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纺织物残块 墓室 墓室木棺漆皮 墓葬全貌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在广安区鑫源街扩建工程中,推土机推出一处明代大型联体石室墓葬。省、市、区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位于大石头梁子半腰,座北朝南,东西并排13个墓室(从东到西依次编号为S1、S2……S13),其中7个墓室前部分被推土机破坏,1个早年暴露在外,5个保存完好,总面积 平方米。墓室平面长方形,形制基本相同,由墓门、墓室...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潼南僧侣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重要收获。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塔基8座,以明墓居多。塔基分为上部有塔基座而地下无地宫、上部有塔基座而且地下有地宫、上部无佛塔建筑而地下有地宫。考古专家根据附近散落的石质塔构件,推测这里之前应为一大片佛教石塔林,为僧侣墓葬群。本次发掘出土了很多精美文物,有作为葬具的瓷瓮、随葬的瓷罐等瓷器和大量陶片。 考古专家...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时,在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30公里的马鬃山附近,发现了一处较大型的石板墓葬群遗址,该遗址与之前发现的突厥石人墓相距不远。墓葬大部分依山而建,面积约2平方公里,沿山坡呈不规则的环形状分布,保存较完整,单体墓葬数量达100座以上,一般呈东西方向坐落,面积大小不一,大墓约为12×8米、10×6米,小墓约为4×6米...
昨天,记者从延庆县了解到,延庆县西屯考古挖掘日前已接近尾声,在挖掘发现的552处遗迹中,发掘人员首次发现数座双墓道墓葬,为全国罕见,经初步判断该墓葬属于汉代。 延庆县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的最大的双墓道墓葬长21米,宽19米,内有9室2道,也是迄今为止延庆地区探查到的最大墓葬。根据墓内出土的两个陶人、一些陶羊和陶片,以及殉葬的牲畜骸骨,初步断定墓葬属于汉代,墓主人身份不明。 ...
延庆县西屯考古挖掘日前接近尾声,在挖掘发现的552处遗迹遗象中,首次发现数座双墓道墓葬,为全国罕见。该埋藏区位于妫河建筑创意园区内,因建设需要对其进行考古挖掘。 此次发现的最大的双墓道墓葬长21米,宽19米,内有9室2道,也是迄今为止延庆地区探察到的最大墓葬。根据墓内出土的2个陶人、一些陶羊和陶片,以及殉葬的牲畜骸骨,初步断定墓葬属于汉代,墓主人身份不明。 据了解,双墓道墓葬比较罕见,属于较高...
何东来 摄 延庆县西屯考古挖掘日前接近尾声,在挖掘发现的552处遗迹遗象中,首次发现数座双墓道墓葬,为全国罕见。该埋藏区位于妫河建筑创意园区内,因建设需要对其进行考古挖掘。 此次发现的最大的双墓道墓葬长21米,宽19米,内有9室2道,也是迄今为止延庆地区探察到的最大墓葬。根据墓内出土的2个陶人、一些陶羊和陶片,以及殉葬的牲畜骸骨,初步断定墓葬属于汉代,墓主人身份不明。 据了解,双墓道墓...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文物工作者日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大型汉墓群,分布汉墓300余座。据巴彦淖尔市文物站站长胡延春介绍,如此大规模的汉墓群在河套地区极为罕见,对于研究汉代边疆地区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新发现的汉墓群位于河套平原腹地的五原县塔尔湖镇境内。汉墓群分布面积约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区是一片盐碱荒地。由于风雨侵蚀和垦荒破坏,汉墓地面封土已被破坏,青...
被发掘出的一座侧身屈肢葬 三峡考古工作队在重庆南岸区广阳坝墓群发掘出大量陶片、石器,初步鉴定为新石器时期物品。在已探明的古墓葬中,被发掘出的一座侧身屈肢葬(上图)正准备送往北京鉴定。 曾参与过广阳坝考古发掘的南岸区文物专家称,从去年9月至今,为了对三峡库区进行抢救性文物发掘,据参与考古的队员介绍,共清理出了六座土坑墓,出土了大量原始人类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物、雕刻器、锄等石器工具。经专家...
昨日(29日),襄樊韩氏家族墓葬三座墓穴中最大一座的发掘清理工作已经过半,出土两件青瓷器,分别为盘口壶和鸡首壶。 考古人员在这个墓穴处已连续作业了4天。襄樊市考古所考古队员王志刚解释,由于该墓穴比前两座墓穴大许多,且出口窄,墓穴内淤泥很多,给清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据记者了解,韩氏家族墓葬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一些历史专家还专程前来实地考察,并就该墓葬展开研究,襄樊市文物部门也正在制定具...
近日,新郑市城关乡胡庄村民在秋耕时发现一座西汉晚期墓葬。随后,考古人员出土一批文物。 经考古人员现场勘察,此墓葬为土洞砖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墓葬为南北向,土洞墓室内为砖砌长2.9~3.2米、宽1.4~1.5米、高0.8~0.9米的棺室。经清理,考古人员在棺室内发现了铜器、陶器、货币等14件(套)文物。 这些文物多是和生活相关的用具,有日光连弧纹铭铜镜、琵琶形铜带钩、陶瓮、灰陶戳印“...
图片来源:襄樊日报 10月8日,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专程来到襄樊,对我市考古人员在韩岗村发现的带纪年文字的古墓葬进行调研,两地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该墓葬形制可作为中国考古断代的“标尺”。 近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新区韩岗村发现了多处文物遗址和20多座墓葬,时间跨度为从东周到隋唐。5日,考古人员在一座保存完整的砖室墓葬内,发现墓砖上有一个清晰的“韩&...
近日,河北省抚宁骊城新园发现2座汉代墓葬,其中1处保存较好的古墓长约4米,宽近2米,呈拱形,分为墓门、甬道、墓室3个部分,出土有陶器碎片和棺钉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分析,正在当地的省文物普查队初步认定,该古墓年代应属西汉末期,出土的陶片为当时的生活用器和冥器。骊城新园汉代墓葬的发现对研究“骊城”名称的由来及其历史沿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