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华社成都4月26日电(记者童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四川阆中村民修蓄水池发现的灵山遗址历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灵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是当地村民在灵山山腰台地修建蓄水池发现的。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管所、阆中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展开了调查、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
12月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罗家坝遗址新发现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地处秦、楚、巴、蜀文化交界处,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同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一样,改写了长江上游文明史。此次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不仅年代更早,更表明罗家坝遗址同时还是一处十分...
吉林省考古部门12日介绍,长春地区新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这处遗址的发现大大弥补了中国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历史空白,发掘文物清晰展现了从新石器到青铜器时期人类的生活变化。 在遗址挖掘出的陶罐柴家权摄在遗址挖掘出的陶罐柴家权摄 这处名为“五台山遗址”的考古现场,位于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艾干吐村刘宝山屯西500米的五台山上。今年4月,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
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2月15日,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新发现暨西南秦汉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西昌举行,就2016年成昆复线(凉山段)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西南地区的秦汉历史与文化展开研讨。 近年来,为配合国家及省内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等,对安宁河流域的历史遗存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完成了11处文物点、1万余平方米的田野发掘工作。各文...
大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罐。钟欣摄 12月18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今年在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遗址。 今年8月初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德昌县文物管理所、米易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织了十余支考古队伍、一百余位专业人员对...
遗址鸟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四川人从哪里来?又是沿着怎样的轨迹在巴蜀大地上迁徙繁洐?1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凉山盐源县皈家堡遗址2016年考古成果。随着距今4600年前的64座新石器时代遗存出土,揭开了古人入川后其中一个迁徙轨迹:川西高原的先民们,可能有一部分沿横断山脉南迁到了今日的盐源盆地。这些遗迹的出土,将川西南地区历史提早了至少2000年! 1个月考古改写...
通过一系列工作,发现了英墩、莲子湾、桥山3种全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首次建立起“英墩文化遗存”→“莲子湾文化遗存” →“桥山文化遗存”的基本年代框架,为构建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提供了重要、关键的证据。同时,桥山遗址出土了海南首座史前墓葬,并出土人类遗骸,将为研究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信息等提供支持。莲子湾、英墩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海、陆生动物遗存,为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及人类...
近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2年至今,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发掘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大兴安岭岩画的发现,初步证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是早期人类繁衍栖息之地,填补了黑龙江省早期人类历史研究空白。 岩画纹样以人和动物为主 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
11月8日,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等一行4人,对东山岛大帽山今年9月22日新发现的蛙人岩画进行鉴定,确认其为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岩画遗存。 据了解,大帽山岩画位于海拔高度232米处,由于年代久远且受风雨侵蚀严重,部分画面漫漶不清。该岩画为写实风格,刻画技法为凿刻与磨刻相结合,内容为太阳神祭祀和欢庆渔猎的生动场景。它的发现对研究东山岛南岛语族人的生产生活,及其原始崇拜思想与审美意识...
2010年,在配合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改扩建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员在赵县贾吕村东发现一处遗址。2012年6月,省文物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认为遗存较为丰富,考古价值较大,建议发掘。2013年3月,省文物研究所会同石家庄市文物局、赵县文物旅游局组建贾吕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工作已进行了一个多月,发掘面积550平方米。出土了新石器、商代、汉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