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器物,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瓷器闻名于世,青花瓷有中国母瓷之称,从商周开始延续发展数千年,尤其青瓷和白瓷发展至唐代成为了主流名瓷称霸世界,到了元代,王朝更替,蒙古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延续了唐宋以来传统文化艺术趋于平淡,元代制瓷业延续了磁州窑、钧窑、哥窑、龙泉窑、吉州窑工艺,创烧了卯白釉瓷、枢府釉瓷、祭蓝釉瓷、釉里红、青花瓷等样式瓷器,当...
作为藏家,应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不能依靠鉴定家。藏家的鉴定水平应该从实践中来,简单地说,我的强项就是两个:一是收集了大量的真品元青花碎片标本,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步从中学到了识别、辨认真假元青花的要领;二是把民间发现的元青花藏品和重要标本,在价格合适的时刻及时征集到了手里。 我经常深入仿制一线去看个究竟。和仿造高手交朋友没有坏处,人家仿制技术高超就应该好好学习。买一些小的仿品或找...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盘,高7.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25厘米,1956年出土于常德。该盘折沿,弧腹,矮圈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胎质致密。盘内外施白釉,釉质光亮莹润,砂底无釉,可见明显的跳刀痕。釉下青花发色纯正,幽菁明丽,为典型的高铁低锰类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青花浓厚处的黑色铁锈斑沉入胎骨,用手指触摸,铁斑处内凹,迎光斜视泛“锡光”。纹饰繁复,层次分明,盘内以同心弦纹隔开绘三层,外壁一层。外壁...
2005年7月,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约2.3亿元人民币天价,令这一稀世瓷器品种由学界进入大众视野。明起在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举行的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上,观众不仅能一睹“鬼谷子下山”真貌,还能欣赏到来自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伊朗以及国内数十家博物馆的80余件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异常珍贵与数量稀少不无关系。有学者称,全世界已知的元青花完整器仅300余件,这也为...
其实专家对元青花的存疑不止这一只罐子,在学术界,似真似假、似有似无的元青花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把青花瓷比做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这是一种用估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蓝色的花纹与洁白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江西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至雍正年间,工艺臻于成熟,成为我国制瓷工业划时代的变革,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元青花...
浅析收藏中元青花的多种面貌 浅析收藏中元青花的多种面貌 我们平时总是在说元青花多么漂亮,元青花多么精彩,我们总是选择元青花最为美丽的一面,大家无论是在收藏还是在参观的时候,总是在寻找元青花的精髓,人们追求完美没有错。 元朝的窑工们发挥聪明才智,创烧出了举世闻名的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上重重的写上了一笔。那么,元青花果真全是那么完美的吗?元青花在创烧过程中反复试验,反复试制,每次...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
图1 图2 北京元瓷收藏家“大漠行者”收藏了一只元青花粉盒盖(图1),此盖虽有残缺,但画面很完整。画的是什么人呢?把我们给难住了。不仅要辨认出此人是谁,还要知道他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是携琴访友吗?不是;是进京赶考吗?也不是。他右臂虽然夹着像琴一样的东西,但没见他访的友;他左手捧着的半圆形的东西,当然不是读书人的文房四宝。笔者与几位古文化专家探讨,他们说画的可能是“击筑人高渐离”。 筑...
讲元青花价值的文章多若牛毛,专六的著作也车载牛拉,本不用再絮絮叨叨,但笔者也免不了俗,总要说上一二为是。 窃以为,元青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它的历史价值,元青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二则是元青花在瓷器领域的价值,它开创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同时也完善了瓷以记事的功能。 说它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其实是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蒙古族与古代...
目前,对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翻阅的资料中发现:对各朝代纹饰的产生、发展原因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从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这一种角度来研究。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是我不反对这样一种模式的研究,我也承认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作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对纹饰的装饰形式也起到了不可忽...
五、纹饰。元青花的纹饰是有时代特征的,例如料无水分,一笔点画;布局繁满,层次较多;竹叶向上,焦叶实心;龙身如蛇,龙爪如廉;回纹单画,树梢出刺;仰覆莲瓣互不相连,三道如意开光等等。这些特征在有关元青花的名著如叶佩兰的《元代瓷器》,朱裕平的《元代青花瓷》中均有叙述。 元青花的低档仿品的纹饰一般都是画技低劣,照猫画虎,有的甚至东拼西凑,不伦不类。例如,把明代弘治莲瓣边饰和清代龙画在仿元青花器物上...
需要注意的是,明清官窑透明釉器因为釉质纯净,烧窑技艺精湛,对窑温的控制稳定均衡,所以很多产品的釉中气泡也较小、较密,但仔细观察分辨,仍可找出同气窑效果之间的微妙差异。 有人认为釉中气泡对鉴定工作没有作用,笔者不敢苟同。世界上任何想象都同一定的本质相联系。瓷釉中气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形成和分布变化一定有其物理的、化学的原因。不同时代的不同原料、配方、烧制工艺必然会在瓷器上有所反映,包括从釉...
近几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热持续升温,国内市场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的出现,真假争论搅的许多古瓷爱好者一头雾水。随着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声槌响,价值约2.67亿人民币(按当地当时汇率牌价折算)的“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被美国华尔街企业家夺得,宣告了所谓“中国民间收藏的元青花数量超过国外博物馆馆藏之和”这种臆想理论的可笑,也宣告了国内外某些拥有几十,几百...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为提高“目鉴”科学性,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公私藏品,就元青花鉴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
元青花凤首扁壶 年代:元 级别:一级文物 方位:首都博物馆4层瓷器展厅 壶身不是浑圆而是扁圆,昂起的凤首作流;卷起的凤尾作柄;展开双翅垂于壶身两侧,而凤身之下一丛缠枝莲花茂盛向上、生机盎然。 元青花这些年名气很大,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内各著名博物馆争相收藏。然而,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却曾经历尽磨难而重生。 1970年初春,旧鼓楼大街豁口,北京标准件四厂的工人正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