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汝瓷的开片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等几种。斜开片和鱼鳞纹是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虽然不止汝窑一家,但也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介绍汝瓷的斜开片。 斜开片汝瓷的主要特征是其形貌会随着光线入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众所周知,釉色的浓淡深浅与釉层厚度的密切有关,釉层厚釉色就深,釉层薄釉色就浅。斜开片形貌多变的原理与斜开...
雍正处于清王朝的鼎盛时期。粉彩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主流,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彩绘图案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质量之高,历朝都望尘莫及。这时彩料的提炼相当纯净,施彩和洗染的技法精确熟练,其中施彩细致,绘画生动。 彩绘风格 雍正粉彩绘画风格秀逸,精妙入神。彩绘所画纹饰以花卉草虫蝴蝶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等。其画法有多种,如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绘画的...
钧瓷以釉色见长,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釉的活动方式和流纹长短不同,在釉面上形成“泪痕纹”、“兔丝纹”,特别是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蚯蚓走泥纹”为经典。这本是一种缺陷,反而为人们所爱,所谓“有蚯蚓走泥者尤好”。 官钧为多次施釉,虽釉层较厚,但釉面平静肥腻,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釉层有曲折的线纹,用手抚之则有感觉,此为官钧瓷器的...
宋代官钧的胎是一种浅灰胎,很致密。从胎体观察,钧瓷的原料选择很严,因为从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也没有沙子。原料的加工相当精细严格,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是细密、均匀,没有断裂和大小不均匀的颗粒。捏练和陈腐均很到家,成型烧出的器物致密程度通体一致,没有任何鼓泡、变形现象,也有紫口铁足的特点。民钧的胎质相差较大,有的叩之可有金属声,有的则是声音发糠,但总的倾向是胎质粗松。官钧在施釉...
景德镇青白瓷的出现,可以说是景德镇“弃仿创新”的结果。这里出产的青白釉瓷(影青瓷),为全国诸多青白瓷之魁。 青白瓷是宋代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把“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的评语用于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是符合实际的。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对越窑青瓷有过“如玉如冰”的评语。陆羽评的只是青釉温润的程度。而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不仅远远超过了越窑,使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并且几乎达到了与玉器无别的...
1、 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 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 3、 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 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其始于宋代,明代得到很大发展,以烧造白瓷着称。其“象牙白”可与明永乐时景德镇创烧的甜白瓷相媲美。景德镇的甜白瓷中微微泛青,德化窑则是一种纯白釉器,胎质致密,釉面纯净晶莹、光泽如绢,釉色凝脂、通体透明,在光照下隐现出肉红或乳白的色调,又称“鹅绒白”,外国更赞为“中国白”。它釉色纯洁莹白,胎与釉浑然一体.结合的非常紧密,釉层和胎质几乎分不清。其优秀作品不以纹饰为主,而刻意追求材...
1.造型特征 洪武瓷的造型,多少具有元枢府窑古朴浑厚的遗风,尤其以民窑为甚。民窑撇口盘、碗类,中腰以下胎体渐厚重,有的和元瓷一样,或折腰,或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锐意创新,迅速摆脱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着称与世的永乐瓷器型,从而展现了明瓷的新风貌。 2.胎体特征 胎土因淘炼粗细之差,胎质表现不一。以官窑器物而论,瓷化程度较高,因而坚质细白,稍有厚重感。民窑器物则因...
长沙窑器具敦实的造型、写意般的釉下装饰图案是对楚地民风生动活泼的反映。其装饰题材体现了湖湘人平和、朴实,热爱生活的特征,书法装饰和伊斯兰图案则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装饰中的佛教文化形象又表现出受道家学说的影响,这两个特征表现出长沙窑陶瓷器具兼具了入世和出世的精神之美。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大致兴起于唐代中期,于五代逐渐衰落。唐代时,我国瓷器已大量外销,外销陶瓷品种多样,除邢窑白瓷、越窑...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干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干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干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这是过渡时期的珐琅彩器,你说它是珐琅彩吗,它有粉彩,你说它是粉彩吗,它又有珐琅釉,但瓷艺水平都很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这一釉上彩新品种。粉彩初创于景德镇御窑厂,盛行于清宫内廷,广泛流行于民间。因粉彩为康熙晚期初创,工艺尚未定型,故流传下来的官窑粉彩极其稀少,还带有五彩与珐琅彩的某些工艺特征。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
由于顺治时期景德镇瓷器供大于求,工匠可以从容不迫的生产。此时青花瓷画面多处反应了这种供大于求的痕迹:写意的减少,写实画增多;认真描画的作品较多,随意描画的作品较少。另外此时的战乱痕迹也在图画上有所反映,如画的鸟都是单只的,而不是成双成对的,表现出人们孤寂无助的心态;多见高僧、仙道潇洒活动的场景,表现了人们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世外桃源般安逸生活的想法;多见“诗画”一体的装饰形式,一般在纹饰空白处用隶书...
辽代陶瓷的釉质精良,莹润如脂,色泽鲜艳,平滑光亮,给独特多姿的造型穿上色彩斑斓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辽代陶瓷釉色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以及“黄白绿”综合运用的“三彩釉”为基本格调,兼有黑釉、紫釉、茶叶末色釉、蓝釉、红釉、酱釉、混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的存在。其中的白釉多施于地子,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当然,其他的用釉方法仍有很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历史发展规律,大体说来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发展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发展到釉上彩,并逐步形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品种。唐代陶瓷工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工艺的成熟运用。虽然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为江苏南京出土的六朝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但由于同时期的釉下彩器仅发现一件,因此它很可能是偶然现象,所以唐代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瓷的成功制作在古陶瓷...
中国传统的陶瓷可分为三大类:龙窑(倾斜式隧道窑)、阶级窑(倾斜式冷底多室窑)以及景德镇窑(平焰窑)。 景德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窑"之称,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是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因不含硫黄或者含量极少,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