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开幕式现场 3月25日上午,一场名为“水墨梨花——酂阳筑阳书法联展”在老河口市博物馆举行了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坚持新创作品与名家作品相结合,共展出百余幅抒写时代发展、社会和谐的优秀书法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书法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门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为世界所瞩目。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
(记者 沈兰)2000年前,秦朝丞相李斯跟随秦始皇南巡,在此篆书《会稽刻石》。1659年前,王羲之挥毫写下千古绝书《兰亭集序》。李斯、王羲之两位书法圣人留下历史性的墨宝成就了绍兴“中国第一书法圣地”美名,今天“书法圣奖”回家了。 中国书法兰亭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是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与中国戏曲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一样,都是艺术门类的最高奖,是授予在书法艺...
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次故乡湘西凤凰行,是在1982年。这一年,他80岁,在黄永玉先生的催促和安排下得以成行。除黄永玉之外,另一位陪沈从文回故乡的是黄苗子先生。 因为二叔郁达夫之故,苗子、郁风夫妇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与沈从文就一直有着密切往来。沈从文不止一次向他们讲述当年郁达夫对他的帮助。1923年,独自漂泊北京开始闯荡文坛的沈从文,在生存艰难之际给郁达夫写信吁请关注和帮助。此时,来到北京的郁达夫住...
(记者王 平)历时681天、用坏53枝毛笔,商丘书法家孙士法创作出了长达6251米的书法长卷。该书法长卷以他的100多本工作日志为内容,记录了商丘近年来的发展变化。3月9日,孙士法在家中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 孙士法有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内容涉及其亲身经历的商丘发生的重大事件、召开的重要会议、形成的重要决策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等。1992年10月至2006年2月,他共记录了100多本工作日志。这些...
文:薛仁明(微博) 多年前,我引领高中时代的国文先生李幼珍老师上山拜望萧春生老师,那天天朗气清,一派秋凉。屋内宾主对坐,两造欢喜,在杯盏言笑间,夜阑更深,空山寂寂,萧老师兴致甚高,研着墨,笑问客人,欲书何字?李老师遂请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云: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萧老师濡着墨,在围观诸人屏息中,笔落宣纸,提按使转,尽...
■ 辛信 看到厉复友先生新近的书法作品,以及他与沈鹏、欧阳中石、王学仲等书法大家联合展览的作品集。惊喜之余,想到了十几年来艺术界的“热点”话题——传统与创新。通过集子可以看到,厉复友先生的书法作品与其他诸位名家相比,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面貌。但是因为众说纷纭的多了,反而成了人见人厌的问题。因为,现实的情况是,过多地纠缠于“问题”的争锋,就容易忽视艺术实践在这个问题上的推进。对于一个什么状态的艺术...
■辛 信 在如今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艺坛上,厉复友的书法所展示出来的生机、随性,天真烂漫的自然状态,比较少见。对于看惯了学院派书法展的人来说,在他的作品面前,首先感到的是一股新鲜的空气。这使得我们可以相信,艺术之美在民间,还深藏着一种生机,一种自信。 厉复友的学习背景上,虽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履历,却没有艺术学院的记载,而他又并非来自专业的画院、美术书法协会等单位。他的书法艺术,完全凭借一腔的...
文/刘守安 中国书法从实质上讲是为汉字“造型”。要为汉字“造型”,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书法”的本意之一就是“书写”的“方法”。有人把“书”之“法”分解为笔法、字法、章法。具体说就是用“笔法”造成点画,用“字法”造成字的结构,用“章法”造成字与字的组合、布局。在“书”之“法”三个方面中,“字法”即字的“结构之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古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都对结构十分重视。梁武帝萧...
文/李中原 作为具有实用与艺术双重功用的书法,从一开始就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毛公鼎》、《散氏盘》、《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是载有文字的权量、瓦当、钱布、铜鉴等等,无一不又是经典的书法艺术品。而作为记载事理的甲骨文、帛书、简牍及碑碣石刻等等,在今天看来,更是无尚的艺术精品。中国人与书法艺术是怎样一种情结,至今也无法用话语准确表达。这种情结,不仅是使书法艺术成为中华灿烂文明不...
文/李中原 尽管人们公认书法属于造型、空间艺术范畴,但由于它受制于特定的工具材料和载体,因而塑造出来的形象不像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那样既具体可感又富于色彩的斑斓。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载体,制约了书法家,使其不能像画家那样把存贮于头脑里的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自然物象的各种“意象”直接跃然纸上。书法艺术作品所映现于审美主体的是一个个、一件件以汉字形态为表征的高度抽象的线形生命体。审美主体...
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应辉先生专程考察四川泸州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是泸州市博物馆特色藏品,何应辉先生此行专门品鉴了刘墉、石溪、王铎等大家真迹书画作品,赞口不绝。品鉴结束,何应辉先生还与泸州书法界同行畅谈交流,希望大家在书法上既要秉学继承,又要大胆创新,敢于超越,体现书法新精神。(四川省泸州市博物馆)
作者:叶鹏飞 书法、诗词,两者均为中国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是中国文化存在和演化的缩影,它们既独立存在,又紧密结合。书法艺术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不仅受到中国文化自身特性的规范和导向,同时也一直以诗词、文章作为其演化、表述的内驱力量。任凭书法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千变万化,依旧脱离不了诗词——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灵。 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内容——诗词,与书法形式在审美性质上虽有着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当今中国的书法艺苑里,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望者、探索者、开拓者,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身心践行和追寻着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真、善、美”的更高境界。她就是被誉为当今中国“书法巾帼第一人”的著名女书法家邓凌鹰。 一、真功,真知,真性情 邓凌鹰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满清爱新觉罗家族后裔,姥爷曾是北大外语系教授,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正是在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邓凌鹰从5...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