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5日,考古人员在济南槐荫区段店办事处后周王庄腊山河畔,发掘了一座济南最大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古墓,发掘出雕刻精美的石俑、陶罐、瓷碗、铁器等珍贵文物。其中,三个彩绘石俑是在济南首次发现。 25日下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考古人员还在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只见这个大墓的底部深入地下8米左右,已经积水,周围开挖的面积比较大,考古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一个埋在泥土里的石俑。地面上摆放着两个已清理出来的石俑...
魏晋南北朝服饰 南北朝武士复原图。图中前排为两裆铠,长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的用整块大甲片,甲身分前后两片,肩部及两侧用带系束。图中后排两人所穿铠甲为明光铠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
南北朝时期裤褶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
南北朝时期的百姓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和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
魏晋南北朝服饰 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本图为戴卷梁冠、穿大袖衫的贵族及戴笼冠、穿衫子的侍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妝饰 顾恺之《女史箴图》,彩色绢本,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女史箴》一文而绘。全卷共九个部分,这是其中一个部分,画面...
北朝官吏便服 左图为戴突骑帽、披小袖衫子的官吏(北朝陶俑)。中图为戴突骑帽、穿裤褶、袒右臂的男子。右图为戴突骑帽、穿大袖衫的官吏(河北磁县北白道出土彩绘陶俑)。 魏晋帽类有几种样式:一种“白高帽”,“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一种“突骑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带,盖索发之遗象也...
近日,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磁县宋代壁画墓成功迁至北朝历史文化产业园,标志着河北省首例同类墓葬整体搬迁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磁县段文物勘探与发掘工作全面、顺利结束。31日上午9时21分,伴随着一声哨响,磁县宋代壁画墓整体搬迁工程第二阶段工程顺利启动,一座经过加固处理的古墓在起重机的牵引下,按照地面指挥人员的哨令有序的升高、移位、转向、下降,9时28分,该古墓稳稳地落在了运...
梁江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璀璨焕然的时代,涌现出许多彪炳青史的书法大家,各种书体相继发展走向成熟。代表这个时代的书坛巨擘,无疑是王羲之。 王羲之兼习众法,擅长隶、楷、行、草诸书体,尤其对楷书和行书的确立作出了极大贡献,被后人尊为“书圣”。作为百世楷模,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人人景仰的一座高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仅很早就成了人们仿效临习的范本,也成了宵小之徒作伪射利的对象。 六朝时期,书...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赞皇县西高古墓群所在地区,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组合联合考古队对这一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清理工作。 西高北朝墓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南约2000米的岗坡地上,南水北调渠线计划自东南向西北斜穿该墓地。经堪探,在渠线范围内共发现古墓葬9座,分东西两排,...
南北朝时,南方青瓷渐渐传入北方,出土文物证明,北魏晚期北方已经能够生产瓷器了。北方的制瓷工匠最大的功绩是创烧出了白瓷。北朝瓷器一般实用品多,常见的有盘、高足盘、碗、杯、缸、壶、盒、罐、灯等。大多数光素无纹,有简单的弦纹、寥寥无几的划纹或捏塑花边,部分有纹饰的多划、贴、塑莲瓣,有的瓣尖部凸出翘起,纹饰多粗犷稚拙。壶、罐、瓶、尊多塑二、三、四、六不等的系,方系、桥形系、泥条系均有。北朝也有鸡首壶,鸡头...
南朝时(420—479)佛教盛行,表现在瓷器上是大量使用莲瓣纹。既有在碗、盘、钵、罐上划单线、双线或三线莲瓣的,也有褐色斑点点绘简单纹饰的,还有浮雕贴塑仰莲、覆莲的大尊。南朝瓷器胎体细密,广泛使用化妆土,加上烧窑技术的提高,釉面颜色青翠,玻璃光很强,很有细碎的开片。施釉一般采用浸釉法,因此釉层较厚,施釉不到底,有垂流现象。南朝器物普遍瘦高,造型优美,盘、碗、罐大多还是平底,但已出现假圈足。这时的鸡...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临漳县文物部门获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邺城考古队组织工作人员,对位于该县境内的北朝时期皇家寺院塔基遗迹(邺南城东魏北齐佛寺塔基遗迹)开始了进一步深入发掘。据悉,本次发掘是继2002年首度发现,2003年、2004年试掘后第一次正式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经开始。记者了解到,曾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邺南城东魏北齐佛寺塔基遗迹位于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
规格:高40厘米 Height 40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铜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主题词或关键词:壶 辅助分类项:酒具 中文名称:鸟篆纹铜壶 介绍 寻常的精致 鸟篆纹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极为平常,...
规格:杯口长9.4厘米 Length of Mouth 9.4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漆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 the Museum of Hunan Province 主题词或关键词:杯 辅助分类项:酒具 中文名称:“君幸酒”漆...
规格:口径5.8-6.7厘米、通长18.4厘米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玉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广州越王墓博物馆 主题词或关键词:白玉 觥 辅助分类项:酒具 中文名称:白玉觥 介绍 南国的汉玉珍品 白玉觥1983年于广州市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白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