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4日记者获悉,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近日已经开工,该项目将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风貌,突出“全唐风”,并将与已建成的天堂、明堂、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形成轴线,遥相呼应。届时,游客可登上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俯瞰洛阳城,感受隋唐古城风韵。 据介绍,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应天门系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
10月19日,一场廊桥捐款对接座谈会在泰顺县举行。搜集木构件、提交立项设计、对接民间认捐资金……连日来,泰顺县有关方面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廊桥修复工作,力争在年底完成所有方案审批,尽早进场施工。 今年中秋节期间,泰顺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痛失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三座“国宝”级廊桥。此后,温州上演一段不让廊桥成为“遗梦”的爱心接力:自发倡议、带头捐款、寻找木构件的暖心故事不断上演。 ...
柴晓明在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中国大运河,千年来通衢南北、富庶两岸,被人们喻为“中国东部平原的母亲之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下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也备受各界关注。 21日,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在会上指出,目前大运河的保护仍面临诸多问题,而对其的保护与利用,也亟待法律法规的完善,尤其需要一部像《长城保护条例》一样...
在十余年前帮助建立了中国唯一一个唐墓壁画珍品馆之后,意大利文物保护人员再次“衷情”陕西省丰富的唐墓壁画资源。日前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签约进一步合作保护,将在以唐墓壁画为主的中国古代壁画等文物保护领域进行合作,并加深文化交流。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较早的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余件,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唐墓壁画藏品因等级高、...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志武率执法检查组赴景德镇、赣州、抚州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 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分别听取了景德镇、赣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文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文物保护举措、经费投入及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建设等情况,实地察看了景德镇三闾庙街区、御窑厂、落马桥遗址、陶瓷博物馆,赣州龙南客家围屋、通天岩,抚州乐安县流坑古村等多个地方和单位的文物保护情况,与部分专家、...
意大利考古学家斯蒂芬诺·德·卡罗还记得电影《末代皇帝》里紫禁城的辉煌壮丽。“对我来说,这就是中国。”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德·卡罗曾多次到访中国,在他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每次参观都对紫禁城有了更深的理解。“电影里展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德·卡罗说,“比如,故宫的文物修复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拥有一百多位文物保护修护专业技术人员,涵盖古字画装裱修复、...
21日下午,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就“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和发展”到省博物院进行调研。省文化厅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黄燕明一行实地参观了《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足迹·回望·传承——吉林省考古成就展(1997-2016)》等陈列展览,详细了解省博物院场馆建设、馆藏文物、陈列布展、文物库房建设等情况。 黄燕明指出,博物院具有珍藏历史、启迪未来的功能,对提升城市整体功...
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签约合作。徐梦娇摄 10月22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正式签约合作,双方将在古代壁画等文物保护领域加强合作,并加深文化交流。 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介绍,中意双方曾合作过唐墓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唐墓壁画保护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合作主题。在壁画保护领域将要开展的合作,对保护中国的壁画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意大利文...
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华德荣 张茵 摄 “后申遗时代”如何对中国大运河进行保护开发?各地在运河开发利用方面有哪些经验?10月21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上,江苏省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华德荣围绕“活世遗·通文脉·游运河”的主题,分享了扬州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 “我们对运河的保护和开发,一直都是坚持‘城市建设服从古城保护,古城保...
论坛活动现场 图源网络 10月21日,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来自多国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建言献策。其中,世界遗产综合研究所所长古田阳久表示,未来大运河应注意建设环保型遗产旅游、在遗产边缘设置缓冲带等问题,而作为跨区域遗产,沿线的紧密交流合作将成为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关键。 本次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杭州...
10月21日,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编审马忠向记者介绍,未来五年,该部门将抢救、保护、整理濒临失传的民间孤本、善本、手抄本等各民族古籍十六部。 据悉,十六部古籍中,将扫描、汇编藏族苯教时期对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吉凶进行占卜的古籍《玛桑占卜》,将辑录有关藏传佛教格鲁派发祥地塔尔寺的藏、汉、蒙文等史料。 马忠介绍,十六部中,今年年底前将首次出版现保存于该省循化撒...
图为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现场。何蒋勇 摄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历经千年生生不息。浙江杭州位于运河最南端,因河而兴,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盛景。 10月21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高级代表Peter Debrine点赞杭州的遗产保护工作。在他看来,文化旅游项目将把世界遗产传承下去,让整个世界遗产项目实现可持续...
10月14至15日,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课题组一行11人,来秦陵博物院调研秦始皇帝陵保护管理与科学利用工作。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郭伯权、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等陪同调研或座谈。 中央文史研究馆调研组先后实地踏查了秦始皇帝陵世界文化遗产规划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现场听取了侯宁彬院长关于遗产保护、建设管理和科学利用的...
与天堂、明堂遥相呼应的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鸟瞰效果图 日前,备受关注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作为我市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项目的重要节点,该项目风格突出“全唐风”,将在遗址原址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风貌,与已建成的天堂、明堂、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形成轴线,遥相呼应。 1仿唐代官式宫廷建筑风格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多,这种关注度让文物工作地位越来越高。本文将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分析,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出新的保护观念。结合县级博物馆与文物保护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保护 发展现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