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制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时至今日,大量的民国仿品仍然混迹人间,甚至不少也流往海外。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粉彩瓷器也是当时生产的主流。 民国时期粉...
咸丰一朝时间短,又处于战乱之中,御窑断断续续地烧造。与前几代相比传世品最少。咸丰时官窑粉彩在社会上难以见到。以故宫藏品为例,几乎与道光粉彩相混淆,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还保持在道光时的水平上,比较新颖的是长方形委角深式花盆。盆底承四足,盆外壁绘花蝶纹或山水人物,盆底红彩书“大清咸丰年制”款,为清宫用品,造型规整,绘画生动,艺术性、实用性俱全。咸丰粉彩瓷器的纹饰喜用博古纹,传世品中有博古纹瓶、博古纹盘、开...
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民窑的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比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的住处,有此款的器物应为皇帝御用品,工艺非常精细,另外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有些传世品是他们当时订制的“行有恒堂”款或“睿邸退思堂”款的白地粉彩瓷器也非常精细。总之,道光粉彩...
清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器物逊色得多了。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期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因此有“乾、嘉不分”的说法。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嘉庆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但也有不可埋没的佳作,应该重视。综合起来嘉庆粉彩有以下几时点突出的特征。 (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清光绪,高8.9cm,口径13.1cm,足径9cm。 盆板沿,直腹,圈足。足内施白釉,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款。内白釉无纹,底开两圆形小孔。外通体施浅黄色釉,板沿处以红、蓝料彩绘八宝,下饰珊瑚红釉一周。腹部以粉彩绘白、粉两色菊花两组,花或含苞、或怒放,形象逼真。
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清光绪,高5.5cm,口长14.6cm,宽9.9cm ,足距13cm,8.3cm。 花盆呈长方形,板沿,直壁,平底。底红彩书“体和殿制”4字篆款。盆内施白釉,光素无纹,外通体施浅黄色釉,口沿处以蓝料彩绘回纹,外壁4面以粉彩分绘梅、灵芝、水仙等冬季花卉纹样。
粉彩花蝶纹扇式盆,清光绪,高4.5cm,口长11.5cm、宽25cm,足径10.5cm×21cm。 盆呈扇式,斜壁,下承6云头足。外底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盆里施淡蓝釉,外壁粉彩绘桃树、蝴蝶纹。口沿下方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和“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清光绪,高5cm,口径18cm,足径15.8cm。 花盆圆形,敞口,浅壁,平底下承5足。内施松石绿釉,外通体施绿釉,釉上以粉彩绘荷花纹饰,花间衬以蜻蜓等昆虫。装饰图案色彩雅致,清新自然。外壁口沿下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旁边钤椭圆形红彩印章,印章内双龙环绕 “天地一家春”5字篆字款,器底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圆盒,清光绪,高5.5cm,口径22cm,足径13.5cm。 盒圆形,子母口,圈足,通体绘绿地,粉彩绘藤萝花、折枝桃花和小鸟,盖面上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和“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
黄地粉彩丛竹纹盅,清同治,高3.4cm,口径6.5cm,足径2.6cm。 盅敞口,弧腹,圈足,足内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器里为黄地粉彩丛竹纹饰,排列整齐。外壁为白地粉彩绘折枝西蕃莲、莲花、牡丹纹各一,口沿、近足、足边饰金彩。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清同治,直径51cm。 瓷片为圆桌镶面使用。圆形,背面素胎无釉,面坦平,中心饰黄地粉彩梅鹊纹,纹饰色彩丰富明艳,画意生动,棕褐色的梅树枝干曲折,淡粉色梅花枝头绽放,两只雀鸟栖于枝上,树边配有嫩绿的丛竹。中心纹饰外施浅绿釉一周,边饰为两道描金弦纹,内绘蓝地粉彩朵花纹一周。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清同治,高6.3cm,口径8.3cm,足径3.8cm。 碗敞口,弧壁,圈足。器里施白釉,外壁为黄地红彩描金蝙蝠纹,蝙蝠羽翼的筋脉以金彩描绘。口沿、近足、足边饰金彩。足内红彩楷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清光绪,通高17.2cm,口径30.0cm,足径17.3cm。 盒呈馒头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壁藕荷地粉彩花卉纹装饰。盒盖顶部中心绘一正面五爪龙,四周环以桃树、水仙、牵牛花、冬青等纹饰。口沿绘变形回纹。盒体外壁描绘与盒盖相同的花卉纹,口沿及圈足外墙绘变形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矾红彩篆体“体和殿制”四字双行款。 此捧盒 “体和殿制”款,表明它系光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