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北京市 编号:Ⅵ-3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幡是旗的一种,尺寸有大小之别。中幡,其主干是一根9米左右的粗竹竿,竿顶悬挂一面0.5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旗面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用语,因此又称标旗。耍中幡、舞中幡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北京天桥中幡表演最为有名。 耍中幡源于晋朝军中。幡旗形制壮丽,标题清晰,...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Ⅵ-2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马戏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经基本成熟。三...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Ⅵ-1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吴桥县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管辖,是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文化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而形成,现在主要流布于吴桥县域、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 河北省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中山国成王墓中已有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出现。吴桥很早就是冀...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辽宁省 黑龙江省 编号:Ⅴ-6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沈阳市 黑龙江省 东北大鼓是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因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民国十八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后,又曾称作“辽宁大鼓”。东北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期,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者一人操小三弦自行...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Ⅴ-5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河间市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沿用至今。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Ⅴ-4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 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又名“犁铧大鼓”,或作“梨花大鼓”。最初只是敲击犁铧碎片伴奏,采用山东方言来演唱当地的民歌小调,后逐渐发展为有板式变化的成套唱腔、敲击矮脚鼓和特制的半月形梨花片并有三弦伴奏的说唱...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Ⅴ-3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福州评话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由存世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间...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江苏省 编号:Ⅴ-2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兴起于清初,不久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繁荣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著名说书家也有20人之多。到了乾隆年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江苏省 编号: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 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Ⅴ-16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南平市 南平南词是流行于福建北部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是江南的南词于清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南平之后逐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融合发展而成。 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 南词在18世纪后期传入南平,刚刚传入时即出现过著...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Ⅴ-15 福州伬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 艺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闽侯、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并传播到台湾省及港澳地区,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福州籍华侨聚居区也有演唱。它原名 唱。自1943年从业艺人成立“福州市艺乐唱联谊会”始,定名为福州伬艺。 相传福州伬艺...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陕西省 编号:Ⅴ-14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延安市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浙江省 编号:Ⅴ-13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瑞安市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温州鼓词的表演形式说唱相间,唱腔音乐为板腔体,基本曲调为“吟调”,节奏整齐,朗朗上口...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河南省 编号:Ⅴ-12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Ⅴ-11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烟台市 胶东大鼓初为盲人所创,早年的演唱者都是说书兼算卦。到了清嘉庆之后,才结合【靠山调】慢慢发展成早期大鼓的曲调。20世纪20年代,流行胶东半岛各地的盲人,吸收东路大鼓、莱阳弹词、茂腔等唱腔曲调,得到新的发展。 胶东大鼓是流行于胶东半岛上的一种鼓曲形式,大致可分为三路。按乾隆初年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