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3日,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室内清理继续进行,考古队员在对西墓室清理时,又发现较为罕见的双龙璧等精美文物。 本月11日望山桥一号墓内棺底部清理至今,进展顺利。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青介绍,昨日在清理西室时,在两包竹席、竹笥内发现了小巧精美的双龙璧、龙凤佩、琉璃珠、骨牌饰、马饰(小铜管等)、车马器等,其中双龙璧较为罕见。目前清理出来的文物太多,暂未统计数量,预计全部室内清理工作完成还需要两个月时间。 ...
张伯驹、潘素夫妇在作画。 1962年孙瀛洲(右一)、陈万里、冯先铭与瑞典友人威斯兰德的合影。 五年前,中国文物学会启动《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出版项目,本月底,首批出版物将面世。这是对半个世纪前,那批文物捐赠大家的致敬礼。 这样的致敬礼,也许来得太晚,但好在我们终于记起。 据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界捐赠文物数十万件计。文物捐赠大家的珍藏如今在各个博物馆更多只是那般静默地居于一隅...
据当地安全部门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武装分子8日破坏了伊北部尼尼微省的杜尔舍鲁金古城遗址,这是“伊斯兰国”近日又一次破坏伊拉克文物古迹。 一名库尔德武装官员说:“极端分子先盗取了位于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市东北约15公里的杜尔舍鲁金古城内的珍贵文物,随后试图使用工具将古城夷为平地。” 一名伊拉克文物和旅游部官员表示,该部门正在就“伊斯兰国”极端分子破坏杜尔舍鲁金古城遗址...
龙山时代的“华夏第一瓦”、华丽的汉代朱雀灯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的“提线人偶”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陶瓷文物,春节期间首次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普通观众见面,使参观者既能了解先民的礼乐文明和饮食礼仪,亦能领略古代的商贸盛景和关中风情。 由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等单位主办的《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分为“文明的初声”、“无字的天书”、“陶制的人生”等六部分,共展出宝鸡地区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清...
1月26日,银川海关正式向宁夏文物局移交了一批文物共计73件,其中,71件各朝代古钱币、2件陶瓷制品。据悉,这些文物都是银川海关从进出境国际航班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中查获并收缴的。 随着宁夏进出境国际航线和航班的增加,非法携带文物、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境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为此,银川海关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文物非法携带出境,银川海关提醒广大群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在...
2015年1月21日讯,2014年9月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等多家考古机构已抢救性发掘100余座墓葬,出土了陶器、青铜器、铁器、古钱币、铜镜等300多件文物。据悉,整个考古发现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9月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等多家考古机构已抢救性发掘100余座墓葬,出土了陶器、青铜器、铁器、古钱币、铜镜等300多件文物。据悉,整个考古发现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中新社发 徐宏星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经过近3个月的考古发掘,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发掘出土文物600余件(套),包括大量漆木器、玉器、青铜剑以及竹简等。这些文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队领队、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19日介绍,2014年10月中旬,在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的组织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2015年1月7日,墓坑填土清...
27日,主题为“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拉开帷幕,5000年前珍贵文物猪首龙形的玉制C型龙等120多件出土于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引千余名国内外爱好者前来参观。 公开资料显示,被喻为“中国第一龙”的猪首龙形的C型龙,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是红山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
27日,主题为“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拉开帷幕,5000年前珍贵文物猪首龙形的玉制C型龙等120多件出土于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引千余名国内外爱好者前来参观。 公开资料显示,被喻为“中国第一龙”的猪首龙形的C型龙,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是红山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
铭记历史,毋忘国耻。最近,在全国各地,一批与“九一八”事变相关的珍贵文物资料与观众见面,再次印证了日本侵华期间犯下的累累罪行。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早安山东》报道,在位于事变爆发地柳条湖铁路附近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一张《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最引人注目。资料显示,日本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东北的目的,从1906到1936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移民,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涌入中国东北,...
12月19日,文物考古专家、学者在泗州城遗址勘查出土文物。 “网闻”回放 近日,一则有关“‘东方庞贝’深埋水下330多年后重见天日”的消息热传,消息称:2014年12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学者会聚江苏淮安盱眙县,因洪水肆虐而被深埋水下330多年的“东方庞贝”泗州城,经过3年多的考古发掘,已被确定古城遗址范围,一大批珍贵的文物重见天日。 日前,记者联系了南京博...
16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将11件珍贵文物划拨国家博物馆。 此次划拨的文物包括商代饕餮纹方彝、西周公簋、西周作册吴盉、春秋战国虎形玉佩、北魏砂岩半身佛像、宋代褐漆观音菩萨坐像、南宋夏圭《秋郊归牧图》、《柳荫牧笛图》册页、明万历款五彩穿花龙出戟花觚、清康熙辛丑款铜胎画珐琅花蝶题句杯(2件)等,涉及古代绘画、瓷器、玉器、青铜器和雕塑造像等门类,为我国商周至明清时期文物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
新国博开放两年多,位于中央展厅一侧的楠木厅鲜有开放,这个定位为重要文化和国务活动的精巧会议室,昨天向11件珍贵文物打开大门。 楠木厅内的一张大桌子上,11件文物围成一圈儿,这些都是国家文物局自2002年以来从世界各地征集到的文物精品。简短的捐赠仪式一过,耿宝昌等文博专家就围拢上前,逐一鉴赏。 一件西周作册吴盉,通高20.5厘米,通长47厘米,口径20.5厘米,腹深18.7厘米。虽历经千年岁...
近日,“玛雅:美的语言”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供人们探秘古老的玛雅文明,观赏238件墨西哥珍贵文物。 玛雅艺术品以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以及拟人化的神明、动物、植物等形象为主。展览第一部分展现的是“身体之美”。玛雅人将他们的身体化作一幅画卷,在这幅画卷上,通过面部划痕、牙齿整形、发型装饰和身体彩绘等方法,诠释着他们对身体之美的认识。在玛雅人的观念中,动物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美洲豹、鸟类、白鼻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