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郭熙,中国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工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1]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庐江郡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李公麟对于古代的美术修养极深。对...
北宋山水画的布局代表了社会次序。高山堂堂,主山巍峨,象征着强有力的皇权。但到了南宋,却逐渐向“边角之境”发展,画风变得清淡。 “五代、宋元是中国绘画确立典范风格、达到鼎盛的时期,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基本上源于这个时代。”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接受采访时说。而中国山水画也是在这400多年时间里,渐渐独立为一门画科,进而成为水墨精神的一根主脉。 作为上海博物馆甲子华诞的一项活动,“翰墨...
宋代山水画最为出名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中国古代美术在宋代达以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受宋代诸帝的倡文弃武观的影响,宋代私家收藏字画之风甚盛,一般士大夫及商人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收藏的爱好。 由于此风之长,宋代便出现了专门的文物书画市场。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当时汴京最大的自由贸易中心之一的相国寺内,就有专门买卖书籍古玩字画的地方。很多士人和收藏家经常来这里,米芾有次在这里以“七百金”买得王维《雪图》一...
北宋书法家历来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北宋影响较大的书法家还有薛绍 、蔡京、赵佶、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南宋的书法,行书成就比较高,赵构、张昂之、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赵孟坚等,都是当时有影响的书法家。 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
有评论家说,范勃的油画作品中,有“雕塑味”和“纸片味”,交织成亦厚亦薄、亦敦实亦飘逸的高反差奇特效果。这种“雕塑味”和“纸片味”源自范勃所收藏的石雕、青铜器、陶瓷的岁月肌理。器物经过了风化以及岁月沉淀以后,形成某种独特的具有精神指向的视觉效果,这种具备精神因素的痕迹被范勃导入到油画作品中。 在范勃近20年收藏过程中,早年收藏汉唐有造型的陶器,后来深感唐、宋陶瓷中的文化积淀更深厚,于是转到瓷器收藏...
浮雕石像搬运至村委会内进行保护 晋安区一密林疑现宋代塔身建筑构件一事,经本报持续报道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从晋安区文体局获悉,该局文物部门已经对疑似宋代塔身建筑构件进行保护,未发生丢失的现象。 3月22日市民陈先生和郭先生向本报反映称,3月19日有人上山搬运疑似宋代塔身的建筑构件。反映者陈先生说,搬运者有人穿着保安制服,自称是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保护构件。随后,埠兴村的村民...
1977年,时在故宫工作的叶喆民先生在对窑址进行调查时,在堆积如山的瓷片堆中偶然寻得一块天青釉汝瓷片。正是其父叶麟趾先生发现定窑址的经历及思维方式,使他对此发现颇为敏感,于是将瓷片交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成份分析,结果与故宫传世汝瓷的成份基本相同。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窑一模一样。当这两件器物出现在1986年古陶瓷研...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
图1 北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榻 图2 南宋高宗书《孝经图》中的榻 图3 宋佚名《槐阴消夏图》中的榻 榻的功能和嬗变 “榻”的名称出现于西汉后期,当时主要指的是一种低矮的坐具。东汉刘熙在其《释名》中说:“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看作床的一种,直到唐代中期及其前,坐具、卧具仍多称床,也称榻。 到了宋代,榻的功能仍然较为多变,它...
人物故事镜在铜镜的背面铸造以人物故事图案的纹饰,其题材包罗万象,神话故事、儒释道、民间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如东汉时期的东王公西王母镜、神兽故事镜,唐代的真子飞霜镜、王子乔吹箫引凤镜等。笔者选取自藏的三面宋、辽、金时期人物故事镜,与读者分享。 宋代许逊降龙镜 许逊(239——374年)晋道士,汝南(今河南汝阳)人,字敬之,号许旌阳。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氛围、政治环境、时代精神,反映在宋代便诞生了极具个性的道教思维倾向。宋王朝建国初期,吸取前朝亡国的教训,感叹创业来之不易,效仿开明皇帝,进行了“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取得了生产力的部分解放,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呈显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烙印到陶瓷上,便诞生了钧汝官哥定五大历史名瓷,从唐代的雄浑、高远、旷达,吭锵、辉煌、瑰丽,步入了宋代婉约清纯、寄情、思辩、理性、...
公元1124年,农历甲辰年,宋徽宗宣和六年,徐竞出使高丽归来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内曾提到汝州新窑器,可见当时汝州正在热火朝天的烧造汝州新窑器,这是历史的记载。现在朱文立先生在汝州文庙窑也发现了汝州新窑器,这个文庙窑和汝州新窑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创建的,又是由谁创建的呢?在上一篇上已经明确论述过了,是由宋徽宗创建的。宋徽宗是何许人也?答曰:宋徽宗是赵佶,身份是北宋皇帝。北宋皇帝创建窑场干什么?答曰:...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 两宋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慈善家。他们挑起了宋代慈善事业的大梁,推动了宋朝慈善事业的发展。 河北省磁县一处北宋时期贫民“公墓”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北宋时期,我国已有福利慈善机构的存在。这为研究宋代社会下层贫民生活以及国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日前从邯郸市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