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中四只水盂历史久远,分别为(1)东汉青瓷伏螭水盂;(2)南朝提梁伏螭青瓷水盂;(3)宋代影青点褐彩伏螭水盂;(4)宋代玳瑁斑釉伏螭水盂。东汉至宋历越千年,这四只水盂虽然受历史及本朝文化、习俗的影响,工艺水平各有千秋,但它们的造型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螭为主体纹饰。这充分反映了汉民族龙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沿革。 砚滴,古文房用具容水器,用以注水研墨,故又名水注、水盂。今天向读者介绍四...
年代 西晋通高 6厘米口径 4厘米底径:3.7厘米 器身为扁体束腰葫芦状的弧敛口圆唇,小平底的水盂,其上下腹部分别雕塑成身戳菊花式珠纹的蟾蜍背驮朱雀之形。蟾蜍与蟾滴形态相同,而上部如朱雀状的飞鸟作昂首伸颈,高耸于盂口前端,扇形宽尾塑于盂腹之后,在腹两侧分别贴塑有张开的翅膀。鸟翅和尾巴均施短直线,富有力度与动感。表施青绿色薄釉,光洁明亮。尤其朱雀造型取展翅蓄势待发之姿,而蟾蜍则作四肢曲蹲以求一...
笔者收有四件年代不同、形态各异的砚滴,平时放在书桌案头,经常把玩,其虽不十分名贵,倒也令人爱不释手,其乐无穷。 其一,为宋代江西吉州窑系舒窑生产的猴形小砚滴(图1),高仅5厘米,为一母猴,怀抱一小猴,神态自然、生动,嘴巴微张,似乎在哼唱摇篮曲,哄怀中小幼崽入睡,安详、宁静,一副慈母的模样,水注口部有淡淡的蓝釉。 其二,为明早期青花圆形立式人物纹砚滴(图2),高5厘米,直径5.5厘米,该...
该砚滴高5.5厘米,长8.5厘米,宽6厘米。母蛙体态丰硕,昂首注目,警觉地注视着前方,蛙背上落一片荷叶,伏有一只嬉戏幼蛙。母蛙嘴部有出水圆孔,背上荷叶边微卷起,叶片中心隐藏一进水孔,且能控制出水大小。其构思精巧,实用功能与器物造型完美相结合,为研墨滴水之用,是砚台配套器具。 其制作手法为手工贴塑捏制,采用浸釉法,以手指捏住蛙型器底足部位,将器物浸于釉水中而后提起晾干,入窑烧制成器。该器底边露...
多数藏友初见这枚鹅型砚滴都要玩赏一番,若非仔细审视,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端倪。其造型为S型形态,长6厘米,高约3厘米,乍看下如同一枚金汤匙,但柄部过于短小,且“勺”型匙底又过于扁平,再看其上满工雕刻,惟妙惟肖的鹅型神态,必是文人墨客雅玩清供的物什——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初古...
宜兴窑紫砂百果诗句砚滴壶,清乾隆,高5.4cm,口径1.1×2cm,足距2cm。 此壶造型以石榴为身,蘑菇为盖,藕节为流,灵芝为柄。肩部饰瓜子,底承柿子、桃子、核桃三支足。壶身上的微缩瓜果均采用果实本色,形状逼真。主体壶身砂泥呈冷金黄色,掺杂点点暗红砂。腹部刻行书“仙家瓜果四时同”七字。 作为文房用具的砚滴最早出现时为铜质,两晋时期烧造出青瓷砚滴,此后历代都有瓷质砚滴问世,但精美的紫砂陶质砚滴则...
