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7日,西安碑林博物馆交流中心书法家作品展在镇安博物馆隆重开幕。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贾强、调研员朱新文,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原茵,镇安县政协副主席朱鸿雁、文联主席杨逍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以“面碑”为主题,展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强跃、王冰、王其褘、刘林、武儒昌、朱黎明、马志祥、刘强、杨兵、刘东平、罗可成、段志凌、贾梅等13位书法家及镇安县书协陈家升、李广等12位书法家的作品。...
昨日,宝鸡西周墓葬现场发掘工作进入二层台清理阶段,全天考古人员未有新发现。据悉,由于本次墓葬规模较大,整个发掘工作预计还需2天左右才能结束。 青铜器是体现等级制度和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此次在墓中提取的众多青铜器,都是商周时期流行于关中西部地区的器物。 新出土的铜禁,其形状大小仅次于藏于美国的铜禁,虽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但其精美程度是最好的,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辛怡华说:“...
在一件件经过初步清理就发现了铭文的青铜礼器之余,当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从考古人员手中接过一件密封的青铜卣轻轻摇晃之时,意外发生了:“有东西,有水声,估计是酒!” 参与考古发掘的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辛怡华说,青铜卣中的酒无疑应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时间最久的酒,虽然其具体成分目前仍然不清楚,但其与“禁酒器”――青铜禁等青铜礼器相伴而处的考古...
7月5日,西安碑林博物馆邀请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维坤做题为《关于西安发现的北周粟特人墓和罽宾人墓之我见》的学术讲座。 2000~2005年,西安北郊连续发现粟特人安伽、史君、康业墓和罽宾人李诞墓,引起学界极大关注。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罽(音既)宾为汉魏时之西域国名,位于印...
7月6日上午,以乌克兰国家科学、创新和信息化署第一副主席(副部级)格里尼奥夫Б.B.(GRYNYOV Borys)先生为团长一行四人,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司副司长马林英、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史高领、陕西省文物局政策与法规处处长李斌等陪同下,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访问考察。 文保院赵强院长向代表团介绍该院总体发展情况,马涛副院长重点汇报该院承担的科研学术、文物保护和对外合作项目。在听取汇报后,...
7月5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带领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呼林贵、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贾强、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院长助理孙周勇,在宝鸡市副市长丁琳、副秘书长葛君琪、市文物旅游局局长任周方、渭滨区区长李晓阳等陪同下前往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葬考古发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召集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7月5日是石鼓山考古发掘提取文物的最后一天。在考古发掘现场,赵局长认真查看了清理提取文物的过程...
2012年7月5日,陕西宝鸡,考古人员发现在墓室北侧提取的一件青铜卣(盛酒的器具)有水晃动的声音,初步断定这晃动的液体是珍藏3000多年的西周美酒。赵航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2012年7月5日,陕西宝鸡,在墓室北侧壁龛提取的爵、壶、尊(盛酒器)。赵航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6日向记者证实,备受关注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清理发掘现已发现铜鼎、铜簋...
新华网西安7月5日电(记者 冯国)记者5日从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考古工地获悉,专家在清理一件酒器——青铜卣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其内盛有液体,在酒器密封很好的情况下液体很可能是保存下来的酒。 专家认为这可能是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中国酒,它应当与同墓出土的“禁酒器”——青铜禁一起,在服务墓主人的情况下相伴面世。 主持考古发掘的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军社告诉记者,墓室壁龛中共有6件青...
陕西省宝鸡市政府26日披露,今年3月、4月和6月,该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先后发现西周贵族墓葬,截至目前,出土商末周初青铜器200余件,其中铜尊、卣、罍保存完好,造型纹饰精美。铜尊带鋬,铸有族徽和铭文,在当地为首次出土。这是30多年来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青铜甗内壁发现一个“万”字符号 考古人员提取墓室东侧壁龛的青铜鼎时,接手的考古专家激动地迈步向前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赵航 摄 万字,像一个巨螯屈尾的蝎子形状,其本义是指蝎子。此字后来借用为数词,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又极言其多,如万物、万象等;又引申为极其、非常、绝对等义。 宝鸡市石嘴山西周古墓考古发掘昨日进行到第13天,考古人员分别对墓室东西两侧...
目前,陕西省文物部门与陕西省安康市当地市县乡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该馆是我国首座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移民风俗为辅助、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在全国属于首创。 该馆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位于陕西秦巴山区汉阴县漩涡镇黄龙、堰坪和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梯...
本报宝鸡讯(记者 赵航)宝鸡市石嘴山西周古墓考古发掘昨日进行到第13天,考古人员分别对墓室东西两侧及北侧壁龛的13件青铜器和1件指向族属关系的陶器进行提取。 在提取西侧壁龛的青铜盘时,考古人员在盘底发现有“臣、癸、先”三个字和一个族徽,随后又在东侧壁龛提取的青铜甗(yǎn)内壁发现一个“万”字符号。据专家现场分析,墓室所出现的青铜器多系商代器皿,但是青铜甗上出现的“万”字是否就是墓主的族姓,目...
本报讯目前,陕西省文物部门与陕西省安康市当地市县乡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该馆是我国首座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移民风俗为辅助、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在全国属于首创。 该馆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位于陕西秦巴山区汉阴县漩涡镇黄龙、堰坪和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梯田级数均在300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