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官帽椅起源于魏晋,在敦煌285窟西魏时期的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到了五代时期,南唐画家王其翰《勘书图》中所描绘的人物坐椅已和明式官帽椅造型基本一致。 按形制和适用地域,官帽椅可分为主要用于北方的四出头官帽椅,以及主要用于南方的南官帽椅。明代以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和崇尚理学,有一大批文人热衷于玩赏、收藏,并参与了家具的设计。他们追求“简约、神逸”和“天然、幽雅”,对各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要求...
清 中期 长54厘米,宽45厘米,高97厘米 此对官帽椅搭脑为罗锅枨形式,圆材。靠背为一整块独板,上雕花鸟纹。扶手延伸至鹅脖外,微向外翘,无联帮棍。椅座攒边打槽装板,板上镶席心。椅座下四面均饰素面牙板、牙头。四足间装赶枨,迎面枨下装角牙。这一对四出头官帽形制略小,但椅造型古朴,材质优良,为这一时期之精品。(撰文:满明辉)
明 早期 宝座高126厘米,长75厘米,宽57厘米;脚踏高17.8厘米,长81厘米,宽18厘米 此宝座搭脑两端上翘,正中大朵云纹,阴刻单行“元符年造”四字款。靠背板高浮雕牡丹、修竹,左右镶长条花牙。搭脑下的两根立柱、扶手、鹅脖、联帮棍及三面矮栏杆均透雕灵芝竹叶纹。座面下有束腰,四面装板,三面透雕,分别为菊花纹及荷花纹。四足为内翻马蹄形,落在浮雕云纹的托泥上。宝座整体红、黄、绿相间,靠背...
看电视剧《少年杨家将》,发现一些大臣戴的帽子很有意思,帽翅很长,说话或者走路,一抖一抖的。 说到官帽,先说帽子。帽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头衣”,古代“头衣”包括帽子、巾、幞、头、冠、冕等。女性用的称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后周时期,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出现了,主要围在脖子上,方便人们在劳动时擦汗用,相当于现在的毛巾。另外,幞头还能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地演变成各种...
南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看似朴素的作品,其实极为考究,生动灵巧,变化莫测。 南官帽椅通常区分为高背或矮背式两类,后者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一百公分。高背式者最为舒适。 明及清初椅类大体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大类。凡有靠背又有扶手的椅子,除圈椅、交椅外,都称为扶手椅。扶手椅又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是后背和扶手与椅面垂直北方称...
安思远先生似乎特别偏爱这类无联帮棍的四出头,在其1970年的《中国家具》里,图版1号就是一把鹅脖退后安装,不设联帮棍,座下刀牙板直牙条的四出头。在前文插图中(plate24),特意以彩图展示该椅身披云锦,前置脚踏的使用状态。图版3号亦为同类四出头,只是与1号C型背板不同的是S型背板,座下素牙条券口。前文插图(plate25)的黄杨木四出头造型与图版3基本一致,只是前脚踏枨下的角牙有异。 除此...
南官帽椅也是明式椅子的经典样式之一,因为流行于南方,所以在官帽椅的前面加了一个“南”字。 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中国匠师以术语「挖烟袋锅」来称呼这闷榫角接合的正角榫接, 正是反映其烟斗管形象。该榫的起用予以接合部位平整、流畅的外壳效果。南官帽椅的搭脑和扶手均不出头,犹如江南士子的文雅和内敛,是明清家具代表作之一。 下面这张图就是南官帽椅的结构图,每一个部件都有特有的名...
帽椅,有着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名字,但其实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十分“家常”。撇开“官帽”造型的搭脑(椅子最上面的横梁部分)或是侧面看类似官帽的外形,黄金比例的造型、人体工学的考虑以及简约神采的外观,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一股文人墨客的清扬和潇洒,没有官场的世俗烦忧,只有中国传统物我合一的精神内涵。 清扬潇洒的文人匠气 官帽椅辨识度很高,最特色的便是“头戴官帽”的造型了。传统的官帽椅的搭脑做...
明清时期木制家具的主要用材——海南黄花梨木,因其色泽黄润、质地细密,纹理炫彩,而备受藏家的喜爱。在古典家具收藏市场上,更因其材质的稀缺性和年代久远,已经变得非常罕见,甚至在我们国家出现了收藏界只进不出的现象,成为诸多藏品爱好者火热寻找的稀有宝贝。 海南黄花梨材质制成的明清家具给人一种非常高贵、典雅、稳重又极其大气的感觉,将这种材质用于家具制作,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显得...
《剑侠》演的是唐时期的事情,但官员们佩戴的帽子上均有一块玉,这个不对哦 但凡和历史沾点边的影视剧,演的大部分朝代官员的帽子上都有“一块玉”,这个装饰物在帽子前方正中的位置,叫帽正或者帽准。为什么这么称谓呢?有资料说,吴语“准”和“正”的发音很相近,所以就这么叫了。电视剧《剑侠》中的官员们佩戴的帽子上均有一块玉,也就是帽正。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看了,心里难免别扭,因为唐代那时的官帽上压根就没有...
貂蝉可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位歌妓。《三国演义》里的貂蝉只是个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事实上,貂蝉本是一套饰品:貂指貂尾,蝉指附蝉。 貂尾做饰品,由来已久。战国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曾让麾下大将把貂尾缝在头盔上。到了秦朝,秦始皇延续了这个传统,不仅让将军在头盔上缝貂尾,而且让谋士在帽子上缝貂尾。除了缝貂尾,秦始皇还要求缝“附蝉”,就是用白玉或者金箔或者其他材料做成蝉的样子,缝在头顶。这样,...
官帽椅是我国传统椅具中极具代表性的种类,是中国明清古典家具中的精髓。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通常包括“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前者指椅背搭脑的两端和两个扶手都有出头的造型,此类椅的背柱和腿是穿过椅盘用一根木头做成,前腿和扶手下的鹅脖也大多为一木联做;也有鹅脖退进椅盘,上下不相通的做法。椅的扶手和椅盘多用上细下粗的连帮棍,椅盘下有各类不同的牙条装饰。椅背、扶手、鹅脖...
唐诗里的乌纱帽 领得乌纱帽, 全胜白接篱。 山人不照镜, 稚子道相宜。 ——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 昔君乌纱帽, 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 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 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 坟树正秋风。 ——白居易《感旧纱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
四出头素面官帽椅 【佳作赏析】此椅代表四出头官帽椅的基本样式。全身交趾黄檀木制,搭脑和扶手都是直的,“联帮棍”也不弯,只是下粗上细,用所谓的“耗子尾”造法。各个构件仅靠背板、后腿的上半段和前腿伸出椅盘之上的一段所谓的“鹅脖”微微弯,板面选材独特似于山水图样。椅盘下用罗锅帐单矮老。此椅并不因其制作简单而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相...
家具是实用品与艺术品结合的综合体, 使用性是其第一要素,在满足使用的同时,我们不能遗忘其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即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它的形式。明式家具就是把两者成功结合起来的优秀典范。 明式家具并不等同于明代家具,明代家具是一个历史概念,涵括的时间段是在明朝时期制作的家具;而明式家具则是一个文化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明式家具没有时间限制,不仅明代的优秀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保留着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