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对于来自革命老区——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哈乐小学四年级学生高静来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往年不同。因为这一天她离开学校、离开家来到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博物院里欢度“六一”。 为庆祝儿童节,内蒙古博物院举办“同享一片蓝天”主题活动,邀请60位革命老区学生和60名城市长大的孩子,共同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南京博物院讲解服务中心积极连续开展了“文物讲解进校园”与“爱心服务与博物馆之旅”的主题活动。自2002年起,南京博物院讲解服务中心就开展了手语讲解服务。此次,讲解员走进南京聋哑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希望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可以让聋哑学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南京博物院优质、细致入微的讲解服务,更感受...
故宫历史专家向斯新著呼吁人们勿数典忘祖。 年前,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专家、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著书《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笈》,引起了巨大反响。该书策划刘小晖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这本书重点在于梳理、披露鲜为人知的国宝流失之谜,呼吁人们珍惜古籍,莫数典忘祖。” 数据大量事实首次惊现 《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笈》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研究和考证故宫国宝流失宫外...
新落成的四川博物院新馆正式开馆迎客,昨日上午,简朴而热烈的开馆仪式在浣花溪畔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宣布开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向四川博物院授予象征新馆开启的金钥匙。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道明,省政协副主席陈杰等出席开馆典礼。开馆典礼由副省长黄彦蓉主持。 四川博物院初建于1941年,时称四川博物馆,解放初期,更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
昨日从四川博物院获悉,5月1日至3日,四川博物院提前进行了预展,三天里有6000余名来自各地的观众,在博物院的14个展厅中对近3000件珍贵文物先睹为快。 在巴蜀青铜器展厅内,成都市民刘涛在“牛纹铜罍”和“兽面象首纹铜罍”前驻足观看。方形玻璃罩中的铜罍上,人像、牛头、象首等各式造型奇特精美。博物院历史部专家谢志诚告诉记者,罍在西周是一种装酒的容器,...
“传承与超越——广佛现代陶艺作品大展”4月27日至6月13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展厅展出,并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及6·13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向观众免费开放。 本次展览共展出刘传、庄稼、曾良、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黄松坚、刘炳等陶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同场还展出中青年陶艺家钟汝荣、霍家荣、庞文忠等的代表作,共计有103位作者的约300件作品同场亮相。 ...
四川地震灾后首个竣工的文化设施工程——四川博物院新馆将于五月九日向公众免费开放。据了解,新落成的四川博物院占地八十八亩,建筑面积近五万平方米,是西部最大的历史、艺术综合类省级博物馆,也是四川新世纪最大的文化公益性建设项目。 四川博物院拥有藏品二十六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一千三百九十九件、二级文物六千七百三十一件、三级文物九万五千三百四十五件,在全国省级馆中藏品和等级均名列前茅。馆藏文物以巴蜀青铜器...
4月3日,第三届网络媒体陕西行的记者们一行来到了位于南五台脚下的素有“地上兵马俑”美誉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从踏入博物院的大门开始,记者们就不断发出赞叹声,被眼前的情景深深的震撼住!在这片神奇的博物院里,博物院的创建人王勇超共收集了从秦汉唐到宋元明清再到民国的各种民间艺术珍品33600件。令人吃惊的是,居然有上千件造型精美的拴马桩,上百个大小不一的饮马槽,以及尽显...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今天上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通过民俗文物了解民间文化,也对增进皇家文化的了解有帮助。 正在陕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参观的郑欣淼院长今天上午接受了中新网的简短采访。他对记者表示,陕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创建的。王勇超收藏的都是民间物品,不牵扯到国家文物政策,主要是增强社会对民俗物品的认识,比较有远见。 郑欣淼院长还称,要不光看到陕西是古都,还要了解老...
两岸故宫之“脉” ——对话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在不久前实现两岸故宫60年来首次互访后,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接受了《解放周末》的独家专访。 谈历史,两岸故宫之间割不断的血脉相连;谈今朝,两岸故宫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谈将来,两岸故宫交流的勃勃脉动……郑欣淼院长谈兴甚浓,采访中,不时走到书柜前翻检有关资料,或翻阅在台北故宫的影像纪念。 血脉...
青铜之宝 酗亚方樽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
陶瓷之宝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织绣之宝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
钟表之宝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法帖之宝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