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为更好地推进博物馆“三贴近“工作,积极落实河北省政府推出的“河北省旅游惠民大拜年”活动,在即将来临的新春佳节期间,省博物馆、省民俗博物馆将继续实行免费开放,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丰富省会民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河北省博物馆近日已对馆内的各项安全和服务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以确保“河北省旅游惠民大拜年”活动的顺利展开。节日期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实行全天免费开放(周一闭馆),届时广...
“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南段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目前正在进行发掘清理工作的几处墓葬有望在春节前结束工作。今年的三四月份,相关的拆迁和修渠工作将陆续展开,考古工作后续的资料搜集和鉴定工作也会在同一时期开始。”石家庄市文物局刘正军局长介绍说,南段途经的鹿泉市、元氏县、赞皇县文物遗迹相当丰富,带给了人们很多的惊喜。南水北调石家庄段的考古发掘分北段和南段,全长约120公里,经由高邑县、赞皇县、元氏县...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局组织召开《石家庄市市域历史遗存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通过了《石家庄市市域历史遗存保护规划》方案。这意味着石家庄地区内的4929处文物遗存都将贴上“保护标签”。《规划》编制组对石家庄辖区内全部文物遗存进行了摸底调查,列入规划的文物遗存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价值较高的未定级历史文化遗存、重要工业遗产等。其中,在刚刚结束的石家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
近日,河北省博物馆宣教部喜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河北省博物馆宣教部现有职工28人,其中女职工22人。宣教部承担着省博物馆对外开放、宣传接待、陈列讲解、展厅管理、展厅文物保管、举办临时展览等多项工作任务,是博物馆对外服务的窗口,多年来,女职工们发挥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敬业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证展厅文物万无一失,各项服务规范,观众满意度高,尤其是免费开放...
记者27日从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在这个市内丘县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汉代窑址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其中29座为战国晚期墓葬,其余为汉代早期。 考古队发现的29座战国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直壁和斗形两种,墓葬器物较为丰富,出土有铜带钩、铜璜形器、铁带钩、玉环、陶鼎、陶壶、陶坊、盒、陶俑等。并在编号为M3的墓葬内出土了十二干...
图为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展示唐代瓷器“三彩炉”。中新社发 翟羽佳/摄 1月27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透露,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位于河北内丘西关村和南中冯村的墓地、遗址发掘工作接近尾声。发掘完成的36座古墓,经鉴定为十六国、北朝、唐代、金代、明清等时期。其中,唐代墓葬出土的精美三彩炉、按剑武士俑、瓷杯、斗笠瓷碗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内丘南中冯墓地发掘出墓葬36个,经专家论证,这些墓葬的年代涉及到晋代至清代的几个时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领队王会民介绍,南中冯墓地遗址位于内丘西关村西约1200米、南中冯村东1500米,考古工作者于2002年开始对该墓地进行调查,2009年10月再次勘探,其中共发现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墓葬2座,唐代墓葬13座,金代墓葬13座,明末清初墓葬8座。王会民说,通过近期发掘,除...
2010年1月22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河北省古建所邀请省摄影家协会专家,为单位职工及长城资源调查人员进行摄影知识讲座。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对照相机的功能特点,基本操作和特技使用方法进行了学习,从拍摄的基本原理、测光、曝光,如何取景、画面的构图,色彩色调、线条空间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讲解。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演示,使全体学习人员对如何拍出一幅好的工作照片,如何去欣赏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有了深刻的...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南水北调工程赞皇西高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有重要发现。根据出土的墓志,此处是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该墓群规模大、排列有序,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出土的随葬品丰富、组合清晰、纪年明确,是北朝墓葬研究的标尺。西高墓群位于太行山东麓、赞皇县西高村南岗坡地上,南水北调渠线计划斜穿该墓...
1月18日,记者从文物局了解到,在省、市200余名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定市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864处,其中古遗址1138处,古墓葬167处,古建筑179处,石窟寺及石刻2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34处,其他文物18处。 复查阶段全市共踏查村庄5000余个,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57处。其中红色文物成为本次普查的一大亮点。如在阜平发现了1947...
河北省文物局在南水北调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在河北省内丘县西关村发现了45座古墓组成的古墓群,目前已发掘36座。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构造,专家初步推断该墓群大致由十六国时期北朝、唐代、金代和明清等几个时期的古墓组成。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1月26日,考古人员在展示从内丘多朝代墓群唐代墓室内出土的邢窑按剑武士。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从内丘多朝代墓群唐代墓室内出土的邢窑三彩炉(1月...
在河北省内丘西关村西约1200米、南中冯村东1500米,就是南中冯墓地。该墓地2002、2003年开始调查,2004年勘探,2009年再次勘探,墓地范围南起东西向柏油路,北到废弃砖场南断崖,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14米,勘探面积8万多平方米,发现墓葬约45座。“从目前墓地内出土的文物来看,该墓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仍旧很高,墓地中出土了大量当时最高工艺水品的邢窑瓷器、陶器,说明在唐代邢窑是当...
图为西高墓群中发掘出来的最深的一座墓穴,约15米深,已被盗掘。作 者:翟羽佳 中新网石家庄1月26日电(记者牛琳)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考古队透露,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村南约2000米的岗坡地上的西高墓群,为“北朝四大家族”之一赵郡李氏家族墓地。 据介绍,西高墓群于2004年南水北调线路文物调查时发现,南水北调渠线计划自东向西斜穿该墓群。经勘探,在南水北...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玛瑙是我国传统的玉石之一,自古以来,人们便把它和珍珠并列为珍宝一类。玛瑙色彩丰富,体呈半透明玻璃光泽,素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玛瑙是玉雕中的一大品种,作品巧妙利用玛瑙特点,根据其颜色和纹理造型,玛瑙制品由此活色生香。 玛瑙的矿物学名叫玉髓。古人把红色的玛瑙称为赤玉,或称为“琼”。玛瑙多玉色,所以叫赤玉。但是,在矿物界,玛瑙属于二氧化硅隐晶质集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