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熊家冢考古发掘现场 本月下旬,荆州熊家冢墓地将发掘最长的战国车马坑。前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京会见全国人大代表、荆州市市长王祥喜,提出荆州要在5月份完成熊家冢保护规划,希望熊家冢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像西安兵马俑一样,现场建馆开放。 据悉,熊家冢楚墓主冢西侧出土的车马坑长131.1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战国时期最长的特大型车马坑,发掘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发现呈“一̶...
谢家桥一号墓主棺放在荆州博物馆里,工作人员正为开馆准备灯光及相关设备 文物部门准备迎接千年湿尸 荆州谢家桥一号古墓出土的漆盘底部竟有一个“王”字,有专家推测,墓主可能为“王”。昨日,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宣布,文物部门已做好了出土千年湿尸的准备工作。墓主到底身份如何高贵?是男是女?尸体保存如何?这一最后谜底将于今日上午开棺揭晓。 工作人员粉墙迎...
11月26日晚,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主棺被成功吊起 当日23时40分许,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古墓――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主棺被成功吊起,并装车运往荆州市博物馆,等待开棺清理。经过7天的紧张发掘,这一墓葬共发掘出文物193件(套),对研究西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丧葬习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是11月25日拍摄的从古墓中出土的一个木俑 11月26日晚,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
起吊转运主棺 转运主棺上取下的丝绸 今晚,长眠谢家桥一号墓2000多年的西汉墓主,首次入宿新家——荆州市博物馆。在那里,这位神秘墓主,将用随行的大量陪葬品向人们亮明身份,并解读封存千年的悠悠往事。 主室棺柩是考古人员今天瞄准的最后一个目标。随着边厢与主室之间的隔板、主室上面的横梁逐一拆除,陈放墓底的棺柩终于首次现形。棺柩长2.56米,高0.98米,棺身呈黑色,全部被精美的丝绸棺罩所覆盖...
荆州关沮乡古墓出土一批西汉精美漆木器 ■《荆州发现罕见秦汉古墓》追踪 初步判定为西汉早期古墓,墓中千年前的漆器依然鲜艳,今日可能现场开棺 四周包裹着青膏泥(俗称“五花土”,因为有很好的防水、防腐作用,常用于密封墓葬——编者注),楠木结构的墓穴密封完好。昨日,在荆州新发现的秦汉古墓发掘现场,一专家判断,该墓主人极可能是“大夫”以上官员。 昨...
出土的木俑 随着边厢内积水水位不断下降,荆州谢家桥一号墓中的更多文物出现在人们眼前。截至今晚6时,考古人员共从墓葬边厢中取出各类文物150余件,其中出土竹简,内容为何,尚待解读,令人关注。 昨晚,考古人员紧急抽水近2个小时,墓头厢、足厢和东、西边厢的文物在浸泡2000多年后,开始现身。 今天上午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谢家桥一号墓棺椁4个边厢积水已降至最低,考古人员正紧张移取各类文物。墓葬旁,...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对出土丝织物的清洗和加固,有效地解决出土丝织物腐、脆等根本性难题,使出土丝织物得以“延年益寿”———这项技术获得了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出土丝织物的保护是困扰文物保护界多年的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在出土丝织文物的保护方面,基本是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主。实践证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