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0年11月5日,北京798艺术区卓越艺术馆,由《Domus国际中文版》主办的主题为“东西文化在建筑中相遇”的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呼应展盛大启幕。早在十余年前,就曾有专家预言:如果说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的舞台属于欧美,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成为亚洲建筑特别是中国建筑的表演时间。而本世纪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辉煌历程,也让这一预言逐渐演变成为现实。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
一生中经手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共有数百,最满意哪个?“一个当然是中国馆啦;还有一个,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说到这个话题,何镜堂的眼睛亮起来:“我常常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首先不是个建筑设计,而是场所设计。我试图表现的,不是历史的再现,不是悲惨及令人震撼的记忆,而是希望通过反思、提升,找到和平,看到人类的未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中...
近50年前一批见证现代北京进程的十大建筑,正被申请列入文物保护范畴。昨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该局已向国家文物部门申请,将这批建筑划定为文物,目前尚未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回复。 “应引入‘现代遗产’新概念”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该引入‘现代遗产’的新概念。”昨日,在“北京城区历史文化传承论坛”上,西城区政协城建环保委副主任杨振华说,“现代遗产”是世界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它的定义是“19...
新华网合肥10月19日电(记者 王立武)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近日获得中国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证,其申报参选的“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长章望南介绍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外观。新华网图片 陈海通 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空间达1.1万平方米,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是一个专门展出现当代艺术作品的美术馆。该博物馆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闻名于世,是建筑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坐落在纳尔温河边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露天展品之一&mdash...
英国伦敦千年穹:烧钱无底洞。很难让人相信,总价值达到12亿5千万美元的伦敦千年穹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原本打算用于英国航空建设的这笔预算,竟然打了水漂。不仅公众对这座建筑不满意,甚至连英国政府自己都颇有微词。克里夫兰摇滚音乐名人殿堂:贝聿铭“开玩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建筑出自华裔著名设计师贝聿铭。如果在现在,看到贝聿铭为克里夫兰所设计的方案的时候,你可能以为他在开玩笑。...
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前夕,罗哲文等21位为新中国文博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当选“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在北京受到表彰。 颁授荣誉证书现场,85岁的罗哲文教授一身便装,步履轻快,反应敏捷、利落。 “我从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社,师从梁思成先生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1950年调到文化部文物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从事中国...
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追忆与梁思成、林徽因等古建筑专家的师生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同时我从事文物古建工作已有60多年。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了培养我学习古建文物工作技能的老师们,特别是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恩师。 在中国营造社的学习与生活 我的老家是四川宜宾,那是个历史悠久、环境独特的城市,因金沙江、岷江等汇聚此处,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上...
23日,国宝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以建设“形神兼备、和谐完美”的城市文化为题,为“山西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活动”第五期,做了历时两小时的专题报告。 罗哲文,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古建筑主要是木石结构,我称之为木石的史书,综合的艺术,历史的见证。 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一个是实物的历史。中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宫殿、园林 、寺庙、民居等,都是实物的历史,历史凝聚在了这些实物身上,它们也验证了历史。——罗哲文 年逾80岁的罗哲文先生,今天仍在古建筑文物保护的领域里奔波、忙碌着,经常是提起箱子就走,下了飞机又上火车,一个月数次出差在外,不在家是常事。...
1月5日,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获得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另有马未都、陈丹青、樊建川、张同禄、万捷、陈四光、任志宏、刘石平、王立军同获该称号。
大师档案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 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大师语录 谈古建—— “越研究越明白古建筑的价值,就越放不下...
专家称圆明园遗址的大水法将不会重修。CFP图片 昨天是圆明园罹劫150年纪念日。在北京,圆明园管理处等单位牵头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除了文物展外,还邀请了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以及台湾历史学家汪荣祖等做访谈。而昨晚,圆明园学会发布了一份针对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全球倡议书。 面对这个最大的“民族伤口”,中国民众最关心的两个话题———众多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如何回归...
10月14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人大主任阎寿根、市政协副主席等一行冒雨实地考察了婺城区寺平村、金东区山头下村。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农办、市文物局、婺城区、金东区等部门领导,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历史文化名镇(村)调研组成员,寺平村、山头下村代表及相关专家参加了下午的座谈会。 寺平村、山头下两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侯选名录。座谈会上,市文物局局长方竟成就该市中国历史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