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胡量 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审美品格。这种文化上的个性化首先表现在对世界的独特看待方式上,在艺术上表现为文化的独特抒写性。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写意传统,在中国画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曾经出现过象吴昌硕,齐白石,崔子范等在艺术上充满开拓精神和个性审美趣味的艺术大家。中国写意画精神是一个开...
能不能欣赏中国画,是衡量中国人有没有艺术鉴赏力的标准之一。鉴赏中国画,要求鉴赏者具有一定的学养、才识和格调。一幅中国画,先观大概,布局要和谐,是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意境、意趣要深远。意境或意趣是鉴赏者对一幅画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让鉴赏者想细细看下去。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而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中国画大师的作品无...
清末民初的“美术革命”论争对当今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论争就是觉醒的开始,它为民国以后齐白石、徐悲鸿、朱屺瞻、潘天寿、蒋兆和等一大批杰出画家自觉与创新的出现做了准备。对于我们今天厘清中国画的真谛,继承和发展中国画有着现实意义。 近年来所谓“新画派”等现代艺术的出现,许多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严重散失。清末民初关于“文画之争”“美术革命”的论争对于我们今天厘清中国...
近年来,美术界和社会上关于画派问题有许多争议,存在 不同的看法,可谓各说各的话,各说各有理。有些在学术上比较严谨的专家害怕触碰这根是非多的红线,选择不发声;而参与讨论者对画派持否定看法的多,支持的 少。最近看到四川大学教授范美俊先生关于画派问题的系列文章,如《先要有画,再说派》(《中国文化报》2014年2月23日)、《现在的画派在忙啥?》 (《国画家》2014年第2期)等,对其观点我感同身受。因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由中国国家画院指导,陕西省政协文教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花鸟画院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中国画花鸟作品提名展”于2015年1月17日上午十点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开幕。陕西省政协秘书长姚增战,陕西省政协常委、政协文教委员会主任雷涛,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秘书长陈鹏、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吴三大,陕西...
“曹阳中国画习作展”今天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曹阳从大量的习作中遴选出一部分中国画、素描以及色彩静物习作,以向社会公开展览的方式,回顾、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并总结得与失,以利今后的艺术发展。在展出的作品中,如《荷塘清趣》、《莲池幽栖》、《杏林秋韵》以及《荷塘情深》等,显露出清新自然,生动有趣的情感迹象。而从那些花卉、草虫的习作中可以察觉到他对这些表现对象所抱有的温润情感以及对艺术之美的领悟...
自古以来在中国名家书画的市场交易中,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如果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立轴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最常见形制。一般以直幅画心为主,画心如为4尺3开或4尺6开,一律按3平方尺或1平方尺半计价,超过此两种规格者,按实际面积计价。而条幅的方尺则以其长度...
美术革命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 20世纪上半叶(1901-1949),社会革命与时代的演化直接触动于中国画坛的是:清王朝的退席和皇家审美体系的解体;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以西方为模式的社会美育向中国画提出了新的课题;前朝“公车上书”的带头人康有为继续着文化的思考,于1917年发出了“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慨叹;胡适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相继揭起“文学革命”的旗帜之...
傅抱石最为公众所知的作品是他与关山月合作的、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大画《江山如此多娇》。但事实上,从艺术角度讲,他自己对这幅作品并不满意。至今,他艺术成就最高的绘画,公认为是20世纪40年代穷愁交加的金刚坡时期。无论艺术还是人生,傅抱石都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 “改造”这个词,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伴随着日趋激烈的政治运动,这一本该潜移默化的过程终于演化成一场革命。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画的改造问题成...
地点:临沂市博物馆 时间:1月21日—24日 开幕时间:1月21日上午10点30分 参展艺术家:张立奎、张立年 策展人:尤作林 张波 主办单位:金彩艺术馆、中国国画收藏投资网 协办单位:东煜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凤凰岭书院、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山东明星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艺术公社、北京琉璃厂荣宝泰美术馆、甘肃华文轩文化有限公司、东方一书文化有限公司、东营博雅轩美术馆、北京粲然可...
小王,你好!你来信问我怎样欣赏中国画。我仅就我所懂的同你交流。 我认为,看一幅画,要看它生不生“气”。画家的绘画技巧到后来都差不多,但能得“气”的人,无几。中国画,以气韵为第一要义。 如果我们承认画有供人把玩欣赏的一面,不妨拿画和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论外表高大还是娇小,只要他(她)内秀,他(她)就美,就有一种隽永的魅力,就能不自觉地吸引人的目光。这恐怕就是一股文静气的作用吧。 ...
唐玉润的中国画《秋鸣》。唐玉润,1924年生于咸阳,曾学习颜真卿的书体,并从魏碑、汉隶及何绍基书体中汲取营养,后以书入画,专攻写意花鸟,钻研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作品。他循着传统艺术之路,追求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融合。 唐玉润注重画面语言的锤炼,以提升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落笔的率真、布局的大气、笔墨的细微变化,都蕴含着他对中国画的不断探索。他创作的“荷”“梅”“牡丹”等系列,用笔愈...
媒体人、策展人杜海义先生主持开幕式 2015年1月11日上午10点,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书画收藏频道、中国未来研究会名人书画院、北京海淀区政协书画摄影联谊会、北京海淀区文联联合主办,北京万寿山书画院、北京东晓景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大成禾润科技有限公司、三义堂、联合承办,红叶书院、北京万商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艺术学院、山东昭远市薄城金矿集团、北京盛世和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书画艺术精品...
中国画构图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降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画家所描绘的自然生命常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与洁白的素底相互映衬、互为表里,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画中的空白与一张素纸的空白有着本质的区别。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可见中国画的...
一幅中国画该怎么看? 这个话题非常简单,但往往最简单的话题却最有探讨价值。原本在中国语境下根本不应该谈中国画怎么看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中国的方式,不需要再谈。但问题恰恰在于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每个人存在的方式、生活经历和视觉体验都与印象中如何看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在中国有一种情绪已经消逝了——乡愁。民国时期的齐白石等一大批民国画家,在落款上经常有一个“客京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