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座200余年屹立不倒的老屋,承载了多少珍贵的历史信息。本报记者郑磊摄 新闻背景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鞍山市发现了一幢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宅。经专家鉴定,这幢民居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硬山式建筑,并且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宅中的家谱堂保存完好,刘氏族谱传承至今,实乃研究当地历史及民居建筑的一份宝贵实物资料。 这幢砖木结构的老宅曾为刘氏家族的12代成员遮风挡雨,经受过洪水、地...
最近,本报报道了在东关街原艺蕾小学处出土半截宝石蓝笔架后,引起了很多古玩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沈先生就向记者展示了他刚“淘”到的一个清代道光时期的笔架——哥釉笔山,貌似袖珍型假山,再现了清代文人的雅趣。在沈先生家中,记者看见哥釉笔山,通体呈弱青色,貌似袖珍型假山,其形拟仿太湖石形,山峰扭曲,形体自然随意且极富天趣,中部透漏以便搁笔,美观而又实用。与此同时...
被称为“千里眼”的望远镜,灵动讨巧、具有机械性能的钟表,后宫妃嫔爱不释手的香水瓶、首饰盒……在清代宫廷里,不但可以见到巧夺天工的瓷器、玉器等中国传统工艺品,同样流行着具有异域趣味的洋古董。这些舶来品深受皇室贵族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时尚文玩,有的甚至得到了皇帝的喜爱,并在国内进行仿制。乾隆钟爱新法望远镜在清代,望远镜有“千...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宁波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为展示“海丝之路”辉煌 , 让观众领略中外合璧艺术,7月16日,宁波博物馆推出“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此展106件展品都是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引进,展期一个月。 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史上,瓷器曾经充当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大使角色。外销瓷,指在中国生产专门销往国外的瓷器。考古...
日前,湖南省宁乡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巷子口镇发现一块清咸丰年间的碑刻。经长沙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实地考证,该碑刻系当地群众为合理分配水源而立的分水合同碑。 该碑位于巷子口镇黄鹤村,嵌刻于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内。石碑呈长方形,高95厘米,宽60厘米。碑文阴刻竖行楷书,有“水合同碑嘉庆十八年五月廿日太阳冲姚家冲……永杜争端如有刁梗背棂盗放者罚钱四串文归公…...
石刻单联上书“文武圣神聪明正直而壹”。 一块一百多年前清代京官、外交官区谔良书写的石刻对联单联昨天在广州芳村现身。报料人谭先生称,该石刻对联单联是4年前在芳村上市路镇东街一民居拆迁工地发现的。区谔良是南海西樵镇松塘村人,他书写的石刻对联为何会流落芳村仍是个谜。有市民推测,芳村花地历史上曾经建有8大私家园林,是有钱人的别墅区,小逢仙馆、听松园都在附近一带,石刻对联可能是当年...
近日,在一藏友处见到一座巨型木雕,经仔细鉴别,得知这是一座清代的菩提木雕十六应真山子,通体高2.9米,宽1.2米,厚0.6米。系用千年古榕树依形就势,精心设计,雕刻而成。内容是十六位罗汉传法生活的奇妙场景,众罗汉嬉笑、定寂、觉悟、瞻盼凝睇间,显出佛家济世度人的胸怀。 这座山子采用的是透雕、镂空和高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十分注重雕刻力度,虽一山一石、一树一竹,亦聚精会神,细腻的雕工,使得众罗汉神态活灵...
近日,广元市元坝区丁家乡青龙村,发现了大型清代墓葬群,一组浮雕石刻“二十四孝”,引起了文物专家的重视。 “石刻图文并茂,每幅均以一首打油诗相配。在以往考古发现的相类题材中及其少见。”当地文物部门称,此次发现的墓葬群是该市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为宏大的清代彩绘石刻古墓群。 墓群规模宏大像座小院落 墓群整体坐北朝南,呈阶梯状随山势依坡而建,占地面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