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ⅰ―25 所属地区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申报日期 2006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玛纳斯》体现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
遗产编号 ⅰ―26 所属地区 新疆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申报日期 2006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聚居区。多数学者认为《江格尔》最早产生于中国卫拉特蒙古部,17世纪随着卫拉特蒙古各部的迁徙,也流传于俄国、蒙古国的蒙古族中,成为跨国界的大史诗。 《江格尔...
遗产编号ⅰ―28所属地区云南·昆明·石林县 遗产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申报日期2006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
遗产编号 ⅰ―9 所属地区 湖南·常德·津市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常德市津市市 申报日期 2006 孟姜女和范喜郎的故事,是一个在国内汉民族中传诵时间悠久、地域辽阔、感人肺腑的美丽传说。在不同的地区,故事梗概虽然大致相同,却又各具特点。本文试就流行于古澧州地区(今澧县、津市、安乡、临澧、石门、慈利及湖北公安一带)的孟姜女传说及有关的故实遗存,作些介...
遗产编号 ⅰ―10 所属地区 湖南·常德·桃源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常德市桃源县 申报日期 2005 自常山县城朝东北方向前行,翻山越岭,趟溪过桥,绕过芙蓉湖再进三十里,就来到了一个山明水秀、桃竹相映的人间仙境――“桃花源”。 “桃花源”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位于新桥乡乌石坑村,地处常山县东北山区的边缘地带,与杭州市淳安县仅一山之隔。桃花源背靠...
遗产编号 ⅰ-2 所属地区 山西·太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山西大学 申报日期 2006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是流传在山西省广灵县东部与河北省蔚县邻接地区的一部超长的民间说唱艺术作品,它以宏大的篇幅,起伏跌宕的格调,生动传神的表演,以逐日长时间有节奏的演唱形式畅叙北宋抗辽名将杨继业一家祖孙九代及其家眷忠勇报国、抗暴安民的英雄业绩,具有感人至深的爱国...
遗产编号 ⅰ-3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朔州市山阴县 申报日期 2006 广武位于山阴县城南53公里处,山阴县位于朔州市中南部内长城的雁门关外,属黄土高原地带。据崇祯版《山阴县志》记载,春秋北狄所居,历朝历代均设郡县,元、明、清至今称山阴县。南北长66.6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万。山阴地势险...
遗产编号 ⅰ-9 所属地区 湖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神农架景区 申报日期 2006 娲伏羲之后,不知隔了若干年代,又出现了一个太阳神炎帝。他和兽身人脸的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南方的天帝。 太阳神炎帝是一位极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
遗产编号 ⅰ-15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盈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叙事长诗《阔时目刮》广泛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傈僳族聚居区。《阔时目刮》为傈僳语,汉语为《春节调》,是一种对唱形式的叙事长诗,原诗5字一行,共有近万行,汉语译文有5700行。 《阔时目刮》是傈僳族人民过新年“阔时节”时唱的调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初十...
遗产编号 ⅰ―2 所属地区 安徽·安庆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 申报日期 200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
遗产编号 ⅰ―4 所属地区 安徽·安庆·桐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安庆市桐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 关于它有一个典故,其中的诗写的很好,广为流传!是我最喜欢的!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
遗产编号 ⅰ―6 所属地区 安徽·黄山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黄山市 申报日期 2006 明清两代徽商经济发展到顶峰。致富以后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营祠建房,墟落处处,亭台楼阁遍地。由于徽商多为儒商,重教化,讲人伦,善与仕交往,它的处世哲学、人生追求便通过对联张布在建筑上。凡有人居处,即有对联。 依附建筑而生的徽州楹联匾额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主要...
遗产编号 ⅰ-2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贡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独龙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史称为“俅”、“俅扒”、“洛”、“曲洛”等,自称“独龙”或“独龙阿昌”。新中国建立后定名为独龙族。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独龙语共有两种方言,一是独龙江的独龙方言,二是怒江丙中洛的怒族独龙语怒江方言,...
遗产编号 ⅰ-9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新平县 申报日期 2006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和水塘镇等地流传的傣族(花腰傣)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是一部篇幅长、内容完整的悲剧叙事诗,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当地版本较多,以口传的方式流行于民间,近年来当地文学爱好者对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过整理。...
遗产编号 ⅰ-10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澜沧县 申报日期 2006 拉祜族史诗《根古》主要流传于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其他拉祜族聚居地区,是一部描述拉祜族先民繁衍迁徙的叙事性史诗。 迁徙是拉祜族社会发展中一段重要而又漫长的历史,在拉祜族心目中就是祖先和历史的象征。这部叙事长诗主要叙述从秦汉时期开始,拉祜族先民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