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学术界中,多数人认为龙泉窑始烧于北宋初期,这种看法沿用了民国时期陈万里先生在几次对窑址考察后得出的结论。陈万里先生在当时首先提出,在对窑址进行科学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造型、胎釉、装烧工艺等诸环节的研究,作为对龙泉窑的断代依据。这种研究思路和科学态度,开创了我国对古陶瓷研究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状况、考古发掘资料、科技手段、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的限制,对龙泉窑的研究仍不够全面,...
龙泉窑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属南方青瓷系统。烧瓷时间从宋代到清代,约700至800年历史。南宋时所烧造的青釉瓷代表了中国青瓷的最高水平,器物造型丰富,釉色纯正,釉层较厚,并成功烧制出了柔和淡雅、色如青玉的粉青釉和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对于龙泉窑瓷器的鉴定,先要对不同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特征牢固掌握。 三国两晋至造型上有很多相似的器物,如五联瓶、罐、水孟、壶等,胎都是淡灰、灰、灰褐色等,但质...
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
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 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
南宋龙泉窑可分为前期和中晚期两个阶段。前期,正是南宋政局动乱期。宋高宗赵构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建立南宋政权后,到定都临安(杭州)前后的10多年时间内,女真族仍没有停止他们野蛮的掠夺战争。随着金兵铁骑的长驱直入,南宋政府选择了唯一出路-逃亡。于是从河南商丘至建康(南京)、扬州、杭州、绍兴、宁波,直至入海至温州、台州,最后返越州(绍兴)、杭州。一路颠沛流离,风云难测。朝廷如此,民间的动荡更甚,...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钵 浙江省博物馆藏 优秀的物质文化,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在一地产生、发展后,会像春天的青藤那样将柔嫩的茎蔓伸向各方,于是,时间、空间带给它一片生机。北宋晚期,浙江宁绍地区曾名噪一时、影响中外的越窑衰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越窑优秀制瓷技术的消亡,而是它迁往他处的转捩点,浙江南部山区的龙泉成为这种传统工艺的主要传播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越窑的终点,便是龙泉窑的起点。不过,事物的...
龙泉窑是今浙江省南部丽水地区龙泉市及其周边地区众多古代生产青瓷窑场的总称,因龙泉所在地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处州管辖,所以古代文献中对龙泉窑及其青瓷产品,又称“处州窑”、“处瓷”或“处器”等。迄今在龙泉及其邻近的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县,发现各期龙泉青瓷窑址四百余处,其中龙泉市的龙泉溪和秦溪两岸瓷窑最多。这些古代窑场普遍烧造一种风格类似的绿色调青瓷,其中以龙...
侧视图 俯视图 碗底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过程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发现一件珍贵文物——元代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墨书八思巴文瓷碗。该瓷碗2003年出土于济南市县西巷遗址,该遗址曾发现包括佛教窖藏、宋代地宫、明代房基等在内的重要文化遗迹,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引起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瓷碗口径19.9厘米,底径6.5厘米,高7.8厘米。侈口,深曲腹,圈足。胎灰白,胎质细...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无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无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在碧绿的底心上凸起红褐色纹饰,非常醒目。龙泉点彩和青白瓷相同,在釉面上随意点染含铁量高的涂料,经高温烧成带褐色斑点器物。元代龙泉窑...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前朝宫廷的清宫旧藏明代龙泉青瓷211件,它们是明初龙泉窑依朝廷定样所制宫廷用瓷的珍贵遗存,其制作工艺和装饰特征既有元代遗风,又与同时期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相似,反映了明初龙泉窑制瓷与宫廷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清宫旧藏明龙泉窑青瓷在宫中原藏位置及所藏器型、数量的统计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可以发现,这批传世器在宫中使用或收藏的地点不仅较多,且分布广泛,除紫禁城内计有28处宫殿处所外...
龙泉窑自南宋中期起步入鼎盛时期。南宋王朝的覆灭以及元王朝的建立,并未阻止龙泉窑发展的脚步,相反,由于天下一统,南北沟通,经济活跃,文化交融,以及元王朝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与举措,龙泉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仅龙泉境内已发现元代窑址310余处,窑场在南宋的规模上沿瓯江两岸分布和蔓延,窑场数量和生产规模空前绝后,呈现出“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同时,在继承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