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外套》,中篇小说,俄国作家果戈理著,韦素园译。1926年9月未名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1929年7月韦素园以布面精装本一册寄赠鲁迅。韦素园(1912——1932年),1925年参加了鲁迅创办的未名社,并成为该社的中坚力量。左边一本为初版本,上面的题字是:“鲁迅先生:素园于北京 十五年九月廿八日”;右边一本为再版本,上面的题字是:“鲁迅先生惠存 素园敬赠 ...
1903年作,1931年书,24×27 cm,白宣纸,托裱,国家一级,现藏北京鲁迅博物馆。 冈本繁,日本医生,30年代就职于上海筱崎医院。鲁迅和许广平曾带海婴到他所在的医院看病,为答谢冈本繁医生,1931年12月9日,鲁迅书赠冈本繁《自题小像》诗,冈本繁如获至宝,带回日本珍藏在家中石屋墙内,1939年冈本繁去世。半个多世纪后,冈本繁的外甥冈本光雄在整修房屋时,意外发现了 “...
有着沧桑背景、极具争议的八道湾十一号四合院——正面临行将拆毁的可能。为此,记者采访了关注此事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业松和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 呼声:应当保留“五四”文坛最重要的文物 据《新京报》六月三十日报道,北京三十五中学即将启动拆迁,为学校新址铺路。“本次拆迁涉及前公用胡同、八道湾胡同、西直门内大街和赵登禹路,涉及门牌号超过一百...
1933年2月7、8日,28.4×21 cm,毛边绿格稿纸,15页,国家一级,1956年许广平捐赠给国家,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 1933年2月,在柔石等五位烈士殉难两周年之际,鲁迅怀着沉痛的心情和对国民党暴行的强烈仇恨,不顾个人安危,提起战斗的笔,将悲愤和怀念全部倾泻到笔端。本篇最早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六期。
1904年—1906年,21.2×16.3 cm,英国制造的蓝横条笔记本纸,共六册,国家一级,现藏北京鲁迅博物馆。 1904年9月13日鲁迅开始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这是他上课时的课堂笔记,1906年2月弃医从文,学医历时一年多。六册课堂笔记的内容分别为《解剖学》、《血管学》、《组织学》、《有机化学》、《五官学》和《病变学》,前三册中均有藤野先生的修改笔迹。 鲁迅曾在《藤野先生...
为了进一步发扬鲁迅精神,扩大鲁迅研究成果的影响,深化鲁迅教学研究,普及鲁迅文化的启蒙教育,由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和绍兴县柯桥小学教育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亲近鲁迅》首发式于6月19日下午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亲近鲁迅》是国内第一部小学研究“鲁迅启蒙教育”的学术专著。共分为《思想篇》、《课堂篇》、《教材篇》三大部分内容。《思...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六十七件珍贵遗物十八日在广州博物馆亮相,一代文豪的文章风采和个人魅力依旧散发,引来各个年龄段的拥趸者,更有日本女“粉丝”直言,“对鲁迅的所有事情都很感兴趣”。 十八日,《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在广州博物馆展出。鲁迅幼年佩戴的银饰、写作所用的笔砚,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往来书信及最后一封书信,以及《呐喊》、《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作品的...
鲁迅的绝笔信字迹非常潦草。 明信片上写着“如此嗜烟,使我对她爱意全消”。这是鲁迅生前的收藏。 鲁迅绝笔信亮相广州博物馆 “没想到半夜又喘起来。因此,十点钟的约会去不成了,很抱歉。拜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他速来看一下……” “广平兄:依我想,早该得到你的来信了,然而还没有,大约闽粤间的通邮不大便当...
吴冠中: 下辈子想当鲁迅 “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 日前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1月15日下午,“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月20日。本次展览由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主办,共展出吴冠中捐赠给这五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的重要作品160件,涵盖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
“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吴老捐献给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以及新加坡美术馆五家公立美术馆的重要作品,共160件,涵盖了1950年代至今吴冠中先生的各个重要创作阶段。 1月14日,90岁高龄的吴冠中先生出现在上海美术馆新闻发布会现场,他因为偶染风寒,早晨9点才从北京的医院出发,坐飞机抵达虹桥机场便匆匆赶来现场,耄耋...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27周年纪念日,上海鲁迅纪念馆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鲁迅先生录写的唐代诗人刘长卿五言绝句《听弹琴》手迹。 《听弹琴》全诗如下:“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鲁迅先生录写这首唐诗,是为赠送日本友人田中庆太郎女婿增井经夫,时间为1935年12月14日。 鲁迅研究专家倪墨炎认为,鲁迅先生录写这首诗与当时的心情有关。那段时间,鲁迅心情不...
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10周年展览将于10月8日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为期一周,共展出李苦禅先生的书画作品、手稿140余件,同时展出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 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有一个夺目的名字,他就是李苦禅。李苦禅先生的艺术上溯梁楷、法常、青藤、八大山人与吴昌硕,虚心求教白石老人,有机融合西方绘画与教学的长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教学风范和学术主张。 今年10月鲁迅美术学院将迎来...
品名:鲁迅故乡 木板 油画 1977年作 作者:吴冠中 尺寸:45×60cm 约2.4平尺 RMB:6000000-7000000元 说明: 签名:荼 七七(正面左下角) 吴冠中(b.1919)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
11月4日,北京海王村2007秋季拍卖会为藏家准备的有关新文学运动书刊中鲁迅先生的早期版本著作《域外小说集》以29.7万元拍卖成交,同场鲁迅编著《北平笺谱》1933年编号签名本以41.8万元落槌,这是还新文学版本书应有的尊严。竞得者为同一位北京鲁迅著作版本收藏家、研究家。 新文学运动中的经典书刊,是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尊崇的,被视为当代文物收藏中的顶级藏品。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
2006年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帷幕刚刚拉开,从已登台亮相的各地拍卖公司的表现看,大多仍是老的套路,以“数量”的喷发来显示各自的实力,而触及拍场弊端的“新政”却不多见。相比之下,将于12月4日落槌的敬华的举措让人耳目一新。他们从秋拍征集拍品的那一刻起,就力求一个“真”字,并从真品中去粗取精,再为藏家考证出拍品的身世来历,让藏家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