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栖霞区摄山新城摄山中学附近最近正在施工,前晚有消息称,工地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昨天,记者赶到现场看到,专家们正在这里对两处疑似东吴时期的古墓进行发掘,并已有部分文物出土。 发现古墓的位置位于摄山中学东面的一处空地,据工地工人说,工地的挖掘机在开挖地基时,突然挖斗触碰到地下的硬物,挖出来一看,竟是古代的砖块。施工方立刻派人将现场看护起来,随后联系了警方和文物部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座古墓相距仅...
近日,蚌埠市博物馆对禹会区九龙工业园区施工发现的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8座墓葬和1处窑址,出土了铜镜、铜碗、陶罐等一批文物,其中一面直径约18厘米的铜镜在地下保存十分完好,出土时仍光可鉴人。 汉代古墓破土而出 今年6月初,蚌埠市禹会区九龙村九龙工业园区在进行场地平整时,施工人员先是在荒土中发现一些带有花纹的青砖,不久挖掘机又挖出不少铜钱和铜器陶器残片。施工人员随即停止施工,并将情...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荣昌县县城北郊的大坡地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3座宋明时期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仿木建筑雕刻。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获悉,本次发掘的13座墓葬中,3座为宋墓,10座为明墓。其中,3座宋墓结构基本一致,墓室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长方形,四角各立一方形石柱,左右壁均为雕刻仿木建筑结构,正中构筑小龛,顶部为菱形藻井,底部为长方形棺床。墓室壁龛均有内容丰富的雕刻,图案内容有花卉、卷...
河北省邯郸市园林部门日前在开挖南湖东岸码头基槽时,发现古代墓葬。近日,文物部门对已发现的五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所发掘清理的五座墓葬多为砖室结构,大致分为三种形制。长方形拱券顶砖室墓1座,墓门、墓顶、东壁已破坏。墓室南北长3.63米,东西宽3.42米。西壁正中砌一门,门两侧各砌一窗,南壁西段残存一门;八角形穹隆顶砖室墓3座,均由门楼、甬道、墓室组成。门楼与地面房屋建筑相...
9月11日--12日,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副局长谢飞考察了易县文物库房建设工程和燕下都遗址古墓葬防爆破盗墓工程。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刘智敏、副处长张文瑞、保定市文物局局长王胜利、副局长李秋占等一同考察。 燕下都遗址位于保定市易县,是燕国故都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东城有“九女台”和“虚粮冢”两个墓区。这些墓...
立于祖大寿墓葬前的高大石人———翁仲 假冒祖大寿子孙的盗墓贼在墓前合影 立于祖大寿墓葬前的高大石人———翁仲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其收藏品涉猎很广,包括自然科学、动物学、艺术及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这里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包括中国、埃及、希腊、罗马等众多国家的珍贵文物,来自中国的文物多数在徐展堂中国艺术馆中展出。这里的文物从中国新石器时期至明清都有所涉及。...
近日,考古人员在宁杭城际铁路宜兴段沿线又发掘出6处、近20座南北朝时期的神秘家族墓葬。南京博物院的李则斌研究员认为,这是宜兴近几十年来最有分量、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而且出土的多件瓷器造型优美、釉色好,保存较为完整,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据考古人员介绍,从现场出土的陶罐和墓葬的基本形状看,此次发掘的6处南北朝墓地多为特征明显、有时间延续的家族墓地。其中,紫云山四区、五区的两处墓地,家族墓的特征尤...
考古人员展示新发掘出的陶罐。 发掘出的青铜镜。 8月25日下午,胶州九龙镇大闹埠汉代家族墓葬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共发掘出13座墓葬,从墓葬内发掘出铜镜10余个、铜钱100余枚、陶器20余个和头饰6个以及石制研磨器1个,共从墓葬内发掘出140多件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处墓葬发掘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是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的家族墓葬,他们将对这些文物清洗后进行技术...
23日,西湖镇经圩村蚕桑砖瓦厂附近再次发现一座五代砖室墓葬。由于该墓葬系先安放棺木后建造葬室,给考古人员的清理工作造成不小麻烦。昨天,在清理中发现一些砖块木条外,未出土其他随葬物品。 据介绍,从墓葬面积以及棺床规格看,墓主生前家境应比较殷实,不过由于早年被盗,如今墓葬内仅剩一张杉木棺床。该棺床呈东西向放置,四周雕有精美花纹,并镶有圆形铜制装饰物,墓葬四周有12个壁龛,用于放置随葬品。
吴承端墓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新埔乡库村浦泽坟山山腰,坐北朝南,平面呈扶椅形,由墓冢和墓碑构成,墓冢杂草丛生,不辨墓室轮廓,前立墓碑,青石质。通高80厘米、宽48厘米,额顶端两侧用抹角做法,内阴刻楷书“唐殿中待御史吴承端公墓”。 吴承端,据库村《吴氏宗谱》载,为后唐清泰甲午(934年)举人,授翰林院编修终殿中待御。库村吴氏是唐时迁徙过来,应该说是来泰顺最早的移民点之一。泰顺吴...
距成都市区100多公里外,双流大林镇千年古寺大林寺内。昨(11)日,寺里僧人们聚集到“念佛堂”,堂内摆着一个1米多高的石缸,僧人们都说这是存放大林寺第一代住持的肉身的“冢”。 这石缸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摄影 黄瑶 在双流县大林镇的山头上,有一座修建于唐朝时期的千年古刹。最近,为翻新寺院,施工工人在“念佛堂”边的地里...
发掘出的明代墓葬群 潼南大佛寺修路时意外发掘出明代墓葬群,在墓葬下的地宫内发现了疑似高僧的遗骨装在“坛子”内(本报7月24日曾做报道),昨日,据市文物考古所表示,历时近一个月的潼南县塔湾院子墓群考古发掘已全部结束,发现了包括成都昭觉寺第十一代主持墓葬在内的11座不同时期的墓葬,8座佛塔塔基(包括6座地宫)。塔湾墓群不仅遗存面积大、分布密集,这样大规模的塔基和墓葬所构成的墓...
顶部的飞燕在辽墓中很少见 近日,省文物部门在张家口蔚县杨庄窠村南发现三座辽代砖室墓。 在保存较完整的墓室内,墙体的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省文物专家称,辽代壁画墓顶部多为天文星象图,而在杨庄窠辽墓中绘制的是很少见的各种姿态的飞燕。墓主人壁画上的人物是在浅浮雕基础上再涂彩而成,凹凸有致,这种绘制技法在辽墓中十分罕见。 省考古专家称,该壁画墓是河北继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之后的又一重...
杨石秀肖像。 昨日上午,河源市东源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灯塔镇黄土岭村承前自然村普查文物时,确认发现一处与清朝太平天国有关的河源农民起义军首领杨石秀的古墓葬和杨家的故居遗址。 据《河源县志》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并定国号为太平天国。次年(1852年),河源境内爆发大规模的反清农民起义,河源农民起义军首领杨石秀积极响应,在河源黄土岭承前村揭竿...
昨天上午,从蛟河市文物管理所传来消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工作中,蛟河市普查队在松江镇新发现石棚墓墓葬群,初步判断为西团山文化时期遗址,距今2500年至3000年。 蛟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程英秀介绍,新发现的石棚墓墓葬群遗址位于松江镇沿江村西南面2000米处的松花湖岛屿上,共4座,只有一座保存尚好。 在一个墓位采集到墓主碎骨片和随葬陶罐残底等,另一个墓位墓顶表面有石板和石块摆放。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