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1978年至...
【解说】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基础上,集中开发了包括生物实践、科技创新等种类丰富的校本课程,其中科技创新小组备受学生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兰州外国语学校,看到该校教师高飞和学生一起发明复原的季节变化演示仪、新型紫外灭菌筷子磁性倒挂装置、指南车以及东汉三轮马车等多项科技“神器”。 高飞向记者介绍了他和学生一起发明的季节变化演示仪,这是一个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的反映季节变化的教学...
瓷器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这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最为明显。洪武朝是明代的第一个朝代,现在已知道,洪武时期在景德镇已有本朝官窑瓷器的烧造。洪武期处于元末明初,因此,识别洪武瓷,既要注意其与元瓷的区别,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与典型的永乐瓷相混淆。 洪武期官窑瓷器的胎质与元代相仿,皆为白色,又比元瓷更要白一些,胎质缜密,胎壁也相应要薄些;但与永乐官窑比则又显得粗厚而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细...
古典家具风格各异,造型、用材、工艺各有特色。收藏古典家具需懂得欣赏不同韵味,要对家具的材质特性、工艺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明清家具在外形上差别很大。清式奢贵,重雕刻与纹饰,极尽奢靡,与清朝统治者好大喜功、固步自封的取向有直接关系。用材也十分讲究,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选材几乎使用小叶紫檀,清前期部分使用黄花梨。明代家具因为不少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多有儒雅气息。题材多...
馆藏文物:洛阳龙门博物馆位于龙门石窟世界遗产文化园区北入口处,藏品以北魏至唐的重要佛教文化遗存为主,兼顾河洛文明遗存。主要为佛教造像、碑刻题记、佛教器物及自新石器时代至现当代的河洛文明遗存。藏品种类涵盖陶、瓷、砖石、金铜、绘画等,特色藏品有舍利棺函、古罗马玻璃器、佛教法器、青白瓷茶具、特色乐器和明代精美首饰等,皆为展示佛教文化遗存及古人生活情趣之精品。洛阳龙门博物馆同时也留意于民间文化遗产和当代艺...
“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展览12月16日起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重点展品包括明代历朝的御制瓷器和漆器、富浓厚阿拉伯及宗教多元特色的瓷器和鎏金器、造型简洁洗练的明式家具、绚丽多彩的织品、精雕的镂空玉带板等。图为红缎胸背织金云雁纹文官服。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12月15日,“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展览举行新闻界预展。图为法华群仙祝寿大罐。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明...
粉彩,因为色泽柔和层次细腻,在彩瓷中独树一帜。相比秀丽淡雅的雍正粉彩,乾隆粉彩工艺繁缛,形制丰富,再加上吸收了西洋画法,多用缠枝花,看上去雍容华贵,美不胜收,在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堪称宠儿。 你没读错,今天的鉴证实录我们不讲大案奇案,而是回到文绉绉的文物鉴定:一个价值数百万元的乾隆粉彩盖碗三件套,由一位海外华侨送拍卖公司拍卖未成,半年后取回时却无法确定真伪与否,这件要命的事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备受考古界关注。 当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襄汾陶寺》是由多位考古学家参与编写,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做了科技检测分析,代表了中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南昌西汉大墓进入主棺开启倒计时,主椁室的清理提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经过前一天的三维扫描后,12月12日,考古工作人员在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的西面和东南角共清理提取包括漆木器、玉器、青铜器等在内的几十件精美器物。 记者在主椁室西面看到,由于地质运动原本摆放仪仗类器物的架子已倒塌。据了解,仪仗架的材质疑似为竹藤或者柳藤,至于散落的仪仗类器物的具体功用,要在文保用房进行进一步清理保护之后,才能对它们...
记者13日从西安半坡博物馆获悉,从明年起,西安市民凭身份证可10元钱无限次、不限时畅游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规模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生动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1961年半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备受考古界关注。 当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襄汾陶寺》是由多位考古学家参与编写,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做了科技检测分析,代表了中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记者13日从西安半坡博物馆获悉,从明年起,西安市民凭身份证可10元钱无限次、不限时畅游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规模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生动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1961年半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近日,经浙江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慈溪郭永尧先生捐赠给宁波教育博物馆的明代黄梨木小书案为“国家三级文物”。 郭先生捐赠的明代小书案是采用夹头榫的制作方法做成的。该书案长75厘米,宽37厘米,高85厘米,造型方正,装饰简洁。这件历经400多年的小书案是郭先生2005年从江苏南通花40万元人民币购入的。它雅而致用,俗不伤雅,其现存的牙条及牙头部位采用线脚装饰,简洁悦目,加深层次,更增添了该书案优美柔和...
这只明弘治青花折枝果小口罐,高7.5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4.8厘米;唇口、短颈、圆腹、浅圈足,造型浑圆。器内满釉,器身罩釉露胎较高,胫部处遗有的指印痕清晰、自然。这类制式的小口罐,在明代罐式中并不多见,其用途亦无文字的记述,估计作文玩或插小花之用。 腹主纹绘折技果,由于不事雕琢的写意笔法,画面有一种浑然天真、大拙为巧的气息。底部涩胎光洁,并泛有从胎骨中汲出的铁质斑点。
海报 展览名称:“拾 ”—刘明慧个展 艺术家 : 刘明慧 展览时间:2015年12月12日 展览地点:798艺术区ZERO 零艺术中心 一个人在路上,拾起来的东西于旁人不见得有多重要,但对于他自身来讲这却是一种抑制不住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机缘巧合的选择;还是一种内在心境的外现。它反映了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样对待周遭,又有着怎样的困惑与感慨,它是生长的分泌物与纪念品,是你拾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