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5年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将于8月26日到8月30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举办。自1986年创办以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每届均有国内500多家出版单位及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外出版机构参展,参观人数约20万人次。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图博会共设立5个展馆,展览总面积66000平方米,预计展出中外出版物约27万种。同期还将举办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中...
如果要问海外收藏中最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哪件,那一定非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莫属。几乎每一个到大英博物馆的华人游客,都想去一睹这件名作的真容。可惜现在这件作品因为多种原因一般不予展出,所以大多数人都无缘得见。 顾恺之是有记载以来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画家,因为率真的性格和卓绝的才艺,有“三绝”之称——才绝、痴绝、画绝。关于他卓绝的才艺,历史上有很多令人称奇的 记载。但他的作品,没有一件真迹流传下...
缴获的日本军用望远镜 19日上午,自贡市民赵先生向本报展示了一部由他父亲收藏的日本军事望远镜。这部望远镜是1944年左右,由其父亲所在部队于抗战中缴获后,上交团部后下发到他手里的,并跟随其父亲参加战斗直到新中国成立,多年保存至今。 赵先生表示,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公布此抗战文物,是希望能“警示后人、不忘历史”。 望远镜的故事 抗战老兵缴获的日军战利品 “在我小时候,就知道我家有...
文玩圈子逐渐扩大的今天,作为佛教七宝之一的砗磲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玩物。在古代,常将砗磲置于佛堂神桌之上或供奉在家中作为镇宅之宝,在佛教里,砗磲也深受信徒们的喜爱。 市场热造成原料价格抬高 据了解,砗磲是一种大型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形如蚌蛤,壳大而厚,壳上有形如车轮的沟纹。由于贝壳的销售不存在运输、保存等问题,诸多的便利条件让砗磲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海南省,砗磲壳加工早已形成产业化,从南海采来的...
《耕织图》是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它的绘写渊源可上溯至南宋,绘者为楼璹。楼璹在宋高宗时期任县令时,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即作耕、织二图诗来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耕织图》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最珍贵的形象资料。 后来,楼璹之孙楼洪、楼深等以石刻之传于后世,南宋理熙元年(1237年)有汪纲木刻复制本。宋以后关于本书的记载已不多见,较著名的有南宋刘松年编绘的《耕织图》,元代程棨的《...
时下,对于红木家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爱之;时尚白领家庭宠之;商界巨子钟情之……总之,红木家具以其精美、厚重、色调统一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视线。 若问理由,大致有三:从材质来讲,选用檀香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名贵硬木,为不可再生资源;从外形来讲,其重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对礼制的推崇;从内涵来讲,其庄重中蕴涵着浓浓的东方古老文化气息。 一件选材考究、雕饰精美的红木作品,它不仅是一件家具,更是一件工艺品...
何谓考古图像,如何图像考古? 考古图像: 考古获得含有图形元素的信息资料,包括绘画、雕刻、雕塑、器物及装饰等。 图像考古: 考古图像的综合研究,以完善考古学的研究为目的。图像考古大体分为图像本体研究与图像意义研究两段式,前者易于把握,后者难得的论。图像本体主题及意义的传承、交融、改变与传播,是图像考古研究的深化领域。 学界有艺术考古、美术考古的提法。艺术范畴过于宽泛,美术范畴稍显狭窄。 ...
18日,“中华古塔”展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具服殿开幕。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中国古塔的变迁史。展览将持续到明年3月。 展览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将古塔在中国的发展变迁、历史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展示,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强大的包容性。 中国古塔有哪些类型?古代的过街塔长什么样?昨天,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变身为古塔的世界,现场几十种模型配合详细的图文介绍,为参观者展示了古塔在中国的发展变...
图为NWA6950月球陨石。孙越摄 图为俄罗斯Seymchan橄榄陨铁。孙越摄 18日,从紫金山天文台获悉,紫金山天文台陨石博物馆进入试开放阶段,NWA6950月球陨石、俄罗斯Seymchan橄榄陨铁等珍贵陨石悉数亮相,可零距离触碰“来自星星的你”。 “陨石的科研价值比较高。首先,陨石和地球的形成时期一致,因此陨石记录了地球在形成时期的物理化学条件,我们获取地球深处的样本很难,...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获赠的照片之一“我忠勇的小战士”。 18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获赠一批珍稀抗战文献,包括《淞沪血战回忆录》、日本军票、《淞沪战役日方报告》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上海中西艺术社发行的全套90张“八一三”淞沪会战照片,不少照片为首次公开。 这批珍贵文献由上海收藏协会会员钱阳春捐赠。钱阳春一直收藏与上海历史有关的东西。他介绍,这批历史照片历经几位收藏爱好者之手,后由自己从重庆...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杭州公共外交协会、杭州名人纪念馆和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无声之声——外籍友人与杭州抗战图片文物展》于8月15日在司徒雷登故居开幕。 本次展览共分五个部分:铁蹄下的杭州、见证日军暴行、无国界的救助、救援盟军友人、集中营苦难岁月。集中展示了日军在1937年侵占杭州以后,杭州外籍友人与中国军民携手抗战,面对日寇暴行同舟共济的艰难历史。展览通过诸多名人馆...
继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像佛身与台湾佛光山的佛首完成身首合璧后,中国文物大省山西一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塔,也将待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后赴台合璧。 记者17日向山西省文物局证实了上述消息。事实上,早在2011年就有石塔身首合璧的消息传出,由于石塔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加之当地文物部门对此事的慎重态度,合璧一事始终未能成行。 不久前,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一家亲交流促进会3名工作人员专程来到石塔所在地——山西...
挖掘机施工扒出一块不知年代的墓碑,几名桐庐男子获悉后准备盗墓发财,没想到被机警的村民发现。他们刚挖了两个宝贝,就被桐庐警方抓获,8月17日,方某某等人因结伙作案被桐庐警方延长刑事拘留期限。 村民报警,盗墓贼被抓 盗墓男子姓方,男,1955年出生,是富阳区胥口镇人。在朋友圈内,虽然不能说是收藏古玩的“专家”,但一般老旧物品的来历,都号称略知一二。一个多月前,他从旁人那儿听说桐庐合村乡某工程在施工...
失地农民服务中心的“记住乡愁馆”记者李鹏飞摄 打水的辘轳、做煎饼的鏊子、翻地的耙、运东西的独轮车……这些物品很多人都不认识,只有一些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熟知。在历下区的雁翔苑小区,一处三四百平方米的农村民俗博物馆,将农村用过的工具、家庭生活用品等保留了下来,给那些因城市化进程而“上楼”的失地农民一处寄托乡愁的地方。 16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姚家社区雁翔苑小区,在小区内的失地农民就业指导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