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暨古建筑保护成果及材料展在北京召开,大会评选了2015年度“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维修工程入选其中。 该奖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文物保护工程的最高奖项,全国仅10家单位获此殊荣。 负责侍王府重修工程的侍王府业务科楼慧敏科长告诉记者,侍王府整体维修工程于2012年5月动工,历时两...
为迎接2016年“文化遗产日”到来,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特在群星展厅(月湖大方岳第)举办“2016中国文化遗产日古建筑摄影展”。 此次展览共有30多幅照片,内容涵盖面广,不仅有甬城摄影大师历时多载拍摄的堪称江南一绝的保国寺北宋大殿,也有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历年举办的甬上随手拍摄影大赛的优秀作品,更有在国内享有盛名的“雪花杯”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诸多佳作,这些作品在群星展厅济济一堂,搭建起古建...
今年以来,云南宣威消防把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作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绝对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工作中,宣威消防将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按照《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及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建设标准》,完成消防设施建设、改造任务。与各地文物部门召开联席会,按照“一项一策”的整治方...
5月5日,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的10多名党员干部对全村60余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古建筑开展安全巡查。春夏之交季节,正值雷雨天气多发期,该村专门成立了保护古建筑党员巡查岗,组织全村新老党员轮流参与古建筑群的日常巡查,及时做到“三看三报”,排除隐患,确保古民居建筑群的安全。
近日,云南宣威消防深入该市杨柳乡古村古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 检查中,检查组重点对该古村古镇内单位消防设施、器材配备是否符合标准;电气线路是否符合要求;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是否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进行了检查、场所管理人员是否懂得基本消防安全常识等情况。每到一处,检查组要求各古建筑负责人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强调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必要性。 宣威消...
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故宫博物院举办系列活动以呼应“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主题。活动包括“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启动仪式、“点亮历史”中轴线原状展厅室内照明启动仪式、国家大剧院民族音乐演出、苏州昆曲《牡丹亭》唱响故宫、“故宫知识课堂”——古建探秘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但是,在太和殿亮灯也引起了对文物保护问题的担忧。 少有照明设施让参观效果大打折扣 昨天,太和殿内首次点亮照明灯...
海口府城鼓楼 剥落的墙体、两指宽的裂缝、残破的庭院、精美的木雕……在海口市府城地区,一些古老的文物建筑经历了百年沧桑,用其残破的身躯讲述着古老的历史故事,精美的木雕依然展示着古人的超群技艺水平,然而,这些“病体”的古建筑及其犹存的艺术魅力却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只能在风雨中无助地飘摇,“任尔东西南北风”。在骄阳下,在风雨中,它们似乎在无声地呐喊着:“救救我们!” 古建筑现状 残...
剥落的墙体、两指宽的裂缝、残破的庭院、精美的木雕……在海口市府城地区,一些古老的文物建筑经历了百年沧桑,用其残破的身躯讲述着古老的历史故事,精美的木雕依然展示着古人的超群技艺水平,然而,这些“病体”的古建筑及其犹存的艺术魅力却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只能在风雨中无助地飘摇,“任尔东西南北风”。在骄阳下,在风雨中,它们似乎在无声地呐喊着:“救救我们!” 古建筑现状 残破不堪“身躯”却...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承办、美国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协办的古建筑装饰表面涂层保护培训班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古建筑保护、规划、设计、文物保护、研究等部门,具有建筑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修复、古建筑室内装修或家具保护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此期培训班以古建筑装饰表面的涂层保护为主题,旨在丰富与提高从事古建筑类文物保护的专业...
日前南锣鼓巷宣布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并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说也体现了有关部门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与决心。 南锣鼓巷是一条全场787米的胡同,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南锣鼓巷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 但日前由于人流量巨大,严重超出景区的承载,对当地街区风貌和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地损坏,对南锣鼓...
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由三个基本要素--台基、柱梁、屋顶--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层顶大多数是定型的式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5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见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廊更简单,基本上是一间的连续重复。单座建筑的规格化,到...
大源村的古建筑形式以民居为主 大源村的古建筑形式以民居为主,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20余处。这些古民居与周边的村落环境完美结合,青砖黑瓦中透出的清水木结构,与山林之景相互映衬,表现出山地村居的朴素与凝实。 而民居多为前后一至二进合院式,依山而建,层层递高;主厅后部太师壁前设立神龛或神橱,民居的后部多建有半圆形的花胎,是闽西北客家建筑的典型代表。 作为大源民居代表的戴氏官厅,...
东北古建筑传统地仗(油饰)彩绘技艺在清末基本发展成熟,是我国复原修缮古建筑技艺的一个流派,1949年以前分布在整个东北,目前主要在辽沈地区传承。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东北古建筑传统地仗(油饰)彩绘技艺和我国其他地区的地仗彩绘技法在工艺流程、用料配比、颜料上有所差异。 地仗(油饰)是对建筑承重的主要木构件进行加固、防腐处理,从而稳定了整体建筑。主要运用桐油、麻、白面、血...
丹巴古碉群 在被誉为“千碉之国”的四川省丹巴县境内,处处可见耸立于山隘要道、村寨、峡谷之间的古碉群,其数量达562座。这些古碉主要分布在梭坡、中路、甲居等地,碉楼均为石木结构建筑,最早建于汉代,最晚为清乾隆时代所建。古碉形式多样、分布密集、墙体光滑、角如刀锋、巍然屹立,自成奇景。其建筑艺术精湛绝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文化艺术遗存。2006年6月,丹巴古碉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古建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它具有保护建筑木构件的作用。古建彩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在木结构建筑上施红色涂料的记载;秦汉时期在宫殿的柱子上涂丹色,在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其装饰图案多用龙、云纹,并且逐渐采用了锦纹;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