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扇子,又称摇风、凉友,为历史久远的纳凉之物。扇子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风之美,诸多扇联更是妙趣横生。 明代著名清官况钟,于永乐年间三任苏州知府,长达13年之久。他20多岁在家乡靖安县任椽吏时,县官曾出上联:“一扇千须动”让其续对。况钟略加思考对出:“三梳万岁齐”。后人说这是他“三任苏(梳)州”知府的“谶言”。 明代皇帝朱元璋擅长对联,偶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上联:“枕耽典籍,与许多圣...
扇子,又称摇风、凉友,为历史久远的纳凉之物。扇子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风之美,诸多扇联更是妙趣横生。 明代著名清官况钟,于永乐年间三任苏州知府,长达13年之久。他20多岁在家乡靖安县任椽吏时,县官曾出上联:“一扇千须动”让其续对。况钟略加思考对出:“三梳万岁齐”。后人说这是他“三任苏(梳)州”知府的“谶言”。 明代皇帝朱元璋擅长对联,偶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上联:“枕耽典籍,...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省延边州 申报日期 2006 相传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古朝鲜族人,在祭祀神灵檀君、祈求上天保佑的仪式上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巫人”。巫人行巫的目地是与神灵沟通,上祈民愿,下传神的旨意。在行巫时,最初是手持矛而舞,后改用扇子,通常是右手持扇,左手持铃,...
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烈日炎炎似火烧,热得受不了,一扇在手,诚能纳凉降暑。每当夏日,无论王公,黎庶,必备扇子。又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令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所以,除了实用,扇子又有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 帝王出行的仪仗扇,诸葛亮的羽扇,扑流萤的轻罗小扇,《西游记》里的芭蕉扇,孔尚任的“桃花扇”,文人手持...
12月21日,成立已逾五年的苏州苏扇博物馆在平江路卫道观新装亮相,数百件馆藏精品与吴门名家扇面展,迎来了众多书画家、苏扇制作者和藏家的到场观赏。 苏州苏扇博物馆由香洲扇坊发起,成立于2011年。馆藏品为香洲扇坊主人张凉收藏,达千余件,其中有众多名家扇面,如张大千、溥心畬、钱松喦、吴作人、朱屺瞻、唐云、陆俨少等;也有众多名家竹刻扇骨,如支慈庵、花剑南、薛佛影、谭维德等;还有扇子大家族中的众...
扇子是古人夏日必备的纳凉工具,有“摇风”、“凉友”的别称,无论是器宇轩昂、肃肃如松的公子,还是温柔娴雅、淡淡如菊的淑女,手中都有它的身影。 现代人的夏天有空调为伴,扇子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却成了彰显品位和逼格的神器。最近几期大河收藏艺术市集上了几柄扇子,每次都瞬间被“秒光”,可见扇子的魅力之大。 怀袖雅物,历史悠久 扇子的历史十分悠久,种类繁多,羽扇、蒲扇、团扇、折扇……其中...
继电风扇之后,最值得现代人骄傲的降温设备恐怕就是空调了。在地球村日益变暖、动辄三四十摄氏度高温的夏季,坐在凉风习习的空调房里办公、学习或休息,实在很是惬意舒服的。于是想起古人来,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难道古人就度“夏”如年吗?其实不然,与现代人相比,古人的夏天更亲近自然,更有情调,他们也能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 冰箱的始祖是中国人 这事儿您知道吗? 冰箱,目前在我们家中可谓是再普通不...
9月9日,北京扇子艺术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红石坊举行。北京市文联事业发展部主任陈润华在会上宣读了《北京市文联关于同意作为北京扇子艺术协会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复》,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代表在现场宣读了《北京市民政局行政许可决定书》。 大会通过了《北京市扇子艺术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监事长。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光一在会上表示,北京...
作家的情感和乐趣,“活”在他收藏的东西里面。什么图册、砚台、石块、印拓、竹刻、照片、瓷器、笺纸等等什物,里边充满作家的爱、奇妙感受和种种发现,甚至包含其人生观点及某些个人信息。 陈祖芬家中,随处可见她从各地背回的奇石,悉心收藏的洋娃娃和卡通玩具等。已故掌故家郑逸梅先生喜欢收藏砚台、尺牍、扇子,他说:“文房四宝,以砚最具耐人摸索玩赏。”据说,他曾藏有一块三国吴主孙皓建衡专砚,砚的四周刻有跋识...
明清扇面、扇骨 顾炜摄 拇指宽的扇骨上,雕刻着人物、花卉,有的还写着小诗……11月25日,《刻意江南怀袖雅物——2014金陵竹刻名家扇骨展》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来自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的扇骨精品展出。现场,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金陵竹刻传承人倪小舟介绍,如今扇骨收藏市场红火,一把古代精品扇骨要卖20多万元。 1 扇骨也有象牙制的 橱窗里,明清时期的老扇骨排成...
黄地双龙暗花织纱六瓣湘妃竹柄宫扇 红地花卉纹平针绣绸大漆戗金扇柄宫扇 中国文物网讯 10月25日周六下午2点,“缤纷琳琅——掌间指尖上的宫扇展”将在上海敬宇堂茶空间(上海虹梅路)举行开幕主题茶会,该展览及主题茶会由黄嘉倚女士策划,展览将展出郭燕京先生所亲自复原、制作的宫廷团扇作品。 扇,曾经是多么亲切而家常的事物,两千年间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柄,它可以至贵至雅,也可以...
真,是对扇子的时代考证和作者的确认,是当时的,还是后仿的。更要分清扇骨的年代和扇面的年代。所以扇子的鉴定,要从艺术和工艺两个方面去分析。如书画扇,可以旧骨配新画;也可新骨附旧画。 作为扇骨,要从质地着手,是竹、木、牙、角、漆,还是其他。然后从工艺上分造型的时代特征,雕琢、镌刻、髹漆的手段,然而根据绘画、题款等,综合后进行排列,比较,辨认,来分析确认是过去的,还是后仿的,最终确定时代。 ...
中国文物网(编辑 白頔)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玩雅物,折扇的使用价值如今虽然已经逐渐消退,但是其收藏价值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尤其是一些精品折扇,近几年的市场价格更是节节攀升,由此也引发了一股收藏折扇的新热潮。那么,折扇的收藏价值究竟何在?又有哪些折扇值得去购藏呢?近日,北京万隆拍卖公司副总经理、折扇收藏家姜辉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姜辉 名家精品折扇最受追捧 据...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董德红,在北京经营扇子生意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每逢周末,他所经营的“古韵扇庄”便会成为一众藏扇、玩扇者的汇集之所。除了在经营扇子方面有口皆碑以外,他本身其实还是一位颇受扇友们认可的中青年制扇师。作为当代苏扇制作大师王建的亲传弟子,董德红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在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扇风格。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对董德红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制扇之路上的艰...
中国文物网(编辑 白頔)在中国,扇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唐代李冗在《独奇志》就曾有“女娲以草为扇,以障其面”的记载。而扇子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历史也由来已久。据东晋王子年的《拾遗记》中记载,周昭王就对其所拥有的“游飘”、“条翮”、“亏光”、“仄影”四把名扇珍爱有加。藏扇的风气发展至宋代,开始出现了折扇的雏形。后又经明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与把玩,折扇艺术由此发展至巅峰。 现如今,折扇因其所具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