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赵鼎是南宋抗金名相,在史上享有“南宋贤相,首推赵鼎”之美誉。他出生于北宋末年(1085年),自幼聪颖,通经史百家书。二十一岁时考取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历任洛阳令、司勋员外郎、右司谏侍御吏、御书中丞等职。在辅佐宋高宗赵构时已显露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现兴盛的局面。 赵鼎知人善任,竭力向宋高宗保荐张竣、岳飞等抗金将领。大力支持岳飞为统帅收复襄阳...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奉行睦邻友好,与邻友善的政策,“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都是在重申和谐的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图中所示这幅康熙年间《邻里相呼》瓷画上,有两个娃娃探出墙头,扶墙而视,墙外一肩部打着补丁的大人双手护着一小孩,小孩双手向上,欲急急攀墙而上。墙里墙外,一动一静,无需文字说明,衬托出邻里友善、和谐的气氛。 在康熙年间,有一对父子宰相,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家人,感化他...
黑衣宰相和山中宰相 我们国家古代除了有正儿八经的宰相外,还有“黑衣宰相”和“山中宰相”等特殊的宰相,今天就讲一个山中宰相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南梁皇帝叫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出生于464年,502年登基为帝,549年驾崩,共在位47年,而南梁从502年梁武帝建立,到557年亡国,才享国55年,因此梁武帝是南梁的男一号。不过今天讲的男一号不是梁武帝,而是一个茅山道士,这个茅山道士的名气...
人们经常会说“因祸得福”。在古代官场上,也有一些因祸得福的故事。下面这两则,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意义。 01 唐代宰相李吉甫对当时的学子吴武陵印象极差,已经到了讨厌的地步。这年科举考试,李吉甫听说吴武陵也参加了。一天,负责录取工作的官员带着录取名单向李吉甫汇报考试录取情况。 刚一进门,李吉甫就问道:“吴武陵考中了吗?” 巧了,还没等科考官员回话,门外便有太监前...
据《资治通鉴》记载,掌管百工事务的少府监裴匪舒,善于经营牟利。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裴匪舒上奏说,若将御苑中的马粪卖掉,每年可得钱二十万缗。皇上问宰相刘仁轨可否,刘仁轨回道,获利倒也丰厚,但恐后代提起你李家卖马粪来,于名声上不大好听。皇上听刘仁轨这么一说,这件事就此叫停。 尽管卖马粪这件事与唐太宗无涉,但在高宗时期确实发生过,而且被载入史册。那么,修史严谨的司马光为何要从《朝野...
记者12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该馆首次公布了唐代宰相韩休和夫人柳氏的两方墓志内容和研究成果,考证补充了史料记载,为后人研究韩休及其家族成员的生平提供了新的资料。 唐代宰相韩休直言敢谏,刚正不阿。他的儿子韩滉是画家,所画《五牛图》为传世名画。韩休与夫人柳氏的合葬墓发现于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墓志、侍女俑等文物,还发现了历经千年未褪色,仍清晰可见的精美壁画。 在考古发掘结束之后,陕...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
世上有很多东西是无法估价的,譬如佛祖释迦摩尼仅存的唯一指骨舍利,美国拉什莫尔山东北峰的四总统雕像。这些有形的东西尚且难估,那么无形的皇位就更难估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社会,皇位是天下最抢手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商品。譬如秦始皇为它付出了上百万人的性命,武则天为它耗费了3个子女和53年的人生,后唐末帝李从珂为它背上了50万缗(折合今天7000多万人民币)的白条……毫不夸张地说,即使今天全球的生...
河南安阳曾出过许多名人,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韩琦应该算得上一位。 位于安阳市西北的皇甫屯村,虽然离太行山很近,无论是田间还是地头,石头很常见,但这里仍属平原。站在皇甫村西头放眼西望,只有一小片平坦的台地突出地面,那片台地之下就是韩琦的墓地。传说韩琦曾有72墓,这座韩琦墓是真的吗?墓地原来什么样子?具有如此高地位的人物,会有什么样的物品陪葬?我们在安阳进了层层探索,一步步发现韩琦墓地...
长安区一工地挖出唐宰相贾耽墓?昨日,一个标题为“惊天大墓”的网帖被西安网友传播,网帖称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发现了唐代宰相贾耽的墓葬。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博物馆馆长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发现了贾耽墓。 网帖称“师大又发现一座唐墓” 记者首先在文物单位的一微信群里看到该网贴,随后又在一些门户网站的手机客户端看到类似新闻。 这条网帖最早由一个名为“微观数科”的网友发布...
毗陵漕上的陈氏宗谱 古代说某个家族地位显赫,最厉害的表述莫过于称该家族是“几世几公”了。譬如三国时的大军阀袁绍,祖上就是“四世三公”。 其实,隋朝以前,这样“荣者益荣”的现象并不少见。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为“门阀”。 而今天要说的“陈氏父子三宰相”,出现在科举制十分成熟的北宋时期。他们生活过的地方,至今仍被称为“宰相陈村”。 教子有方 科举考试,成就“三尧”望族 陈朝灭亡之后,...
近日,在北辛街道冯河居一处断桥上,记者见到了几十年不见踪影的清代拔贡、大名士赵诚品先生的墓碑。据清代《滕县志》记载,赵诚品是清代宰相“刘罗锅”刘墉的老师。 在老家是冯河居的赵曰海同志引导下,记者见到了刘墉的老师的墓碑:这是一通墓表碑,躺在冯河居的一处断桥上,阳面朝上,有十分清晰的碑文,只是墓表右首顶端断裂,断裂的部分依然附在上面。据了解,墓表碑是墓碑的一种,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记叙逝者生平事迹,以...
“浓墨宰相”刘墉其人其画 清代宰相刘墉(1719—1804),山东诸城人,博通经史百家,工诗善书,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山舟并称四大家,时有“浓墨宰相”之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其书画立轴(见图)。此行书立轴纸本,纵89.6厘米,宽34.2厘米。书作丰润浑厚,貌丰骨劲,外柔内刚,给人以绵里藏针之感。 审视此作,功力很深,章法布局左顾右盼,疏朗匀称,古朴自然。其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铺毫入纸,笔腹...
山西历史文化浓厚,人才辈出。若是外省人,提及山西名人必会想到关二爷、李世民、武则天、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若具体到名臣,人们又会想起神探狄仁杰、汾阳王郭子仪,或者是裴氏宰相(据统计,裴氏家族共出过五十九位宰相)。这样看来,大众印象中的山西名人似乎集中于唐宋之时,提起明清之际的山西,人们似乎仅仅记得晋商、晋商大院、走西口、镖局、票号,等等。但是,这种粗略的概念、大概的印象,是不全面的,甚至会漏掉关键...
自百年前的所谓“新文化”运动开始,传统的帝王社会就被一些文人打上了“专制”的烙印。近六十余年来,更是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华传统。与之配合的文艺影视作品中,也时常把中国传统社会描绘成一副,帝王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群臣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的“模型”式画面。于是,不少人头脑中,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中国古代是没有法制的,皇帝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然而,史实真是这样吗? 留于青史的一问——“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