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上城区申报的奎元馆宁式大面传统制作技艺、吴越人家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和南宋官窑传统烧制技艺3个项目,近日成功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该区省级“非遗”项目已达18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吴越国和南宋皇城的所在地,上城区更是在“非遗”的挖掘、保护...
9月4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专程邀请的文化、法律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就本月下旬提交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为制定出台非遗保护的地方法规,专程到北京征求意见,这已是云南立法者的第二次北京之行。12年前,云南省人大曾在北京召开过《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草案)》的座谈会。那次座谈会后不久,2000年6月2...
经过认真申报和公开评选,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已“出炉”。分属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传统舞蹈等各大类别的39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代表性传承人。从即日起至9月中旬,在经过15天的公示后,他们将成为我市“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全新生力军。 今年5月,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建立...
9月6日,古运河畔的枣庄台儿庄古城,记者走进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展中心,近距离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的生命力。”非博会现场,胶东花饽饽习俗的传承人林荣涛和王爱凤制作了一个大饽饽,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非遗。”9月6日,古运河畔的枣庄台儿庄古城,记者走进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展中心,近距离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的...
9月6日,古运河畔的枣庄台儿庄古城,记者走进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展中心,近距离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的生命力。”非博会现场,胶东花饽饽习俗的传承人林荣涛和王爱凤制作了一个大饽饽,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本报记者王红军张环泽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非遗。”9月6日,古运河畔的枣庄台儿庄古城,记者走进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展中...
9月6日,古运河畔的枣庄台儿庄古城,记者走进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展中心,近距离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的生命力。”非博会现场,胶东花饽饽习俗的传承人林荣涛和王爱凤制作了一个大饽饽,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本报记者王红军张环泽 <p>“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非遗。”9月6日,古运河畔的枣庄台儿庄古城,记者走进第二届中国...
9月6日,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厅、枣庄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等出席开幕式。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主持开幕式。 姜大明在致...
本报讯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于9月6日发行《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纪念邮资明信片1枚。 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2012年9月6日至10日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办。该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以“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着力突出运河文化特色、“手艺山东”特色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特色。 该届博览会的会徽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整体呈圆形,象征“循环,永...
87万项非遗资源,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88位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数据有力展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就。区别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鼓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中实现传承,让许多非遗项目逐步从“捉襟见肘”走向了“自我造血”...
新华社太原9月1日专电(记者胡靖国、王宁)来自宁夏沙湖的杨达伍德是“泥哇呜”乐器的国家级传承人,他对“泥哇呜”的生产性保护很有信心,“经过十几年的推动,现在泥哇呜进入了学校课堂,我自己还传习了13000多名年轻人来发展这项事业。” 8月31日至9月3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生产性保护培训班在山西太原举办,杨达伍德与...
本报讯 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0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行。 在本届非遗博览会中,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筛选,最终确定各地最具特色的非遗参会项目767个,其中,有唐卡、赫哲族鱼皮衣、扬州玉雕、苗族银饰、蒙古族马头琴、陕西社火脸谱、湘东傩面具等200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展品...
昨日,市民在非遗展厅参观。本报记者 孙辰 实习生 孙颖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罗义 通讯员 范赟 师帅)龙从发的木雕船模、任本荣的汉绣、沈松柏的剪纸等非遗传承人作品将不再藏于深闺中。昨日,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中心正式挂牌,与收藏家协会联手,推进非遗艺术品市场。 在位于解放公园路永成大厦12楼的展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