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连日来,云南文山消防认真分析研判全州古建筑消防安全形势,通过“严查、广宣、熟悉”,全面加强对全州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结合当前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实际,文山消防采取日查、夜查、突查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大排查。联合文化、公安、旅游等部门对全州文物古建筑单位(场所)进行调研摸排,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基本情况、消防设施、建筑规模、耐火等级等方面进行登记。依托大网格、中网格、小网格成立检查小组...
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中观看抗战老兵图片展。 云南网讯1月13日, 由团结报社主办,民革云南省委会、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汇天网络科技承办的《铭记与关爱镜头中抗战老兵》图片巡展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开展。 “此次图片巡展来到抗战“民主堡垒”的美丽春城昆明,大家相聚在“革命熔炉”云南陆军讲武堂前,抚今追昔,倍感震撼。在抗日战争中,云南以一隅之地承载全国之重,既是全国抗战的重要...
记者30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历时近十年、行程万余公里的调查、以及多次东南亚国家的访问和考证,并与南非等研究机构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学家共同证实,云南的澜沧江流域存亚洲最早的“和平文化”。国际第四纪杂志《Quaternary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西南云南硝洞岩厦发现亚洲最古老的和平文化技术组合》的研究成果。 “和平文化”是东南亚国家和苏门答腊岛普遍存在的晚更新世...
1月3日凌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梁和断壁残垣。 “新华视点”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这起火灾并没有以往古城火灾常见的消防水源不足、道路狭窄等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一问:扑救是否及时? 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喜树告诉记者,拱辰楼建在40多米长、20多米宽、8米高的砖砌城墙上,魁梧雄壮。从修建至今的60...
1月3日凌晨2时49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600多年历史古迹全部烧毁,约2小时后,大火终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居民房屋受损。目前,公安消防部门正对起火原因展开调查。 巍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国的发祥地和古都。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始建于明朝,是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评论称,如此高大雄伟的明代古城楼完整地保存...
冬春火灾防控工作部署开展以来,云南各地以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研判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钳住关键、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同步推进基础工作与专项工作,确保全省火灾形势持续平稳。 夯实古建筑火灾防控基础 近年来,云南省文物建筑和古镇遭受火灾事件时有发生,拥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文物古建筑付之一炬,给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文物建筑和古镇火灾事故发生,云...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这一发现肯定了马鹿洞遗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类种群。 对云南蒙自马鹿洞人类股骨的最新研究显示,虽然其年代距今1万4千年左右,但其特征却与最古老的人类极其相似,且可能与早期现代人共存在同一区域。 据云南省文物...
步履整齐的军队,昂首挺胸的铁马……18日,“纪念护国运动一百周年老照片实物展”在昆明蔡锷故居举行。这批首次公布的护国运动老照片,真实的重现了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 展览现场展出的27张护国运动的老照片及18张清末民国初年的昆明老照片系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包含滇军上将范石生将军戎装照、护国军出征留影、云南陆军讲武堂士兵操练等珍贵的影像资料。同时,云南清末科举考试试卷、唐继尧题写的匾额、护国将领指挥刀...
吉学平团队首先要做的,是对马鹿洞人进行“断代”。碳-14等测定法很精确地把化石主人马鹿洞人的生存年代定位到1.4万年前,但吉学平团队却很意外地发现,马鹿洞人虽然生活在晚期智人盛行的时期,但从头盖骨等化石留存的特征看,他们更像是更早期的人种。 可以确定的是,马鹿洞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但神秘的探索还远未结束。 【头骨与股骨主人竟不是一伙人?】 2012年,吉学...
近年来,泸西县在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文保”意识。 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制定了有效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各项文物安全制度,努力改善硬件设施。春节、清明等重要时段深入文保单位安全大检查,对县境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每月1次检查的定期安全检查,与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人签订安全责任书...
2015 年4 月至6 月初,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云南省晋宁县上蒜镇金砂村的金砂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面积500 平方米,清理墓葬31 座。 此次发掘选择在金砂山山顶和东坡进行,清理的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多数墓葬直接开凿在基岩上。墓坑一般长3.0 米、宽1 米、深1.5 至3.5 米。多数墓葬没有葬具,个别墓葬有木棺,出土文物主要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木器等,一般没有随葬品,多的也...
青铜扣饰是用青铜铸造的背面有矩形齿扣可供系戴、悬挂的一种装饰品。它主要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池区域,是滇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在云南发现最早的青铜扣饰出自曲靖八塔台古墓群。该地出土一批圆眼、宽鼻头的圆形动物纹扣饰,直径在10厘米左右,时代约为春秋早期。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青铜扣饰以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官渡羊甫头等地出土的为代表,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堪称云南扣饰艺术的顶峰。东汉以后,随着...
11月21日拍摄的修复重建后的拱辰楼南门步行街。近日,在2015年初一起火灾中被焚毁的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明代拱辰楼修复重建工程基本完工并对公众局部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始建于明朝的拱辰楼,是巍山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本次修复重建保持了该楼的古风貌。
南诏博物馆位于大理州巍山古城报国街,于2015年10月1日全面建成向社会免费开放。该博物馆的建成,不仅对保护、展示、研究、传承南诏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还能“穿越历史”再现南诏缩影。 据介绍,南诏博物馆项目规划以南诏历史文化为主线,打造集文化遗产展示、收藏、学术交流、历史文化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博物馆规划建设为仿古建筑的园林式博物馆,由文物建筑展示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区、观众服务区...
11月12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王社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和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全家对云南玉溪江川甘棠箐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察,在听取领队汇报,对遗址发现的石制品、骨制品、木制品、动物化石、植物果核和种子等标本仔细观摩和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甘棠箐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本次发掘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尤其是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