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秋假期前夜,在茫茫夜色的掩护下,两台挖掘机相向施工,已经被“开膛破肚”的河南温县夏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再遭“毒手”。 “不顾文物部门的多次劝阻,施工单位――洛阳通豫新奥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又继续强行施工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基建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梁法伟说,“子夜时分当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闻讯赶到时,挖掘机已经挖通了两处古文化遗址之间原来尚未开挖的沟槽,并把输气管道放入沟槽内。” 9月7日...
8月24日至26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陇南调研文物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文化遗址保护工作。 励小捷先后察看了礼县大堡子山、西和县长道古城遗址、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并在武都召开了陇东南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励小捷指出,要围绕大遗址保护项目,发掘保护好古城墙遗址、已探明但未挖掘的墓地城池等,尽量减少人为景观,规划好旅...
博爱-洛阳煤层气输气管道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工程,但建设单位洛阳通豫新奥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在未经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的情况下,强行挖掘施工,致使博爱县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和温县两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惨遭“开膛破肚”,接连被毁。 鉴于距今约40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夏王朝与商族历史等学术问题中具有重要价值,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硕等专家呼吁,立即停止对文化遗址...
博爱-洛阳煤层气输气管道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工程,但建设单位洛阳通豫新奥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在未经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的情况下,强行挖掘施工,致使博爱县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和温县两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惨遭“开膛破肚”,接连被毁。 鉴于距今约40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夏王朝与商族历史等学术问题中具有重要价值,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硕等专家呼吁,立即停止对文化遗址...
博爱-洛阳煤层气输气管道工程是河南省重点工程,但建设单位洛阳通豫新奥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在未经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的情况下,强行挖掘施工,致使博爱县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和温县两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惨遭“开膛破肚”,接连被毁。 距今约40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夏王朝与商族历史等学术问题中具有重要价值。
8月24日至26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陇南调研文物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文化遗址保护工作。 励小捷先后察看了礼县大堡子山、西和县长道古城遗址、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并在武都召开了陇东南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励小捷指出,要围绕大遗址保护项目,发掘保护好古城墙遗址、已探明但未挖掘的墓地城池等,尽量减少人为景观,规划好旅游配套...
8月26日上午,以“研究讨论火烧沟(四坝)文化、玉门历史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玉门历史文化遗存和石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的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玉门阳光酒店召开。 出土于1976年的火烧沟文化,是一处含有大量彩陶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考古中一种独特而稀有的文化类型,被中华文化遗产学会评为我国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100项考古发现之一,是甘肃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8月21日,记者从许昌市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 新发现的这处文化遗址位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层之下。 从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物标本及土层包含物分析,该遗址应为7000年~5000年前的仰...
8月6日,大河报记者从许昌市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配合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 新发现遗址处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经初步勘探,具体位置在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西半部(规划的西大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以南地块,紧靠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约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配合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省文物局组织多位专家前往勘探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并就进一步做好新发现遗址的调查、保护、研究等问题进行座谈。 经初步勘探,新发现遗址处于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西半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以南地块,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距地表...
文物部门日前在山西省垣曲县解村板涧河北岸的台地上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文化遗址,采集到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砍砸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仰韶时期红陶残片,庙底沟时期灰陶,龙山时期陶片,战国、汉时期的素面灰陶以及各类动物骨骸。 该遗址位于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
记者1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文物局了解到,该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日常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介绍说。 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解峪乡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达...
周代文化遗址 日前, 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户县甘亭镇西郭村村南、涝河古道东岸台地上发现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为研究当地周代文化遗存特征和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的东、西和南部均为农田,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由于村庄向南扩展和村民取土导致遗址遭受严重破坏,仅在南部断崖上发现有呈连续分布状态的文化层,距地表约为20厘米~50厘米、厚约70厘米~100厘米,为...
记者1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文物局了解到,该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日常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介绍说。 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解峪乡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达3米,裸露着十几处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