是其共同特点。但辽白细瓷胎和粗瓷胎缸胎在质量上相差甚远,所制瓷器的质量差别很大。辽白瓷器胎有多种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