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报道称,考古学家在一处著名的地中海沉船遗址拯救珍贵古物时,意外发现了 2,000 年前的人类遗骸。这份科学杂志上写道,如果能够从 8 月 31 日在希腊海岛安迪基西拉岛 (Antikythera) 海岸发现的遗骸中提取到 DNA,则有望找到遗骨身份的线索。此外,这些保存十分完好的遗骸(包括一块局部头骨、两个臂骨、几根肋骨及两块股骨)也能够解开可能在风暴中沉没的公元前...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来自国家、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和大学等近十支考古队伍将先后远行丝绸之路,寻找中华文明、古埃及、古印度等世界古老文明的“失落版图”。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1日晚闭幕,并发布《敦煌宣言》称,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
继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日后,新会区博物馆近日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的线索,在石刻附近又找到了失踪已久的“龙王坛”!所谓“龙王坛”,是指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此前,“龙王坛”的消失曾让不少考古迷为之心痛,而此次“龙王坛”的重见天日可谓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 考古人士介绍,此次龙王坛的发现,在考古价值上甚至比“喷雪飞涛”石刻的发现更胜一筹。 ...
据连吉林介绍,金宝屯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东南5公里,西距县政府所在地开鲁镇约30公里。2016年6月末至9月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开鲁县博物馆联合对金宝屯遭盗掘严重的两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编号为M1、M2. M1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东西耳室和主室组成。墓道为长方形斜坡状。甬道平面呈长方形,原为砖券拱形,现已坍塌。甬道两壁均绘壁画,现大部分...
9月10日,央视播出的一个画面,让正在漯河家中吃午饭的马宝光灵光一闪,他很快奔赴画面拍摄地安徽淮南市,发现近200件旧石器时代的石质文物。 漯河市回族考古学者马宝光,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生产工具史学家荆三林教授的入室弟子,他几十年如一日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多次荣获省市社会科学奖和考古学会优秀论著奖。 几年前,他带领学生对河南岩画——凹穴天书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先后在16县市发现岩...
“湖畔寻古——讲述西湖考古的故事”特展自八月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以来,慕名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本次展览由杭州西湖博物馆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共展出文物近300件套,包含了吴越郊坛、南宋官窑、清行宫、雷峰塔、灵隐寺法堂、昭庆寺、抱朴道院、老和山、钱塘门等西湖周边12处遗址的出土文物,用出土实物印证了西湖从远古文明到发展成湖的良性互动的故事。 配合本次考古特展,9月23日(...
马宝光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石质文物。 9月14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我市考古学者马宝光在安徽淮南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质文物。 据了解,马宝光的发现来自于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9月10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起发生在安徽省淮南市焦岗湖风景区的刑事案件。今年春节后,在焦岗湖进行清淤时,工人们发现了一个用渔网包裹着的白骨化男尸。与男尸一起包裹的还有几块石头。最终,经过淮南警方的努...
9月1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家金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队第一批专家正式进驻上饶县,标志着包家金矿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 包家金矿遗址位于上饶县茶亭镇包家境内,是目前我国发现历史最早的金矿遗址,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持续开采时间在1100年以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世界罕见。2013年5月,包家金矿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家金矿遗址分布范围达25平方...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旗委宣传部获悉,为配合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展示工作,对遗址保护区内西关厢进行深入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开始对元上都遗址内的西关厢进行考古发掘,整个考古发掘工作预计10月中旬结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岳够明表示,此次考古计划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后在发掘过程中因考古工作需要,实际发掘面积大约在600...
新疆考古人员近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吉仁台墓葬遗址,发现了煤灰、煤渣和锈迹斑斑的铁块。据介绍,这一发现将新疆使用铁的历史上推到3000多年前。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在公元前1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墓葬遗址考古挖掘中,不仅发现了煤块,还发现了铁块器物。这可以算是新疆冶炼铁的最早发现,将新疆用铁的历史上推到了3000多年前。 尼勒克县吉仁台墓葬遗址位于伊犁...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考古学家在日本冲绳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鱼钩。这对鱼钩由海螺壳雕刻而成,其使用年代在大约23000年前,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他古代文物。 报道称,尽管冲绳岛资源匮乏,但据信在大约30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最新的这项发现显示,人类在这一时期使用较先进海洋技术的时间远比先前认为的要早。而现代人类据信是在大约50000年前开始从大陆走...
18日上午,“花树摇曳钿钗生辉——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成果展”在扬州双博馆与公众见面,真版和仿版萧后冠首次亮相。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10月18日。 2013年3月,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两座砖室墓,后被确定为隋炀帝杨广墓和皇后萧后墓,此次发现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在萧后墓中出土了保存相对完整的冠,被认为是隋唐时期的命妇之礼冠,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 ...
据俄罗斯卫星网18日援引消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秘鲁北部海岸发现一块超过6000年的织物。 这块织物碎片是Jeffrey Splitstosera博士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领导下的考古小组在普雷塔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的,它已经有大约6200年的历史。 截至目前为止,在埃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布料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然而,令科学家们感到震惊的不是织物的年龄。他们发现古代织物被...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古代珍宝,并曾是传奇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经停点,尽管饱受战争的蹂躏和劫掠者的洗劫,但对于考古学家而言,仍然是一座“露天博物馆”。经过 30 年的冲突暴乱,阿富汗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一群考古学家开始尝试通过书面绘制该国历史遗址地图呈现其辉煌历史。这一国际团队正致力于利用卫星成像将阿富汗大量遗址和古迹绘制到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中,即巨型地理信息系统 (GIS)。图为 2016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