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4日,清华大学发布官方消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零点11分去世,享年86岁。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的一位学者感叹,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建立了甲骨文“两系说”的分期理论、发展了“非王卜辞”研究的李学勤先生却走了。 李学勤是当代学者中极少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著名的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专家,对于甲骨...
图为北京观象台。 图为夏至致日图。 图为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盖面星象图。 图为考古学家复原的山西陶寺遗址的古观象台。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留弃的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然而就一部真实的历史而言,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显然极不完整。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之间的联系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人们却可曾知晓,早在五千年前,这片土地就是文明高地,孕育出华夏版图上光彩夺目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掷地有声的实证。并且,随着考古的持续推进,良渚文化还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距今5300年至4300年。大多数人对于它的印象,或许停...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面对何种未来?答案不一而足。然而,世界上没有纸会怎样——这是学者葛剑雄提出的假设。答案只有一个,假如纸的发明推迟几百年,文明将无法方便地记录与传承。 在如今这个“纸”将要被“屏”取代的时代,一张纸又能够做什么?李舫的《纸上乾坤》是一部“烧脑”的文化随笔集,汇集了她近年来最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在散文随笔的主流写作愈来愈热衷“小”的东西——小事象、小题材、小人物、小情...
11月6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开幕。超过6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数字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大学承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专题展览以崭新的面目再次精彩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承前启后地提供了全方位制度供给。 从矗立雪域高原的布达拉宫到诗意栖居的鼓浪屿,从重见天光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
千龙网北京7月19日讯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于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参观国家博物馆。图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观看纪录片《国脉》和依据学习单的主题参观文物。同学们到达国家博物馆后,整个年级在班主任和带队老师的陪同下,井然有序地进入大厅。 随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学术报告厅观看纪录片《国脉》。纪录片首...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新华社发 提起中国,人们总会说“上下五千年”,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的?是否有5000年之久?今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 (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指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众多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考古实证中,就有山西襄...
在探源研究众多的遗址中,安徽凌家滩遗址在年代上相对要早,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凌家滩位于最早的节点之一。它的玉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一条2000多米长的宽大壕沟,将生活区和墓葬区分割开来,反映了先民的“规划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凌家滩遗址,进一步了解早期中华文明。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自1987年发掘以来,已经出土大量...
4月3日,陕西神木。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的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供图/东方IC 5000年前的中国什么样?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发布最新成果: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已进入文明阶段,出现了国家,进入“古国时代”。据此发现,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也将修改。 “探...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情况与进展,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强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他介绍,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探源工程在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即:以考古资料实...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灿如星河,绵延闪耀。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处?延绵不绝的5000年传承,经历过怎样的起承转合?这些牵系根脉的问题,曾让一代代学者兀兀穷年、接续探索。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探源工程研究团队以考古资料证实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
4月21日至2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博物院承办的数字中国“互联网+中华文明”展,亮相在福州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国家文物局始终强调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坚持“四个自信”,3月25日,艺术教育中心特邀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王巍教授作客我校“南山艺堂”,为全校师生送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报告在友谊校区材料学院3楼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台炳龙主持,材料科学与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