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
越窑瓷器纹饰较为丰富。有植物、动物、草虫、人物、几何纹等。 唐代早期越窑瓷器纹饰并不多见。唐代中期纹样明显增多,有鱼纹、荷花、荷叶等。荷花变化丰富,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荷叶也有二叶、四叶。唐代晚期纹饰有荷花、荷叶、荷花鸟纹。 五代越窑植物纹有仰覆重莲瓣纹、荷纹、波浪纹、龙纹。主要装饰在碗、盘、罂等的腹壁,盒的盖上。 北宋早期,陶瓷的花纹明显增多,花卉纹...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
钟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它是一种打击乐器;在祭天祀神或在皇家其他庆典和宗庙、太庙祭祀大典上进行撞击。演礼时伴奏的乐器也可称之为礼乐器,在《考工记》中有“凫氏为钟”的记载,它有一定的结构和制度,它的造型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直悬式的,称之为钮钟;另一种是斜挂式的称之为甬钟。钟体称之为共鸣箱,箱顶称之为“舞”,“舞”上立有悬挂钟体的柄称之为“甬”,而“舞”上面竖立一个桥形的梁,称之为“钮”。甬钟斜挂,钮钟直...
唐代制瓷业在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和“如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即“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其实,唐代瓷器生产面貌远比所谓“南青北白”的简单概括更为丰富多样,迄今考古调查与发现的唐代瓷窑窑址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古瓷名品如长沙窑的釉下彩,河南鲁山、郏县窑的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和三彩陶器等,都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越窑青瓷...
正如唐三彩中的经典器型为抬蹄马、镇墓兽一样,笔者认为越窑中的代表器型即为香熏。越窑为南方著名窑口,香熏在记忆中便与南方文化的温绵雅致的神韵大抵符合。熏香袅袅,竹简垛堞,正可谓:“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是以读书人多用香熏在室内熏香除秽净化空气,或熏以衣被而保持香气,以示高雅。 这件南宋越窑莲瓣纹青釉香熏(见图),以莲花为造型,刻以莲花瓣纹,刀工娴熟犀利,刻画生动活泼、自然流畅,釉...
五代褐彩云镂孔炉 柴窑在瓷学上是经历千年的一大悬案,很多人都想知道柴窑究竟是什么。而黄金源先生很早就写过《论柴窑》的文章,对柴窑的来历进行全面分析。这些论断,后来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所证实。 那么,柴窑到底藏身何处?黄金源说,只能从现存史料和实物中才能找到真正答案。他通过不断考证后得出,“因五代后周皇帝柴世宗留有诗句赞美秘色瓷,而留下柴窑的美名,故我们认为,只有生产秘色瓷的越窑才能称之为...
唐 代 越窑 高21.3厘米 口径13厘米 底径8.2厘米 腹径18.3厘米 平沿盖,盖口相若,鼓腹,圈足,颈肩间有四系。 灰胎,胎质细洁。 通体及盖施青釉,釉色青黄。器外釉面有开片纹。
唐 代 越窑 高15.5厘米 口径9.5厘米 腹径11.5厘米 底径2厘米 重0.59千克 胎呈浅灰色,质地致密。 通体施青釉,微泛黄。 通体无暇疵,为罕见的唐代越窑佳作。
所谓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油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然后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在唐及五代烧造青瓷的名窑,应首推越窑,因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等地古时属越州管辖、故名,后来便把浙江称为青瓷的故乡。当时越窑烧造的青瓷,独步南天,冠之为“南青”,誉为“瓷器中的贵族”。唐人陆羽在《茶经》中云:“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
今天,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县城冯俞宅的“孙迈华·孙威越窑青瓷”展馆正式对外开展。 展馆分为“瓷之源”、“青之美”、“越之工”3个展区,展出了近百件出土越瓷和孙迈华、孙威父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您走进越窑的历史、美学和工艺的时光隧道,为您展示孙家父子复兴越窑的仿古成果,还有他们应对现代生活,创造出的新越窑精品。孙迈华、孙威父子皆为越窑国家级工艺传承人。父子二人多年来扎根上林湖,为恢复沉寂千年...
越窑是我国烧瓷最早的青瓷窑之一。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在唐代形成独特的风格而着称于世,釉色“类玉类冰”。五代、北宋时期,越窑瓷器的烧造技术已经达到顶峰,越窑成为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场地,主要分布在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越窑之名至今在国内外仍享有盛誉。 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轻盈,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通常使用素...
我固执地认为东山,娥江,越窑,是上虞3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标志。 东山因谢安而名,娥江因曹娥而名,越窑因青瓷而名。东山在中国历史政治坐标上独树一帜,青瓷在中国历史文化坐标上独占鳌头,娥江呢,则是承载东山和青瓷的母亲河。 6月中旬,我随浙江知名作家“看上虞”一行来到上浦,不想这个不足90平方公里的上浦镇,竟将这3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标志毫不客气地囊括其中。更确切地说,囊括在方...
这几天,由永康博物馆和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越国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润洁秀雅———越窑青瓷精品展” 在永康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展,本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7日。 据永康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系,绍兴是其发源地之一。此次共展出越窑精选青瓷67件(组),绝大部分为珍贵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基本信息 作 者:中国古陶瓷学会 编 出 版 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版 次:1 印刷时间:2013-10 印次:1 开 本:16 ISBN:9787513404907 内容简介 《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研究》为古陶瓷学会2013年年会的论文集,总共收录了34篇论文,涉及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研究两大课题,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和文献材料,资料翔实,观点明确,立论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