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出土玉鹿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日,由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2007年5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一个墓葬群的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史籍中没有丝毫印迹的西周封国——霸国横空出世,数量惊人的随葬品、风格独特的葬俗、精美的漆木器、最早的漆木人俑、发现最早的青铜灯、填补史籍记载...
济阳县垛石镇白杨店村近日发现一座东汉古墓,墓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画像石,由于无山采石,黄河以北地区汉画像石墓非常少,这是济南发现的第二座汉画像石墓,其中一件石柱被考古人员称之为“迄今为止出土的最精美汉代浮雕文物”。 白杨店村位于济阳县城西北方,前几日,村里妇女按照旧俗“刷簸箕”求雨时,无意中发现了几块石柱,在上报了文物部门经专业人员鉴定后,发现这几块石柱竟是东汉画像石,这座墓也因此被断定为东汉...
日前在山西省大同市云波路北侧发现的北魏石椁墓(本报6月19日曾作报道)考古发掘室外工作结束,共出土随葬彩绘陶俑40件,为研究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因墓中未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记载,墓主人身份还无从得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说:“从棺内遗骨分析,墓主人为女性,年龄在40岁到50岁之间。从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看,墓主人为贵族。” 张志忠介绍说,该石椁墓为长方形斜...
日前在山西省大同市云波路北侧发现的北魏石椁墓(光明日报6月19日曾作报道)考古发掘室外工作结束,共出土随葬彩绘陶俑40件,为研究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因墓中未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记载,墓主人身份还无从得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说:“从棺内遗骨分析,墓主人为女性,年龄在40岁到50岁之间。从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看,墓主人为贵族。” 张志忠介绍说,该石椁墓为长方...
白杨店汉墓墓室面积近200平方米,里面布置很讲究。记者雍坚摄 济阳龙湾汉墓出土的高浮雕石柱让专家惊叹不已。记者雍坚摄 7日下午2点半,济阳县垛石镇白杨店村84岁的王进香老人坐在村里祖辈都唤做“龙湾”的地方,抽着一袋烟,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正在工作的考古人员。十天前,村里妇女们央求村委会到这儿往下挖点水出来“刷簸箕”祈雨(当地的传统民俗),没想到几铲子下去,正巧挖在几块“石头”上,顺势再...
唐崇陵位于陕西泾阳县蒋路乡东硷村东北,嵯峨山东段南麓.墓道口海拔767—797米。墓主为唐德宗李适。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泾阳县蒋路乡东硷村东北,嵯峨山东段南麓.墓道口海拔767—797米.墓主为唐德宗李适。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陵依山凿陵,陵周筑城垣。陵区占地424万平方米。南北城垣走向平直,东西...
日前在山西省大同市发现的北魏石椁墓,考古发掘室外工作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为研究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提供珍贵实物资料。 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介绍,该石椁墓为长方形斜坡底墓道,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内置一棺一椁,椁为单檐悬山顶石质屋形,位于墓室中部。棺为典型的北魏时期的大头小眼状,木制,腐朽严重,仅存棺痕。出土的40件随葬品,主要分...
今年4月,大同市云波路北侧发现了一个北魏石椁墓 (本报6月18日曾作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石椁墓考古发掘室外工作结束,共出土随葬品40件,多为制作精美的彩绘陶俑。石椁墓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石椁墓为长方形斜坡底墓道,坐北朝南,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略呈方形,墓底长3.54米,宽3.8米,墓顶呈穹隆顶。...
8月3日,高唐县固河镇石羊村出土了元代的石人和石碑,这对研究元代时期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据文物专家介绍,出土的石人和石碑是元朝将领杨通墓群的组成部分,杨通墓位于固河镇石羊庄村南,墓前石刻造像等附属物早年散失,至今幸存石碑1通,无头石人2个,出土的石碑高1.70米,宽0.88米,厚0.20米,碑额上阴文篆书为"杨公赞善之碑",碑文为楷书阴刻,残损严重。出土的石人高约两米,手扶宝剑,无...
记者3日从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文物清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在吐鲁番加依墓地共同发掘出土400余件陶器。 考古学家将是次出土的陶器和洋海古墓葬出土的文物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文化传承相同,洋海古墓葬时间早,距今约3000年,而加依墓地距今约2200-2300年。 据悉,是次联合发掘,是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的,共有30余位考古...
8月3日,高唐县固河镇石羊村出土了元代的石人和石碑,这对研究元代时期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据文物专家介绍,出土的石人和石碑是元朝将领杨通墓群的组成部分,杨通墓位于固河镇石羊庄村南,墓前石刻造像等附属物早年散失,至今幸存石碑1通,无头石人2个,出土的石碑高1.70米,宽0.88米,厚0.20米,碑额上阴文篆书为"杨公赞善之碑",碑文为楷书阴刻,残损严重。出土的石人高约两米,手扶宝剑,无头。据...
上周三(7月30日),希腊的每日头条报道称,一只被认为是古希腊时期知名政治家伯里克利(Pericles)使用过的酒杯日前在希腊北部一处贫民墓穴中被发现,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希腊《新闻日报》(TaNeaDaily)称这一破碎为12片的珍贵瓷质酒杯是在雅典北郊凯菲西斯(Kifissia)区进行建筑施工时意外发现的。在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之后,考古学家们在该酒杯的一个手柄下惊奇地找到了潦草镌刻的“...
当考古人员打开新疆吐鲁番市亚尔乡加依墓地的一座墓葬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阳光照进墓坑,一件件红衣黑彩的陶器,大如啤酒杯,小如茶碗,静静躺在土里,无声讲述着2300年前的故事…… 截至8月3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在吐鲁番加依墓地发掘出土的400余件陶器的清理工作,已暂告一段落。 此次联合发掘,是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元月进行的,共有30余位考古工作者对...
7月24日,阳谷县文物工作者在侨润街道办前杨村,对发现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现部分珍贵文物,经初步判断为隋唐时期墓葬。 这处墓葬位于侨润街道前杨村村北1500米外的鱼塘内,当地村民在用挖掘机进行鱼塘清淤时意外将该墓葬的墓顶挖开,该县文物管理所在接到村民打来的举报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保护性清理。 据阳谷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德山介绍说,该墓葬位于6米深的鱼塘底部,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