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书中的文字,全是手写楷字,看着都是一种享受。书中的图稿,全是手工描绘,阅读十分便利。”把玩着一册影印的《永乐大典》,已过古稀之年的赵田爱不释手,“这次亲见《大典》真容,总算了却我三十多年的夙愿。” 热衷古代文物书籍,赵田老人天性使然。“1982年,因写作需要,我曾查阅《简明历史辞典》,发现目录中有《永乐大典》条目,‘包括宇...
2012年9月28日—2013年1月7日,“瓷都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景德镇古代瓷器精品展”在苏州博物馆特展厅举办。景德镇是中国闻名遐迩的瓷器产区,其制瓷历史悠久,五代兴起,宋代勃发,尤其至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后,逐步成为古代中国的制瓷中心,明、清两代制瓷业致臻高潮,御窑厂将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可以用“千年窑火,世界瓷都”来概括。历代景德镇烧制的瓷器,数量之大,器形之多,品种之...
本文摘自中新网 作者:吴启基 原题为:《名人吃喝那些事儿:饮食不只是吃吃喝喝》 中国人自古就有食色性也的想法,一个普通人既是如此,一个名人,就更精彩。笔者对于饮食,只求温饱,并没有庖厨的经验、伙食的认识,但对名人的饮食故事,却有莫大的兴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积淀丰厚,地域广大,到处的饮食文化,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根据各地的食材物产,可以在杯盘碗碟之间互争长短,各自精彩,而且,...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文称,泉州东海街道留有鹧鸪巡检司遗址,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兴趣和关注。 鹧鸪位于晋江海河分界点 记者了解到,鹧鸪巡检司位于晋江入海口突出部,建在堤坝下面。走到堤坝下,经过一条一米多宽、二三十米长的曲折石板桥,就可以走到巡检司遗址。 巡检司遗址处,海浪轻拍岸边礁石,一座灯塔在秋日下默默伫立着,塔身有蓝色油漆斑驳不堪。灯塔旁,建有一座宫,宫门正上方匾额写着“鹧鸪古地...
日前,据一位热心读者彭先生爆料,一处疑似古代粮仓码头的历史遗存已重见天日。 彭先生告诉记者,在仪征原布厂厂区及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木桩及石料,他查阅了相关史料,认为这里会有古代水利设施。最近,经过考古人员的考古发掘,确实有一处疑似码头的历史遗存重见天日。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可能是古代的粮仓码头。 对于最近仪征原布厂一带的考古发现,扬州考古专家印志华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曾在这一带作过考古调查、勘...
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大约始于16世纪的明代。因该种瓷器上烧有贵族、家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故名。17世纪后期,法国首相马扎兰遵国王路易十四之命,建立了“中国公司”。该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洲流行起来。英国伦敦甚至出现一种专门为人订制有特殊纹饰瓷器的商人,称为“瓷人”。1974年英国出版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收集纹章瓷2...
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如紫砂茶具、木茶具、竹茶具、陶瓷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下面我们就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并作简要注释,以供茶友们欣赏。 1、苦节君—香竹风炉,盛行于宋代。以精细毛竹搭配制成的方形煎茶风炉,以耐高温的泥土搪其内,用以防其炙燃。苦节君者,谓其虽每日受火焰炼炙,仍以其素有贞心雅操而能自守也。 2、云屯—泉缶?淘制容器,以盛...
仿古瓷就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一般对古瓷造型、纹饰、年款等一一模仿,一些仿古高手仿制的“高仿品”,几可乱真。仿古瓷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人好古赏旧的需要,让他们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重新领略古瓷的风骚。同时,仿古瓷器也起到了保持和发扬传统产品特色的作用。 今年文博会期间,数百件景德镇宋元明清仿古瓷在宝安艺术城三楼亮相。仿宋钧瓷、仿元青花,在这里都可以见到。 ...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 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开始。 中国真正开始生产...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经过历...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
部分拍卖行拍卖日常一览 赵浩公 冯湘碧 山水(三帧)镜框 黎雄才 双寿图 镜框 外地投资者入市推升岭南书画整体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 书画老行家邝根明在深圳拍卖会上看中一对清代广东惠州人邓承修的对联,在毫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以一口价2.5万元买下。近日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一对邓承修对联估价仅为1000~3000元,他暗喜北京市场肯定少人懂行,估计这对对联可以低价R...
鼎是中国古代炊器,其形状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北方出土的陶瓷鼎大多有盖,南方出土的大多无盖。新石器时代流行陶鼎做炊具,在中国许多著名的古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器身形状主要有兽首形、峰耳形、釜形、盘形、罐形、壶形、钵形、盆形、盂形等;三足的式样主要为圆柱形、半圆柱形、长方形、鱼鳍形、圆锥形、扁三角形等;两耳的造型有高与矮、直立与外撇、方形与圆形等差别。商周时期盛行青铜鼎,被奴隶主贵族用作“别上下,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