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至高的尊敬和供奉。半个月前,市考古队员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发现了5颗五彩舍利子,目前已存放于市博物馆。 13日,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介绍,半个月前,他们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在墓顶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盒。盒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和一枚刻有“金玉满堂”字样的钱币(如图)。去年12月25日,“第二届襄阳道安论坛”迎来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
湖北襄阳一墓葬现5颗五彩舍利子(图)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至高的尊敬和供奉。半个月前,市考古队员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发现了5颗五彩舍利子,目前已存放于市博物馆。 13日,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介绍,半个月前,他们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在墓顶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盒。盒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和一枚刻有“金玉满堂”字样的钱币(如图)。去年12月25日...
康熙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瓷插板。康熙五彩受明末影响,有硬彩之称。其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一方面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而成为了纯粹的釉上五彩,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另一方面,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形成了多种颜色的搭配运用,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再加上釉色的莹润透澈,更显富丽娇艳,因而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 这件瓷板胎坚釉厚,具有康熙时期一贯的硬朗风格。以如...
明万历五彩仙人渡海图碗 口径15.5厘米。通体以青花五彩为饰,内心绘正面龙纹,外壁绘仙人渡海图,描绘出一幅天外仙境。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碗为万历五彩瓷代表作,胎体轻薄,画面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红黄绿诸色纯正,对比强烈,加之浓艳的青花相托,更显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明万历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高42.8厘米。通体绘青花五彩纹饰,口沿绘忍冬纹并青花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蒜头瓶是秦汉时期典型的陶器造型,瓷质蒜头瓶明清时期流行,明万历时期烧造较多,有青花、五彩、蓝釉、酱釉等品种。彩瓷装饰纹样有人物、龙凤、瑞兽、荷塘鸳鸯、花卉草虫、璎珞纹等。陈浏《陶雅》评价万历彩瓷记有“万历彩画自不如成化之工,要其颜色深厚,画笔雄健,亦迥非后世所及”。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高36.5厘米。器呈八葵瓣式,口沿下双长方框内青花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通体绘青花五彩纹饰。 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瓷品种之一,陈浏《陶雅》记有“五彩能力最大,纵横变化,层出而未有穷也”。万历五彩瓷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缜密,绘制精湛,施彩艳丽,尽展万历瓷器“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的艺术风格。花觚是万历时期的典型器物之一,造型多样,有圆...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通高46厘米。盖为天盖地式,宝珠形钮。通体以青花、枣红、娇绿、蜜黄等釉彩合谐搭配五彩鱼藻图,展现出鱼水相融的自然风景,显得生机勃勃。器辅以变形覆莲瓣纹、蕉叶纹、璎珞纹、八宝纹等装饰,外底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罐1955年于北京东郊出土,形体硕大,构图饱满,画法古拙,色彩明艳,富丽堂皇,为嘉靖五彩瓷中难得的精品。 嘉靖五彩瓷素负盛名,有“百...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青花只作为图案纹饰的一部分,五彩为多彩之一。 最早的明宣德青花五彩瓷器收藏于西藏萨迦寺,共3件。两件为宣德青花五彩云龙鸳鸯莲花藏文碗,另一件...
五彩的历史传承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大明五彩是从唐三彩和宋代红绿彩演变过来的。到成化朝,五彩很流行,均与青花结合,以青花勾轮廓线,再在...
在日本众多陶瓷中,最具特色、受中国瓷器文化影响最深的便是七宝烧。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成器于十六世纪,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七宝烧不仅在日本的传统工艺品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而且更以其精湛繁杂的技艺、明灿莹润的釉色和美妙绝伦的图案著称于世。 日本人认为七宝烧异常的美丽华贵,恰如佛经中提到的七种珍宝—金、银、琉璃、玛瑙...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北朝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源远流长,五彩瓷的出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宋时期,北方...
中国青花瓷的发展历经唐代的萌芽、宋朝的沉寂、元代的横空出世、明清的繁荣。康熙青花,称得上是青花瓷最后一座美丽的山峰。 康熙时期,政局已趋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以青花瓷为主流的制瓷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此时的青花瓷器,官民窑界限已没有前朝那么严格。胎土淘炼精细,质白缜密,坚硬纯净,分量较...
嘉德2012年春拍亮相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堪称嘉靖官窑中杰出的代表,同类器物存世总量不过10例,且多为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如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上海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等。罐腹所绘鱼藻纹朴拙华美,看似池塘小景,实则意蕴无穷,是继元青花鱼藻纹大罐之后的又一陶瓷杰作。
记者从湖北省襄阳市获悉,日前,当地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处古墓时发现了5颗五彩舍利子。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古墓中出土五彩舍利子还属罕见,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出土文物已存放于博物馆。 襄阳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告诉记者,考古人员在清理当地岘山脚下的一处墓葬时,在古墓墓顶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佛龛。佛龛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这些晶体颗粒外形像绿豆,最大一颗直径约30毫米,在灯光...
“金奖百年’醴陵釉下五彩艺术陶瓷珍品展”明起在南京东路新世界珍宝馆举行。展览囊括邓文科等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还有民国时期五彩瓷作品。 醴陵享有“瓷城”美誉,1906年当地工匠吸收中外陶瓷新成果,首创釉下五彩瓷工艺。1915年“扁豆双禽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10年“万花赏瓶”亮相上海世博会。本次展览衍生品“金奖百年”釉下五彩纪念对瓶就是以醴陵陶瓷史上这两件标志性作品为原型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