宜兴窑紫砂桃式砚滴,清雍正,直径7.2cm,口径1.3cm。 砚滴为连枝带叶桃实式,以黄白砂泥为胎。顶端进水孔有粉红色小桃花覆盖,茎端为出水孔。口与盖作卡口,将盖稍做旋转便会牢牢卡住,即使晃动和倒悬也不致脱落。砚滴表面于黄白之上点染褐红色斑点,周围浸染一片浅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鲜桃。 清雍正时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兴制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砚滴却并不多见。
青釉龟形砚滴,高5.8cm,口径2.4cm,腹径4.9-4.7cm。 砚滴为乌龟形状,龟首昂起,颈部刻划螺旋纹。龟背前小后大,有圆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龟腹平坦,刻划十瓣莲花装饰,通体施青釉不到底。 这件砚滴为东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饮流斋说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砚滴材质除金属、玉石、玛瑙外,大多是陶瓷材料的。 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形,古朴浑厚。熊形玉砚滴,为一头张口卷舌,背有双翅,右前肢托一灵芝,呈蹲坐式的飞熊。其雕工粗犷,为东汉时器物。魏晋时...
立体造型的玄武文物中,铜玄武砚滴最为著名。砚滴制作精美、考究,形象逼真、写实:一蛇伏于龟背状,龟前腿微曲,后腿向后直蹬,其颈前伸,头昂立,双眼圆睁,口有一小孔,衔一耳杯,龟身均阴刻纹饰。背甲中央部位竖有一中空短管,短管外盘踞一条灵蛇,似爬行状,生动自然。龟体中空,水可由中部圆管注入,注满水后用拇指封住圆管,无论如何倾斜,水都无法从龟口处滴出。而当拇指移开后,稍作倾斜,水即可经龟颈从龟口的小孔滴出,...
唐代鹅型金水滴 多数藏友初见这枚鹅型砚滴都要玩赏一番,若非仔细审视,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端倪。其造型为S型形态,长6厘米,高约3厘米,乍看下如同一枚金汤 匙,但柄部过于短小,且“勺”型匙底又过于扁平,再看其上满工雕刻,惟妙惟肖的鹅型神态,必是文人墨客雅玩清供的物什——砚滴。 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
唐代鹅型金水滴 唐代鹅型金水滴 河南 刘英杰 多数藏友初见这枚鹅型砚滴都要玩赏一番,若非仔细审视,一时半会儿还瞧不出端倪。其造型为S型形态,长6厘米,高约3厘米,乍看下如同一枚金汤匙,但柄部过于短小,且“勺”型匙底又过于扁平,再看其上满工雕刻,惟妙惟肖的鹅型神态,必是文人墨客雅玩清供的物什——...
多年来,陆续收藏了些形态各异的砚滴,大都是明清至民国的器物。常常欣赏把玩,百看不厌,确是一大乐趣。同时,与人分享,我觉得也是收藏之乐。这里略述几件。 砚滴又称水滴、水注,自古就是我国文房的重要物件之一,是古代文人行书作画时不可缺少的文房构件。它的出现与毛笔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人们用毛笔离不开砚台,必需不断地往砚台里放点水,以保持墨汁不干。据专家考证,最迟在东晋时就出现了水盂。在实践中人们发...
在藏市上认识砚滴的人并不多,但它作为历史悠久文房器皿一族,也颇有收藏价值。收藏者可以根据砚滴的形制收藏,也可以按材质收藏,其中明清两代的瓷质砚滴精品纷呈,可以作为重点收藏和投资目标。 文/刘文昌 前段时间在藏市看到一位老者拿着个很小巧的茶壶,在问摊主什么价收购。面对如此小巧的茶壶,那个摊主一口咬定这绝非茶壶,而是仿茶壶形状的工艺品,因此不愿收购。正在两人为此物是否茶壶争得不可开交之际,隔壁的一...
砚滴又名“书滴”、“水滴”、“水注”、“砚注”、“滴子”等,乃一盈握之物,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务求雅致有诗意。 砚滴是向磨墨的砚台中加水的工具,平时可贮一定量的水,在使用砚台磨墨需要添水时,可方便地向砚池中注水,且需要多少就注入多少,容易掌握。砚滴虽然在文房四宝之外,但较之镇纸、笔搁之类,也是比较重要的文房工具。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初古人研墨时,用的是各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