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磁州窑纹饰(本文主要指用毛笔在瓷器上绘制的装饰纹饰)是广大磁州窑匠师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创造的。受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技法的启发,北宋初年,少数磁州窑匠师尝试着用毛笔在坯胎上点、划、涂、抹,然后挂釉入窑烧制,待瓷器出窑后,竟呈现出了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个别匠师的无意而为竟变成了全体匠师的蓄意之作。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
鱼藻纹,是指水藻类纹饰的统称。狭义的鱼藻纹是指荷塘莲藕渔池纹,在花卉纹饰中,“莲”是指水面之上的“荷花”,而在鱼藻纹饰中,“莲”则指水及水下之“莲藻”,其与渔池海湖、水禽鸳鹭相连,故称“渔藻纹”,也称“鱼藻纹”或“海藻纹”。因“鱼”与“余”同音,有“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之意,因此鱼纹或渔藻纹是青花瓷中较为常见的主要装饰纹饰。而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渔藻纹应包括与水、水池、池塘和海洋...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曾大量生产。从清宫档案及故宫点查报告看,不仅圆明园的一些殿堂内摆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器物,在故宫的一些殿堂中也陈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陈设品。 器物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碗作为日常用品用途广泛,历朝历代都大量烧造,署...
由于珐琅瓷珍贵精美、价格昂贵,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仿珐琅彩瓷。到底应该如何鉴别珐琅彩瓷呢?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珐琅彩瓷有如下几个特征。 珐琅彩瓷色料特点比较讲究,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瓷器上的纹饰就象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另外,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
元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它那硕大雄健的器型、精巧鲜丽的装饰,令世人啧啧称奇。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中国瓷器重釉色、轻彩绘的传统,将绘画技法与瓷器装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明、清两代绚丽多彩的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为元代景德镇陶瓷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瓷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的约翰·波普博士。当时,他...
元青花上的植物纹十分发达,虽然基本上可以在唐、宋以来的传统图案中找到渊源,但仍然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其中“阿拉伯式花纹”的意味。所谓“阿拉伯式花纹”,在世界艺术史上专指那些以柔美的曲线为主,有规律地展开蔓延状的花、果、叶、草等植物图案,它们或为主纹、或作地纹填充于空隙,共同构成一种复杂、华丽、有强烈装饰效果的花纹。在伊斯兰世界,这种程序化的花纹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器皿、建筑、绘画乃至书籍装帧中。 ...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为一个鉴定者对图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说不清楚,也是一大遗憾。因此对瓷器上的图案标记作一简释,对鉴定者来说,亦是有所裨益的。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在掐丝珐琅器纹饰图案上,有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器物上的纹饰图案特征;二是组成纹饰图案的掐丝工艺。曾有学者对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上的主纹饰图案"缠枝莲纹"做过比较分析,指出其不同的特征:元代末期和明代早期的缠枝莲纹,布局疏密有致,图案线条全部用单线勾勒,花朵饱满,花瓣短而肥腴,花心常呈桃形;明代中晚期的缠枝莲纹,布局趋于繁缛,开始以双线勾勒廓,花瓣趋于瘦尖,花心常呈"圭"字形或如意形;清代缠枝莲纹,布...
(一)植物纹饰 1.牡丹纹 牡丹被人们视为富贵的象征。宋周敦颐《爱莲说》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所以,牡丹花又称富贵花。西夏在经瓶、扁壶、罐、盆、钵、盘和碗等器物上剔刻或模印大量牡丹花。花纹有折枝、缠枝和交枝三种。西夏陵出土的牡丹纹盘,盘内模印三枝交枝牡丹,枝头缀以怒放的花朵,花朵两俯一仰,宛如牡丹池中盛开的牡丹花交织在一起。同时出土的牡丹纹碗,碗内模印两枝牡丹,一俯一仰,两花相对,婀娜俊俏。...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是国内资料最完备的一部青花瓷图典。图典共分人物卷、花鸟卷(上下)、山水卷、铭文款识卷等五卷。图片是从百多名瓷友所藏数十万瓷片中筛选出来的五千幅,经过分类断代解读精编而成。是收藏家、研究家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美术史的教科书。人物卷本报已有过介绍,现将花鸟卷上下分批向读者推介。 从青花瓷装饰的发展来看,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传统风格。青...
我们从青花瓷的胎、釉,以及历代的器形了解了青花瓷的相关演变历史。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一下如何从纹饰与绘画风格来鉴定青花瓷。青花瓷器的纹饰与绘画风格,是一部浓缩的绘画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研究青花瓷器的纹饰题材和绘画技法,是一专门的学科。掌握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对于辨别青花瓷器的真伪,衡量价值的高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唐代青花 唐代青花瓷器的主要纹饰为三种类型: ...
1988年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发现一件神像纹鎏金银盘,经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为东罗马帝国早期遗物。银盘为圆形,有矮圈足,直径31厘米,通高4.4厘米。盘内璧满饰花纹并鎏金,盘外璧素面抛光,有加工遗留的旋纹。盘内纹饰呈同心圆状布局,自内向外分为三层。 同心圆的中心为一斜靠在一头狮子背上的青年男子形象,男子的面部已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其卷发无须以及高鼻深目的轮廓。裸露的上身显示出健美的体魄,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