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人员小心地清理沉船残骸。图为凤纹小盘,同龙纹梅瓶将一起成为菏泽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图为鱼纹高足碗,同龙纹梅瓶将一起成为菏泽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随着元代古船的出土,文物考古热在菏泽当地迅速升温。当地人表示,古船发掘给菏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提升,甚至超过了当地一年一度举办的菏泽牡丹节。连日来,古船遗址发掘现场已迎来多批慕名而来的参观客 ,来自各地的文化组织不断云集现场,参与发掘的考古队员还当起了临...
扬州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菏泽元青花龙纹梅瓶 菏泽古沉船发现3件惊世元青花瓷器,引发媒体竞相报道。江苏一家媒体报道称,扬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与菏泽出土的元青花龙纹梅瓶相似,两者很可能是“姊妹瓶”。 记者28日连线扬子晚报记者陶敏。陶敏说,看到齐鲁晚报报道菏泽出土元代沉船,船上发现元青花之后,扬子晚报非常关注,并进行了转载。 扬州市一些市...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清朝扬州八怪黄慎的《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西汉“妾莫书”银印……这些都是珍藏于扬州的宝贵文物,每件作品背后均折射出扬州的一段时代背影。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摄制组近日赶赴扬州拍摄《扬州文物瑰宝》系列节目,力图通过零散的文物,串联起扬州从春秋战国、西汉到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人文风貌。节目预计至少18集,计划于9月份在央视四套播出。本...
青花又名“白地青花瓷器”,别名“釉里青”、“白釉蓝花”,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青花瓷指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然后施以透明釉,经过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经过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所以被称之为“青花”,是我国古代陶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元代晚期渐趋成熟...
2月3日,桂林博物馆的梅瓶展厅恢复开放,85件梅瓶精品重新与市民见面,参观者可以在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半之间到博物馆欣赏。 据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分封的靖江王建藩桂林,前后历经280余年。桂林博物馆藏有出自靖江王陵区的各类明代梅瓶300余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250余件为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可分为6个时期、13种器形、12种釉色、31种纹样。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世间罕见,被誉为&l...
梅瓶是中国古瓷中常见的一种造型,是对小口、短颈、丰肩、窄胫一类造型瓷瓶的统称。梅瓶的近足处微外撇,形成了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因而受到人们长久喜爱,其造型还远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除了有大量梅瓶实物保存下来,在古代绘画和雕塑里也有一些反映古人使用梅瓶的场景,这些图象对我们准确认识梅瓶用途、造型演变很有帮助,也是鉴定古瓷的重要参照。下面就梅瓶的历史演变加以阐述,希望对藏友们提高鉴藏知识能够有所俾益。 ...
韩墨/图 优美的形状,独特的花纹,深圳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对褐色花纹的梅瓶亭亭玉立,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这就是深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铁锈彩绘梅瓶。这对宝瓶是深圳博物馆馆长杨耀林亲手挖掘出来的,谈起宝瓶现世的一刻,杨耀林笑着回忆说:“当年挖出了这对梅瓶,虽然一时还判断不出准确的年代,但已经知道是好东西,我们拿着奖励的5元买了一只白切鸡庆祝。” 杨耀林发现这对梅瓶时刚刚来...
延安路解百一带的施工现场,挖出了文物! “我们是快下班的时候接到湖滨派出所的电话,马上就赶去现场了。”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助理王征宇说,派出所警察表示,他们在辖区内的建设工地上,收缴到出土陶器一件,“他们希望我们单位去做鉴定处置。” 收缴上来的文物已经被保存在保险箱里,王征宇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发现是一件黑釉梅瓶,肩部有“内府...
流落于民间收藏家手中的这件金代耀州窑青瓷刻莲纹梅瓶,造型饱满敦实,是人们俗称的宋金时期“梅瓶”的标准样式。瓶高31厘米,瓶身七组双弦纹将其分隔成多组装饰主题,口部与足部分别刻有俯、仰莲瓣,肩部为缠枝卷叶纹,腹部的图案为热烈繁密的刻花缠枝莲花纹,以盛开的5朵莲花配合卷枝为主题纹样,布局洒脱,刀法畅快,一气呵成,显得犀利而洒脱。 “梅瓶”这一雅称宋词...
谭伟明展示珍藏的梅瓶 外国游客在古玩市场挑古玩 古玩店内的商品琳琅满目,难辨真假 东台路古玩市场上的摊位一字排开 昨天,谭伟明用一双几乎颤抖的手,拉开卧室里五斗柜的抽屉,从层层叠叠的内衣下掏出一个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里面是一个梅瓶。谭伟明看着这件“宝贝”,沉默了许久,半饷才开口:“1.25个亿呐!”可是,经一位收藏界人...
左图:谭伟明展示珍藏的梅瓶 □晚报记者 周柏伊程怡 报道 昨天,谭伟明用一双几乎颤抖的手,拉开卧室里五斗柜的抽屉,从层层叠叠的内衣下掏出一个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里面是一个梅瓶。谭伟明看着这件 “宝贝”,沉默了许久,半饷才开口: “1.25个亿呐!”可是,经一位收藏界人士现场鉴定,这铁定是假货。 随着民间文物市场的放开和1994年 &...
纽约佳士得2008秋季拍卖亚洲艺术周取得5114万多美元的成交额。一件稀有的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牡丹纹梅瓶,凭借其卓越的品质、特殊的来历以及完美的品相,最终以277.05万美元创下了明代单色瓷器拍卖成交额的世界纪录。 拥有2万亿英镑贸易顺差的中国,在经济实力将引领全球的时候,其国内艺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在世界同时代艺术家中,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艺术家们的作品最受欢迎。 “艺术价格网...
梅瓶在宋代称为“经瓶”,为盛酒用具,这种功能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梅瓶的用途历经演变已由日用瓷转向陈设瓷。历史上它曾出现过如下主要用途:盛装酒器、插花陈设、观赏陈设、祭祀器物及墓室中辟邪消灾、清平吉祥精神含义上的风水宝瓶,又是历朝皇亲国戚与达官显贵们生前玩赏的陈设品、死后随葬的墓中物。在一定意义上,梅瓶代表宫中女官。
北宋(公元961年——1134年) 河南省汤阴县出土 高34、口径6、腹围65厘米 体略呈橄榄形,腹部饰剔花缠枝牡丹纹,肩部与腹下部刻菊瓣纹。花纹处施白釉,余皆露褐色胎质。所谓剔花,乃是将花纹以外的地子剔掉,使得花纹装饰更为醒目,常见有白釉剔花和酱釉剔花两种。在宋代磁州窑系中,以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的剔花工艺最为精湛。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明器陪葬等多重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就已受到人们的喜爱,到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 梅瓶在唐代时有部分器型因腹部细瘦类如鸡腿而被称为鸡腿瓶,宋代时称其“酒经”或 “经瓶”。据文献记载,“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其小口仅能容一形态瘦小的梅枝而得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