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最近在友人家中欣赏到一只青花骏马纹盖碗(见图),盖碗系友人祖传,原有八只,传到友人手中时,只剩下了一只。此碗瓷质洁白细腻,青花发色柔亮,从其盖顶内侧和碗底有“嘉庆年制”图章款来看,应是一件清代中期民窑制作瓷器。 盖碗口径9.5厘米,连盖净高8.2厘米,碗盖和周身均有相同的双马图案,其以写意入画,以柳树、岩石为背景,上有两只相互嬉闹的骏马,两马一为黑马,一为花马,双耳竖立,鬃毛纤细,马尾高耸,...
清中期和田玉兽面纹斜方式觚高20.9厘米,口径6.6厘米至15.1厘米,足径3.5厘米至9.3厘米。青玉质地,含淡白色斑点,觚身为四方扁菱柱形。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颈,装饰四组变形蝉纹,上口装饰雷纹一周,转角处出齿形戟。中部为腹,装饰细密的雷纹地,上压兽面纹三组,每组兽面横跨觚的两面。兽眼极度夸张,雕作平行四边形,面颊雕变形勾云纹,斜方形足,足较高,亦装饰四组变形蝉纹。这件玉觚在仿古的基础上稍加...
中国古代文人将文房用具看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称“砚台”为“砚田”,取的就是“日日耕耘”的意思,就如手机、电脑是现代人的“一亩三分地”一般,但传达的文化内涵却不可相提并论。文房用具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精神世界的最佳载体,他们不仅吟诵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还将节庆场景印刻在自己的文房用具上。既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也是融书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器物,就是一件关于...
我国古代的建筑,以木质结构居多。木料适合在上面进行刻画,于是便有了雕梁画栋之说。尤其是明清时代,墀头、影壁、门楼、垂花门、撑拱、廊内轩顶、门窗棂格、室内装修、花罩、梁架构件等,都有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的雕刻形式,因此便有了多种多样的花板。 所谓花板,即雕刻有图案的门板和栅栏等的统称。花板不仅是我国民间能工巧匠工艺水平的体现,尤其是花板上的雕刻,构思之精密、刀工之精细、章法之精巧,令人过目难...
图中所示是一只清中期青花釉里红瓷盘,直径23厘米,敞口圈足,砂底无釉,器型周正,胎体坚实,釉质紧密,盘子内的图案以写意手法绘就,全图生动简洁,富有情趣。一株老梅树下,为一块坚硬的岩石,树石上下,分别是四只喜鹊,其中两只栖息在山石上,一只栖息于梅树底部,另一只喜鹊盘旋在枝干间飞翔,从喜鹊的嘴型观察,它们似乎还在亢奋啼叫。看其画意,能知表现的是“喜鹊登梅”情景。 喜鹊登梅是传统艺人乐意表现的吉祥...
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笔架因样式不同,多有别称,如笔山,是因呈多峰山形而名,造型一般为五峰,中峰最高,两边侧峰渐次之。 笔架的材质一般为瓷、木、紫砂、铜、铁、玉、水晶。其中实用性的笔架以瓷、铜、铁最为普遍,观赏性的则以玉笔架最为典型。明代以后,文人们对文房用具的追求逐渐高起来,不但要求有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文房用具,而且...
图中所示是一件清代中期的广彩盖碗,总高7.8厘米,碗托为椭圆形,直径15.6厘米,碗的口径为12.8厘米,底径为10.3厘米,碗盖的直径为13.5厘米。盖碗上面绘制有十分精美的图案,描绘着古人的日常生活。 碗托上的图案为“进茶图”,只见一个官僚模样的年轻人坐在桌子旁,有一孩童依偎着他,他边上还站着一位妇女,身穿红衫蓝裳外套绿套裙,又一妇人端着茶站在他面前,红衫绿裳蓝套裙,妇人身边还有一位侍女...
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
清中期玉器特点有哪些?在清中期玉器中,乾隆玉器一直是市场的热点。除了乾隆玉玺之外,玉器摆件方面,也是拍卖的热点,其收藏的潜力可见一斑。那么,清早期玉器特点有哪些呢? 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五年(1760——1810)为清代玉器的昌盛期和高峰期。乾隆二十四年平息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次年新疆即开始贡玉,每年春秋两贡竟达2000千克玉石,为皇家玉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这时期的制玉业,将...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
图中这件清代青花瓷熨斗(见图),通高16厘米,长23厘米,宽12厘米;主体呈舟船形,上接注水口,上旁有手柄,全身布满青花纹饰,周边饰以回纹;通体施白釉,以当地平等青料手绘花卉纹饰;全器清新亮丽、光滑平整,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在2012年9月2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一槌定音”栏目中,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这是一件清代中期景德镇生产的民窑精品。 这件古气盎然的生活用品,造型奇特、釉色肥润、...
熨斗在中国的汉代(公元2年)时就已出现,但最初却是作为一种刑具。直到晋代以后,熨斗的功能才逐渐向生活工具转化。从我们同时期的《春秋左氏传杜预集解》中称:“药杵、澡盆、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也不难看出,熨斗至少在晋代已是民间的家庭生活用具。 有关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考证有两种来源。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事实上,我们根据《青铜器小词典》介绍就可以...
南京正大2015迎春慈善公益拍卖会开拍在即,一批明清高端古典家具目前正在南京正大拍卖公司展厅展出,其中一件清中期绝品黄花梨满彻大拔步床备受买家青睐。 南京正大拍卖有限公司以“保存木器,流传古玩”为基础,开展多项艺术品收藏业务,成功举办明清古典家具专场二十余届,是海内外最早专攻明清高端古典家具、影响力最广的拍卖企业,有“古典家具风向标”之盛誉。凭借高效的管理团队、专业的艺术品征集团队、资深的专家顾...
文人山水瓷画是中国山水瓷画的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唐至清中期为工匠时代,清末至民国为旧文人时代,当代为新文人时代。我国各个时期的文人山水瓷画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丰富内涵。 中国山水瓷画艺术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瓷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文人山水瓷画是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清末民国时期是文人山水瓷画的成熟期,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