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网络配图 中国西北地区东起陇山西至伊犁河谷的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就从渭水上游持续西渐,直抵新疆西部。在此后的四千多年间,史前丝绸之路上至少出现了十九支彩陶文化,这些彩陶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四大阶段:仰韶时代、马家窑时代、夏时期和商至汉初。在这四个阶段,每支彩陶文化表现的发展模式不同,呈现的演进态势各异。 仰韶时代:渐进甘青河湟 公元...
网络配图 山东沿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列岛这一海上交通线,有学者称之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或“东海丝绸之路”(朱亚非:《论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连通黄渤海沿岸地区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是黄渤海沿岸地区通过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形成的,其萌芽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历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形成期,至秦汉时期已成为常态化的海路交通。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则约始于齐国丝织业...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一书出版。在该书中,他将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又称“河间”)及印度的丝绸贸易路线,称为“Seiden Stra Ssen”,英文将其译成“Silk Road”,中文译为“丝绸之路”。这是第一次出现“丝绸之路”的命名。1910年,德国学者阿尔巴特?赫尔曼(A. Herrmann)在《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
观众在参观展览 罗铁家 摄 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3周年之际,围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近日在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 该活动包括3个内容:“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展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科技成果;“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倡议签名仪式正式举行;“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学术报告会围绕丝绸之路沿线文物的考...
莫高窟的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7月6日设立“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设立丝路研究的专门部门。 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观察点。 曾为丝绸之路繁盛作出贡献的张骞、玄奘、鸠摩罗什、马可波罗等,有的在敦煌大漠中留下了足迹,有的被描绘在敦煌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有的则在藏经洞出土的5万卷文书中有记载。 透过敦煌文献,研究...
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展示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策划创作了“走进西域——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并于今年初向全国推介巡展。上半年,展览先后走进了甘肃天水、宁夏固原、山西大同巡回展出。 展览由“丝路先声”、“丝路遗珍”、“丝路佛韵”三部分组成,汇聚了新疆境内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精品文物124件/组,包括彩陶、织物、佛经、绘画、简牍、...
船行八面风,望日月星宿而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离不开舟船的扬帆起航,但船难也总是如影随形地笼罩在变幻莫测的茫茫大海上。 “小白礁Ⅰ号”,一艘清代道光年间的外贸沉船,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100多年前,这艘满载着景德镇青花瓷和宁波小溪石的商船从宁波港出发,驶向远方的异国。不幸的是,船出发不久即触礁沉没,大海深处成了它最后的终点。幸运的是,3年前“小白礁Ⅰ号”被发掘出水,...
西沙群岛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乃至欧美各国的海上交通要地。该海域岛礁林立,海况复杂,文献中称之为“千里长沙”或“万里石塘”,是古代航海事故多发地带。因而,该海域有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鉴于此,20世纪以来,围绕西沙群岛海域的考古工作得以持续开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 20世纪20年代,西沙群岛已有古铜钱的发...
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6月22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此展共展出文物及复制品144件(套),其中我省敦煌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单位的67件(套)藏品参展,包括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25件和三级文物12件,以及复原的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车舆和敦煌莫高窟320窟等重要展品。 此展览旨在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
6月8日,“东西汇流——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隆重开幕,我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汉堡文化与传媒事务参议员卡斯滕·布洛斯达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为展览题写序言。雒树刚指出,中德两国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是世界文明的两颗璀璨明珠,都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
5月3日至24日,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师生四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古学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杜伦大学副校长考布里奇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多诺霍教授以及考古系系主任斯基德教授来京考察,并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进行会谈,就未来开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东波斯湾地区联合考古,联合培养考古学、博物馆学人才方面达成了共识。此次活动,是双方继2016年12月在上海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来,首次进行具体的...
日前,中国水利博物馆组织博物馆志愿者开展了“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之体验活动,4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加。 此次体验活动设计了参观港口专题博物馆、亲近海洋和游览运河古镇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科普老师先向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行程安排和活动背景,科普了“一带一路”的由来、内容和意义,讲述了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文化,特别从航线、港口、货物、沉船等方面讲解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与重要影响。 ...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面向公众的特色活动之一,6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洛阳举办文化遗产公开课。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在现场为来自全国9省16所学校的300多名中学生,讲述“丝绸之路与我们的生活”。 一条想象中的古老的商贸之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同学们开始了一趟穿越时空之旅。原来从芝麻到狮子,从天文历法到思想文化,正是这条绵延千年的双向交流之路,很大程度上...
“真是太美了!”走进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不管是外国友人还是国内游客,都会被幽雅的环境和丝绸的美丽感染,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国丝绸博物馆自2011年起就启动了收藏、记录当代服装与纺织时尚的工作。2016年,随着新馆改扩建工程的完工,中国丝绸博物馆又把打造“互联网+丝绸文明(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从教育和文创两方面开展了中华丝绸文明价值挖掘...
辽阔的北部湾将广西与东盟紧紧相连。早在西汉时期,广西合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这里可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正迎来新的时代。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海丝”遗珍合浦汉墓群的保护。秉承“以原址保护为主”的原则,自2012年起,北海市相继启动禁山、四方岭、金鸡岭等多个汉墓群重点保护区环境整治工程,开始修复汉墓群密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