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岳继承先生近照 岳继承,生于江苏铜山茅村,岳飞第三十世嫡孙,青年书法家、武术家。他以剑胆琴心润丹青,以文人之道立高格,以侠义书风写性情,文武双修,激扬文字! 继承的书法从颜体入手,并先后临习西狭颂、石门颂、礼器碑、石鼓文、秦诏版等,循序渐进;后着力二王行草,求高古玄逸之风骨。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书法展赛,并于北京、香港、重庆、郑州等地举办书展。 观继承书法,其气势开展而含蓄,逸宕灵动...
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两位教授分别主编的古典学书《希腊的遗产》、《罗马的遗产》中文版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出版。两书将对古典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源流或承继关系进行“新的评估”。 据北京世纪文景总编辑助理何晓涛介绍,《希腊的遗产》由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历史学教授、西方现代古史派的领军人物M.I.芬利领衔主编,《罗马的遗产》由牛津大学古典传统讲座教授理查德·詹金斯领衔主编,两书各收入14...
据英国《卫报》2月21日报道,近日有剑桥大学学生表示,校园内的青铜公鸡雕像应该被送回它的家乡——非洲的尼日利亚。 这只青铜公鸡是19世纪被英国人掠夺来剑桥的,剑桥学生此举是受到了牛津学生将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的雕像移除的影响——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学生会(JCSU)目前已经通过了一项议案,该雕像将会在一个遣送仪式上回归尼日利亚。 这只青铜公鸡曾经属于贝宁帝国(先尼日利亚联邦共和...
吴是周人和江南土著民族结合而形成的诸侯国,商晚周初在太伯、仲雍创建勾吴时,一方面“端委,以治周礼”;另一方面又随乡入俗,“断发文身”。所以吴国文化是由华夏文化和土著“荆蛮人”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征,如体现在江南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其面貌具有两重性,既受中原商周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又表现出显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风格。 吴王光,即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前496年),一作...
2015年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一个态势,相对艺术品实体交易疲软,以“艺术金融”为概念的产品却层出不穷。艺术品金融、邮币卡、文交所非常活跃。而在艺术品金融中,去年曾在证券期货市场上引发巨大关注的“金融杠杆”也冲入了艺术品市场,并在几个区域市场中有着不同的市场表现,在其“出生地”上 海表现得不温不火,但在青州几乎成为导致整个中国书画板块地震的主要推手。 业内认为,“金融杠杆”在艺术品市场的表...
级别:一级 年代:战国 尺寸:通长52.4厘米 来源:杭州钢铁集团 1995年10月 拨交 收藏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越王者旨於睗剑为铜质,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 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现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可见...
28日,“水乡泽国——东周时期吴越历史文化展”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历经2400多年、闻名海内外的“吴王夫差剑”显露真容。 吴、越两国位于长江下游一带。东周时期,吴越先后崛起并逐渐强大,成为周朝在江南地区的重要诸侯国。此次展览包括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陶瓷器及玉器等文物在内的115件展品,体现了吴越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精巧雅致的审美情趣,揭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记者了解到,当时吴...
昨日,“东周时期吴越历史文化展”在秦陵博物院举行,吴王夫差剑和四代越王剑齐亮相,再现2000多年前吴越争霸的历史。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堪称国宝的吴王夫差剑,这是目前已知存世的9柄吴王夫差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把,2400多年后依然锋利无比。 吴越宝剑誉满天下 在铸剑的历史上,吴、越国的兵器制造技术享誉天下。现如今,留存于世的吴王光剑、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等,其上几何暗花纹铸造技术、剑首同心圆纹饰制...
吴王夫差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国和相邻的越国,兵器技术名扬四海,历史文献中干将、莫邪、鱼肠、湛卢诸剑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神器。1月28日,“水乡泽国——东周时期吴越历史文化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展出的87件(组)共115件展品中就有堪称国宝的“吴王夫差铜剑”。此外,展出的“越王不光”铜剑、透雕龙蛇纹玉戈、原始青瓷、青铜乐器等无不展示了吴越文化的高度成就和艺术特色。 剑刃轻轻划...
加拿大南部新斯科舍省的附近海域的“橡树岛”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遗址,并且在里面找到了一把罗马短剑。 据英国《镜报》网站12月22日报道,众所周知,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不过,近日有历史学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罗马人早于哥伦布1000多年就发现了北美新大陆。 “古代艺术品保护协会”(AAPS)的历史学家们表示,有人在加拿大南部新斯科舍省的附近海域的“橡树岛”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遗址,并且在里面找到...
12月23日,数十位秦汉考古专家汇聚江西南昌,共论南昌西汉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及其深远意义。出席的专家来自于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都是国内秦汉考古领域的“大咖”。 研讨会上气氛热烈,专家们纷纷就南昌西汉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及其深远意义发表见解。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国内知名秦汉考古专家在致辞中提到,在南昌西汉大墓的发掘过程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自己的诗“兼得亦剑亦箫之美”,有一股是剑指灵魂,气吞山河之势。 若说到画,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得亦剑亦箫之妙,他的画可以说是笔底项羽,画外荆轲,幽冷中带有剑气,放旷中有萧心。陈洪绶(1598年至1652年)字侯章,号老莲,晚年又号悔迟等,浙江诸暨人。画中多狂士,陈洪绶就是一个狂者。明亡后,他越发癫狂,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歌,时而在山林中奔跑。他的画更加怪诞,更加夸张,也更加幽...
主棺清理发掘工作现场。 昨天,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截至目前,南昌西汉大墓挖掘现场已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已有多项证据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进展 西汉大墓主棺进入清理阶段 自11月14日南昌西汉...
12月6日是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第23天,考古发掘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考古人员在主椁室西室下层中提取出十多件文物。其中包括一把约80公分的玉具剑,由玉和剑组合而成。 对于该剑的材质还未确定,只能等专家进一步的分析考证后才能知晓。有专家表示,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特殊的仪式或场面更是不可缺少。而玉具剑是古代佩剑中装饰最为隆重、豪华、高贵的装饰剑,帝王官员平时或上朝佩带以显示...
本图即为高剑父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的作品。在舒缓平谧的水面上,一只大鱼奋然跃出水面,身体恰似一张弯弓,透出一股不可压抑的力量,嘴巴大开仿佛气吞河山;触须和色鳍也随之抖动,生命之雄盎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 高剑父(1879——1951),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后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51年6月22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