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十钟山房印举》系清代陈介祺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介祺将自藏玺印并汇辑吴云、吴式芬、吴大澂、李佐贤、鲍康等诸家的藏印钤拓而成。初稿共十部,每部五十册。每页钤一至四印。因举类分列各种印式,故名“印举”。至光绪九年(1883年)重编,每部增至一百九十四册。 《十钟山房印举》钤印本版本众多,大凡有八种。其中以光绪九年序一百九十一册本最为符合陈介祺陈簠编辑此书的本意。因此,民国十一年(192...
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西周墓地的青铜编钮钟2日在武汉展出,该组编钮钟为“五音齐备”编钮钟。 2015年9月,湖北省考古所在枣阳郭家庙三个不同地点发掘清理墓葬88座、车马坑一座,出土各类文物1100余件。在GM30墓发现10件保存完整、位置关系明确的青铜编钮钟,为目前发现西周至春秋早期数量最多的青铜编钮钟。 记者看到,当天展出的10件青铜编钮钟,型式统一、大小相次、音高稳定、宫调明确,是一套完整实...
近日,湖北省博物馆入驻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包括四大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陨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越王勾践剑”在内的100件数字化藏品,分别在馆藏精品、青铜器、金玉器、漆木器四个线上分馆展出,勾勒出荆楚文化风貌。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经过技术处理,观众可以在电脑前360度全方位欣赏钟体结构,品鉴铭文,还可以反复比对每件合瓦形钟的音色,聆听...
春节临近,钟楼博物馆为咱市民提供了一场“任性馒头”百花齐放的花馍展览。花馍又称面花、面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尤其在黄河流域流传广泛。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
记者昨日从慈溪市文管办获悉,近日在慈溪观海卫镇五磊讲寺发现一个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铜钟,铜钟保存基本完好,外铸铭文尤为可贵,弥补了清光绪年间《慈溪县志》所录钟款识的遗漏和讹误,同时也是研究明代职官制度,卫所兵制、户籍与职业、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明代慈溪地方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据慈溪市文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铜钟由钟身和悬纽两部分组成,钟身高73厘米、底部直径81厘米,顶部直...
出访埃及的编钟,是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仿制品,共65件。2400多年前,曾侯乙时代的编钟乐队究竟有多大规模?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我国第一位音乐考古学博士李幼平进行了解读。 李幼平介绍,曾侯乙墓一共出土125件乐器,共有9种:编钟、编磬、鼓、琴、瑟、均钟(亦称“五弦”)、笙、排箫、篪,分别位于墓葬的中室和东室。 “如果把这个地下乐队的编制视为墓主人生前音乐活动的反映,可以判断墓中室为宴饮礼宾所用的钟...
钟表收藏在国外一直是热门品类,百达翡丽一块生产于上世纪30年代的18K金怀表,甚至拍出了一千多万美元的高价。近年来,国内钟表收藏热潮也节节攀升。一些大的拍卖行每年春秋两拍都会推出钟表专场。那么,国内钟表收藏的整体水准如何?是否仍有着较大的升值潜力?钟表收藏应该注重什么?就此,记者与现身发布会现场的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汪孟晋、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及孔氏钟表集团创始人孔令俊等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日,在内蒙古开展的全区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文物普查组在内蒙古图书馆发现一卷元代佛经。经文物专家根据佛经卷末捐资题记研究,得知捐资人是居住在“大元国大都钟楼西街北”的张遵诲以及夫人瓮吉剌氏(蒙古贵族),与大儿子张洪涛、二儿子住增台(蒙古姓),共同为五台山金界寺所刻写的佛经《维摩诘所说经》捐资。 刻经的时间为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 年)。专家指出,公元 1271 年,蒙古改国号为“大元” ,第二年...
历经6年半闭馆全面大修的在广州文明路215号的“钟楼”,近日全面完成加固、恢复原貌的工程。广州日报记者昨天现场看到,这幢竖立在古树木丛中的黄色立面民国老建筑格外醒目,大楼正面的拱门、外廊已依据历史照片全面复原,整个大楼周边修整一新。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吴武林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钟楼”将于今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透露,本次“钟楼”大修投资1400多万...
记者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发掘中的湖北枣阳市郭家庙墓地发现春秋早期的一套钮钟。这套钮钟首次加入“商声”,在西周礼乐“五音不全”的四声格局上,构成了“宫商角徵羽”的“五正声”宫调系统新格局,是揭示编钟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发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钮钟为编钟的一种类型,合瓦形钟体。本次发掘的钮钟位于GM30墓葬南室,共10件,属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多的编钮钟。该套钮钟形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11日在武汉表示,近年对湖北随州叶家山、枣阳郭家庙等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墓地的考古发现,西周礼乐制度在春秋早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西周礼乐制度成熟的标志。 考古成果显示,在叶家山墓地出土的5件编钟,其中一件鎛(音同“博”)钟为整套编钟最低音徵(so),另外四件甬钟分别为羽(la)宫(do)角(mi)/徵(so)羽(la)/宫(do),整个宫调系统为“四声七音”,低音...
2016年1月8日上午10点,由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京御绣文化艺术发展公司主办的“宫廷艺术京绣展”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正式开幕。展期自2016年1月8日开始至2月28日结束。 开幕当天由市文物局机关、局属单位各博物馆代表、老北京传统技艺传承人代表以及观众代表等100余人出席参展开幕式。 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刺绣技艺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